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徐维(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246309)徐维的博客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智慧是一种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表现为教育教学工作中能随机应变,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的高度的灵活性,和能够巧妙地、精确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的高度的机智。

而分析教育智慧的本质,毫无疑问应该是智慧的一种,智慧不可能像知识一样传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教育智慧同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因此,教育智慧是教学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育探求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学习。也许你辛辛苦苦琢磨了好几天还没有想好怎么来导入这节新课,而别人早已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了。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两个途径。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照着他们的样子,搬着他们的‘妙招’,慢慢的就把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任何一个教师都有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初上讲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式和工作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是教育智慧的重要积累途径。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阅读。正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 匙"。教师生成教育智慧同样离不开阅读。首先,阅读本身使教师获得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读书使我们义理交于胸中,面目可亲,言语生动,而教育智慧,也就蕴于这举手投足之中。

其次,专业阅读使教师进入了一种研究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阅读即研究,阅读不是一本一本接着阅读,而是如蜜蜂采蜜般的,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博采众家观点,在研究中进行阅读,其行动也就带有研究性,而带有研究性的教育行动,是一种避免无效劳动的智慧实践。

再次,教师的专业实践需要阅读的支撑,可以说,拿起课本、教参书就奔向教室上课,从不参考各家的观点,从不搜集各家的方法,从不借鉴各家的实践,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是很难“智慧”的。

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上也是其它所有专业无法比较的。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教育智慧来源于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绝行此事要躬行。教育是实践的,在实践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迸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如果离开了长期的实践探索,离开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那么教育智慧也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学习是为了实践得更好,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又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机会。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长此以往,教师才能真正拥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才能炼成自我独特的洞察力和出奇的创造力,才能炼成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最终真正拥有自身的巨大财富——教育智慧。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教育智慧来源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也就不会有所创造。一名教师如果不经历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寻根究底的思考,就会不断的产生新思想,这些新思想会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产生新方法、新理论,积累新智慧。

教育智慧来源于写作。写作是一种自我释放,也是一种自我倾诉;是心灵舒展,也是灵魂的升华。作为教师,用得最多的是笔,写教案、写板书、写反思、写随笔。

这一系列的写作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记载了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坚实脚步。写作的过程也是教师读书、学习、思考、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它会让我们变的睿智和深邃。

教育的智慧来源于哪里?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这样说过:“一个人太渺小,没有那么聪明;一个人的精力太有限,没有那样的精力充沛。”教师的教育智慧仅凭个人之力积沙成塔过于缓慢,也没有必要。教师的智慧可以是从他人身上学出来的,可以是从书中读出来的,可以是是从思中悟出来的,可以是从写中释放出来的。

只要一个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保持对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