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爲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爲「扁平化」?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設計是反映人性和滿足需求的。人性複雜,需求多變,設計同樣也能快速地從一端到另一端。

2010

以簡潔色塊、抽象線條組成的 windows phone 7 主界面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微軟將之命名為 Metro UI。Metro UI 強調“光滑、平、快”,富有沉浸感,清新而現代。

然而,移動時代的微軟步履蹣跚,Metro UI 首次示範的“扁平化”,換來的卻是世人的嘲笑。

緊接著2011

Android 4.0開始扁平化,谷歌這家向來很“酷”的公司,開始跟隨“不那麼酷”微軟,許多人看不懂了。不過,人們還是把這當作谷歌為了和蘋果抵抗,標新立異。

2013

一手主導了IOS 擬物化(Skeuomorphism)風格的 Scott Forstall ,因為蘋果地圖的失敗而被離職,Jonathan Ivy 在全面接管 IOS 設計工作後,IOS 7開始被迅速“拍扁”。扁平化這股設計風格真正成為設計潮流。

從擬物到扁平,不需要談的太高深,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的漢字。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最初人們用圖畫文字(象形字)來紀錄,這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把想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徵描繪出來,慢慢演化到繁體,到現在的簡體。

認知遵從由繁到簡的發展規律,同理,設計是不是也有著從寫實擬物到抽象扁平的脈絡?

果粉津津樂道的 Skeuomorphism,擬物化設計,是公認的喬布斯的願景。從市井小民乃至錘子科技CEO羅永浩,粉絲眾多。擬物化設計既然是“擬物”,必然追求模擬現實物品的造型和質感,方法是通過疊加高光、紋理、材質、陰影等各種效果對實物進行再現(也可適當程度變形和誇張)。

在數碼設備普及度不高的時代,擬物化是有效果的,因為成功把人們熟悉的事物作為參照物來進行用戶界面設計,認知成本非常低。即使是小孩和老人,都能快速上手蘋果手機。

而且一眼看過去,擬物化設計又非常細膩,精緻,有著更豐富的視覺表現。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但為何如今扁平化成為了趨勢,擬物化設計的沒落,是否源於大眾的“審美疲勞”?

就像西方藝術分很多種流派,在不同的時期興盛一時。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滿足不同的訴求。

1.扁平化很大程度是出於信息化的訴求,弱化界面無用的圖形干擾讓用戶可以快速聚焦到信息上,特別對於屏幕更小的移動設備,減少干擾尤為重要。

2.扁平化更像是一種矢量化,可以一種程度上減弱對像素精度的依賴,從可以創建出適應性更高的用戶界面,特別是對於今天設備屏幕多樣化的今天,使用扁平化的設計來創建響應式的用戶界面也會更加容易。

3.審美需要,厚實的質感看多了,換個口味來點清爽的扁平,多少能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扁平化的興起,是因為只有充分簡潔的界面,才能夠適應未來的終端碎片化、界面碎片化。扁平化稱之為本質化,信息的世界本來就是沒有質感的,這是一種新物質形式,和現實世界不同,它是符號性的,它讓信息自然的流動,我們應該適應這種新形式而不要太過於迷戀現實的質感。

從格式塔理論上去解釋,這是一種信息過載的迴歸,人認知識別模式中有一種最基本的趨於對稱性,平滑的“好形”,而這種好形過於單調,最終人類創造出更多各種複雜的圖形,藝術化了它,在信息稀少的時代這是一種極好的豐富行為,而現在在互聯網的作用下,人類創造的信息量指數級的增加,一切都被淹沒了,這個時候最初那種人類本能趨向的簡潔完形就應該被重新拾起,直達事物本質。

微軟-谷歌-蘋果,不管你承不承認,硅谷這三家足以引領世界創新風潮的公司,它們的一致選擇,自有它內生的合理性。 扁平化風潮,也從系統到UI再到每一個應用圖標,自上而下地形成風格統一。

具體的“過渡對比”,搜尋體驗了國內眾多app,通訊行業的app最具有典型性,從擬人化到扁平化都在追尋國際設計準則。以月活已達7億、不斷增加新功能已成為超級 app的微信舉例,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微信4.0 、微信5.0、微信 6.0 三個版本的logo演變

上面是最知名的微信的例子,下面是2012年(比微信稍晚)上線的、另一個較流行的OTT應用,由通訊巨擘華為及騰訊組成的團隊開發的有信電話App,日活近千萬註冊用戶超1億,其產品設計也有著類似的演變軌跡: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一般的扁平化設計,不管是如今的微信還是有信電話,界面上單色極簡的抽象矩形色塊、大字體、光滑、現代感十足;交互的核心在於功能本身的使用,所以去掉了冗餘的界面和交互,減弱了各種漸變、陰影、高光等擬真視覺效果對用戶視線的干擾,讓用戶更加專注於內容本身;扁平化追求抽象,簡約而不簡單。唯一的缺點,就是看上去冰冷冷的,沒有情感。

扁平化一定是未來的主流,但是如何加上情感元素,如何從寫實到抽象,需要有一個更平穩的過渡。谷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創了material design ,卡片式表達,介於扁平化和擬物化之間的風格。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而應用開發商,無論是超級App微信還是前面舉例的有信,在成功實現了扁平化和

UI風格統一,如何從自身定位出發,再次豐富設計的情感表達,很可能會是新的趨勢。

蘋果為什麼會學微軟,改 iOS設計風格為“扁平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