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救國」的徐崢

目前豆瓣評分仍舊保持在9分的《我不是藥神》是徐崢今年參與的第三部電影。

“曲線救國”的徐崢

加上前兩部的《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主演、監製、客串幾個工種,徐崢都來了個遍。

再加上導演,徐崢的身份更多了。尤其是最近還多了一個”流量小生“的頭銜,人稱“山爭哥哥”。

“曲線救國”的徐崢

為了回答“徐崢超話明明只有22個人簽到,為什麼還有票房號召力”這個問題,路人粉們一怒之下刷爆了徐崢的微博超級話題。在短短几天之內就用飯圈套路打造出一個“未來可期的46歲流量小生”。”蒸飯“們(徐崢的粉絲)戲仿飯圈應援話術的彩虹屁,看得我拿著手機笑到發抖。

“曲線救國”的徐崢

而整個事情的起因正是《我不是藥神》,也正是這部電影讓外界把對於徐崢的關注重新轉移到他的本行表演之上。

“曲線救國”的徐崢

在徐崢成為導演之後,圍繞著他,人們在談論票房、類型、產業、投資,很少人會再去關心一個作為演員的徐崢。你可以說,觀眾們已經將他的演技視為理所應當。

對於自己的表演狀態,徐崢心裡很清楚。看完《我不是藥神》的劇本之後,徐崢形容自己是“像一個小孩子一樣,重新到片場。”對一個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演戲的演員來說,這句話也意味著《我不是藥神》讓徐崢重新體驗到表演的無限可能。

“曲線救國”的徐崢

《我不是藥神》裡,徐崢扮演的男主角程勇是個非常值得推敲的角色。這個角色並不完美,導演文牧野甚至讓徐崢一開始要往“爛人”的路子上演。

程勇最初帶藥就是單純地要賺錢,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這個人物逐漸發生了改變。在他了解了其他人的生活,特別是他跟呂受益(王傳君 飾)、彭浩(章宇 飾)等白血病患者建立起情感聯繫,程勇開始承擔起他的責任的時候,他的“冷血病”治癒了。

“曲線救國”的徐崢

這個故事中程勇的轉變正是最觸動徐崢的地方,“這麼有趣的一個人物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很難抵抗他的吸引力。”然後,全片有130多場戲的徐崢每天在劇組就跟打了雞血一樣,不管是一場戲拍五天還是拍63條,都欣然接受。

電影中,彭浩死後,程勇坐在他生前住過的小宿舍裡崩潰大哭。在我印象中,還是第一次看到徐崢哭到這個程度的哭戲。《我不是藥神》的紀錄片裡,徐崢也直言不諱地說,哭戲一直以來都是他表演上的一個障礙,“我從來沒有在很多人面前痛哭流涕,在我自己導演的電影裡我就是能躲就躲,能遮就遮。”

“曲線救國”的徐崢

“曲線救國”的徐崢

徐崢在《我不是藥神》拍攝片場拍攝哭戲時,每一遍都是痛哭流涕

徐崢是個性格很理智的人,以往的電影中,他總是極力避免在自己的表演中出現那種類似灑狗血的時刻。無論是歇斯底里也好,還是真情流露也罷,他更願意以小見大,用一些小細節一筆帶過。

就像在《我不是藥神》的前半段中,兒子跟程勇要260塊錢買球鞋。從一開始聽到價錢後的吃驚,到之後質問兒子“為啥不找你後爸買”的市儈,再到聽到兒子回答後心甘情願掏錢的得意,徐崢用幾個表情就搞定了。

跟徐崢合作過很多次的黃渤說徐崢很聰明,“他圓圓的腦袋裡裝得全是想法”,徐崢也覺得自己是聰明的,但他的這種自我認知並不像一個褒義詞,“我就是聰明得沒辦法,到最後我就覺得自己還是缺一把柴,缺一股勁,缺一股讓人覺得徐崢可以努力到這種地步的勁兒。”一直以來,徐崢的表演留給觀眾的印象也是他會用巧勁。

“曲線救國”的徐崢

在最初的劇本里,程勇這個角色是個東北人,導演文牧野開始也並沒有確定讓徐崢來演,他覺得徐崢之前的角色裡,很少有人物像程勇這樣,有那種“剛性的表現”。

對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之後,故事的背景改成了上海,而程勇也成了一個上海男人,但這個角色的一些本質沒有改變:這不是一個只用巧勁就能演好的角色,他需要大開大合,他肩負著觀眾情感宣洩的責任,而善用巧勁的徐崢這次終於走出他的“表演舒適區”。

“曲線救國”的徐崢

真正拍懷念彭浩那場哭戲的時候,“藥神五人組”的另外幾個人都來到現場。徐崢每拍完一條,就有一個人過去跟他擁抱一下,然後每個人都哭得雙眼紅腫。那個有哭戲障礙的徐崢終於突破了他的關隘,與人物一起完成了他的轉變和突破。

出演《我不是藥神》之前,徐崢希望觀眾能夠在電影中看到“沒有看到過的徐崢的那一面”,而在電影拍攝結束之後,徐崢說他又找到了“單純做一個演員的創作的快感”。

大部分人知道徐崢還是從他的表演開始。再具體一點來說,是從他出演的國民劇集《春光燦爛豬八戒》開始。

“曲線救國”的徐崢

《春光燦爛豬八戒》中,徐崢飾演笑容天真可愛的豬八戒,這是他第一個讓大眾印象深刻的角色

還是小學生時,徐崢就參與過舞臺劇的巡演。大學時他考入上海戲劇學院,1994年畢業後直接加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那幾年裡,他從一開始的跑龍套的,一路演到主角。三四年的時間裡,出演了八部話劇作品。就算是出演只有四五場戲的《商鞅》,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憑藉《股票的顏色》拿到了白玉蘭戲劇獎的最佳男主角。

