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古代是否真有這女駙馬的故事,這古代女子是否可以身著男裝呢?

《禮記》中明確規定女子是不能穿男裝的,所謂“男女不通衣裳”。古人的傳統觀念是很強烈的,男女服裝是嚴格分開的,不可摻雜,不可逾越,否則將會受到禮教的嚴厲譴責。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傅玄便是這男女不通服方面最稱職的捍衛者。他說:“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內外。”在他看來,男女衣服混淆,便是“服妖”。所以在封建時代,男女服制是不同的,這也是男尊女卑的反映。縱然禮教嚴苛,然總會有些人敢於去冒犯禮教,當然有些時代風氣開放,女著男裝不會受到譴責,反而很是興盛。

這古代是否真有這女駙馬的故事,這古代女子是否可以身著男裝呢?

根據史料來看,這女著男裝的鼻祖怕是非夏桀寵妃妹喜莫屬了。據《晉書·五行志》記載,“末喜冠男子之冠”,很明顯,妹喜有接觸男子服飾的現象,她戴的是男子的帽子。在那個時代,大概人們還沒有形成那種嚴苛的禮教,也許妹喜的行為是被允許的,更何況她還是帝王的寵妃呢。但至於妹喜有沒有通身穿男子服裝,我們沒有明確的史料可以去證明。然而可以從後人的書中略知一二。《漢書·外戚傳》有段關於說妹喜的,“女兒行,丈夫心”。可見她有參與政治的野心,但桀對她很是縱容,“桀常置妹喜於膝上,聽其言,昏亂失道”。歷史總喜歡把過錯算在女子頭上,很不幸,妹喜就是充當了這樣一個“紅顏禍水”的角色。正所謂“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有政治野心的女子,也許在生活上也會效仿男子,那麼,身著男裝也不足為奇。

這古代是否真有這女駙馬的故事,這古代女子是否可以身著男裝呢?

當權者的喜好足以引導時尚潮流,在古代亦是如此。“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春秋時期,各國君主總有不同的嗜好,越王的好勇,楚王的好細腰,在各自的國家中都掀起一股潮流。齊國的靈公也不例外,他喜歡女子身穿男裝。“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於是他身邊的侍女就開始了男子的裝扮,這如同一股浪潮很快席捲了國都,國中女子紛紛效仿,以博帝王之愛。很快,都城裡女著男裝現象比比皆是,這就如“楚王好細腰”的效應一般。然而當權者的心思誰也摸不透,正如古語說的一樣“伴君如伴虎”,看到因自己的喜好而形成的潮流,齊靈公又不高興了。於是,他便下令禁止民間女子著男裝,“靈公禁婦人為丈夫飾,不止。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對於民間女子的違令,齊靈公又下這一道有些侮辱女子的禁令,他下令凡是在大街看到女子身穿男裝,都要將其撕毀。但是仍有些女子違令,靈公對此很是頭疼。身邊的謀臣晏子便向他建議道:“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果然,先從宮中禁止侍女穿男裝,民間這種現象也逐漸消失了,“逾月而國人莫服之”。終於,這場熱潮過去了。(來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