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塘约今夕变迁 探脱贫攻坚新路

大气宽敞的村中文化广场,红顶黄墙的独栋民居在塘约村随处可见。很难想象,2014年以前,塘约村还是一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的贫困村。而仅仅过去4年,全村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112

00元,差不多是过去的三倍。塘约村在脱贫路上的成功探索,被称为“塘约经验”。6月26日,市关工委主任李跃南,副主任郭应祥、蒋晓菁、肖林、沈昭碧、解克俭,市委离退局副局长杨志军,副秘书长姜芬等一行10人组成学习考察组,赴安顺市平坝区长乐镇塘约村,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考察。

看塘约今夕变迁 探脱贫攻坚新路

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关工委负责同志的带领下,考察组认真聆听了塘约村基本情况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的介绍,同时还参观了塘约村村容村貌,观看了有关改革情况的展板、纪录片,了解了全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致力脱贫攻坚、加强村民管理和民主监督、建设美丽乡村等有关情

况。塘约村地处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西北部,

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耕地面积4881亩,森林覆盖率54.41%。201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0元,村级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有贫困人口138户600人,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是一个典型的“村穷、民弱、地撂荒”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2014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摧毁了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农田被淹,房屋毁损,很多农户被这场大水冲得一贫如洗。关键时刻,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一边组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边思考穷则思变的良方。经全体村

民讨论、认可,全村在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同确的同时,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组织全体村民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走“合股联营”的路子,带领村

看塘约今夕变迁 探脱贫攻坚新路

民抱团发展。塘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已经成为小康建设示范村。

学习考察结束,关工委考察组一行进行交流,就如何学习借鉴塘约经验,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和亮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子”:一是党建带动,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坚强的、有改革创新精神、有凝聚力、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党组织是塘约村巨变的根本保障;二是改革推动,抓住了牛鼻子。村支两委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进行了精准确权。抓好农村各类资源,推行确权、赋权、易权“三权”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实现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整体联运,找准了发展的路子。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

思路,成立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村民用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合股联营、合作生产,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强弱联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四是制度拉动,用好村民自治的法子。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在广泛征求意见、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红9条”制度。规定村民“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不交卫生管理费者;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房屋乱建,不按规划者;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一律列入处罚范围。“黑名单”制度,凡违反红九条的村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间内,不办理任何相关手续,不落实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待考察合格才能恢复有关权利。最终达到的效

果是农村资源活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庄环境美了、社会风气好了,塘约村今天的面貌展现的正是新时代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考察组的同志纷纷表示参观学习考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见有所思、学有所成,将来一定会把好的经验带到指导贵阳市各级关工委助力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为大扶贫工作添砖加瓦,发挥作用。

看塘约今夕变迁 探脱贫攻坚新路

大气宽敞的村中文化广场,红顶黄墙的独栋民居在塘约村随处可见。很难想象,2014年以前,塘约

村还是一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的贫困村。而仅仅过去4年,全村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到了11200元,差不多是过去的三倍。塘约村在脱贫路上的成功探索,被称为“塘约经验”。6月26日,市关工委主任李跃南,副主任郭应祥、蒋晓菁、肖林、沈昭碧、解克俭,市委离退局副局长杨志军,副秘书长姜芬等一行10人组成学习考察组,赴安顺市平坝区长乐镇塘约村,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考察。

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关工委负责同志的带领下,考察组认真聆听了塘约村基本情况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的介绍,同时还参观了塘约村村容村貌,观看了有关改革情况的展板、纪录片,了解了全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致力脱贫攻坚、加强村民管理和民主监督、建设美丽乡村等有关情况。塘约村地处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西北部,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耕地面积4881亩,森林覆盖率54.41%。201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0元,村级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有贫困人口138户600人,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是一个典型的“村穷、民弱、地撂荒”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2014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摧毁了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农田被淹,房屋毁损,很多农户被这场大水冲得一贫如洗。关键时刻,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一边组织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边思考穷则思变的良方。经全体村民讨论、认可,全村在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同确的同时,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组织全体村民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走“合股联营”的路子,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塘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已经成为小康建设示范村。

学习考察结束,关工委考察组一行进行交流,就如何学习借鉴塘约经验,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和亮点可以概括为“四

看塘约今夕变迁 探脱贫攻坚新路

个子”:一是党建带动,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坚强的、有改革创新精神、有凝聚力、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党组织是塘约村巨变的根本保障;二是改革推动,抓住了牛鼻子。

村支两委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进行了精准确权。抓好农村各类资源,推行确权、赋权、易权“三权”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实现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整体联运,找准了发展的路子。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思路,成立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村民用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合股联营、合作生产,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强弱联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四是制度拉动,用好村民自治的法子。坚持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在广泛征求意见、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红9条”制度。规定村民“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不交卫生管理费者;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房屋乱建,不按规划者;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父母,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一律列入处罚范围。“黑名单”制度,凡违反红九条的村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间内,不办理任何相关手续,不落实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待考察合格才能恢复有关权利。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农村资源活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庄环境美了、社会风气好了,塘约村今天的面貌展现的正是新时代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考察组的同志纷纷表示参观学习考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见有所思、学有所成,将来一定会把好的经验带到指导贵阳市各级关工委助力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为大扶贫工作添砖加瓦,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