也因此,徐崢最初接到出演“豬八戒”的邀請時,還覺得不可思議:自己一個文藝男青年,怎麼就要演豬八戒了?當然,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

他演了《春光燦爛豬八戒》,還演了《李衛當官》。於是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徐崢不是被路人叫成“豬八戒”,就是被叫成“李衛”,甚至於是“那個演了李衛的豬八戒”。

“曲線救國”的徐崢

沒有拍《李衛當官》之前,徐崢說他其實很想演一次韋小寶

不管是豬八戒、李衛,還是穿越神劇《穿越時空的愛戀》中的朱允炆,長著一張圓臉,還未發福的徐崢當時挑大樑出演的角色大都可以用“可愛”形容。徐崢第一次讓觀眾看到不可愛的那面,是因為出演《瘋狂的石頭》裡能夠“百步穿楊”的馮董。

“曲線救國”的徐崢

“曲線救國”的徐崢

《瘋狂的石頭》(上圖)與《第三個人》(下圖)這兩部電影中,徐崢的角色都是反派

2006年的《瘋狂的石頭》之前,導演甯浩還名不見經傳。他最初是希望小陶虹來出演影片中的一個角色。徐崢偶然在他跟小陶虹的共用郵箱裡看到了甯浩發過來的劇本,覺得很好,就主動提出零片酬出演配角馮董。

片中,這個角色的戲份不多,但是馮董身上的陰險毒辣被徐崢演繹的淋漓盡致,許多觀眾第一次意識到:徐崢也可以演反派。

兩人再度合作的《瘋狂的賽車》中,徐崢的戲份更少了,拍了三天就結束了,但角色表現力依然不減。電影裡戴上假髮和黑框眼鏡的徐崢跟主持人汪涵撞了臉,這個唸叨“十八相送一水黑”的墓地中介又呈現出徐崢市井氣的那一面。

“曲線救國”的徐崢

《瘋狂的賽車》裡戴著黑框眼鏡的徐崢跟主持人汪涵撞臉了

在另一位青年導演楊慶的處女作《夜·店》中,徐崢第一次出演了一個窩窩囊囊的中年男人何三水。雖然徐崢一開始也是拒絕的,但這個整部電影都戴著粉紅色套袖的角色最終讓他拿到了第一個電影類的表演獎項。

“曲線救國”的徐崢

《夜·店》導演楊慶說服徐崢出演的理由是:你應該跳出你經常選的那一類角色試試

因為連著在甯浩的兩部電影裡演配角,2009年拍攝《無人區》的時候,徐崢終於成了主演。他為了出演片中的律師潘肖,專門減重25斤,跟劇組在西北待了三四個月沒回家。但這部徹頭徹尾的正劇卻在四年後才正式公映。

“曲線救國”的徐崢

早在《無人區》裡,徐崢就跟《我不是藥神》中的“劉牧師”楊新鳴合作過了

晚於《無人區》拍攝的《人在囧途》以及徐崢首次執導的《泰囧》都比《無人區》公映得早,他本人也已經憑藉《泰囧》加入10億導演俱樂部。在正劇和喜劇之間,上天最終還是先讓徐崢嚐到了喜劇的甜頭。

加上後來的《港囧》,徐崢在《囧》系列中出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的經歷,共同構成了一個“中年男人囧宇宙”:他們都人到中年,看上去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但又都為著得不到的東西在騷動。

“曲線救國”的徐崢

“曲線救國”的徐崢

“曲線救國”的徐崢

徐崢在《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三部影片中塑造的中年男人形象十分具有典型性

《囧》系列的三部電影,都是公路片的路子。徐崢飾演的男主角總是急急忙忙地趕往某個目的地。路途中,他不斷受挫並因此陷入焦慮,然後再不斷重新上路。故事的結尾,這些男主角們往往會“頓悟”,選擇回到家庭,回到主流社會認可的軌道上。

因為這個系列,徐崢的圓臉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年男人的代言。就像韓國影評人評價《殺人回憶》中的宋康昊擁有一張“概括這個時代的面孔”一樣,很多人也因為《囧》系列,把徐崢與中年大叔對號入座。

“曲線救國”的徐崢

《港囧》中對初戀念念不忘的徐來被許多觀眾口誅筆伐

如果說宋康昊的臉可以真實地反映韓國社會的話,那麼也可以說《囧》系列裡徐崢的臉是凝結了中國中年男人甚至中產階級的共同的困擾,他們在物質上衣食無憂,卻在精神層面失魂落魄,慾求不滿。而徐崢只不過把他們的這種狀態直觀地呈現給觀眾。這些困擾是某個群體所面臨的難題,而並非某一個人的特質。

徐崢曾在採訪中說過,選擇拍攝《泰囧》是他“長期的思考和選題”,他認為內地目前能夠與好萊塢電影抗衡的最有力的類型就是有本土色彩的喜劇電影。而他自己喜歡的則是像《杯酒人生》那樣對人生有所思索的電影,他認為好的電影是能讓他感受到“人生的一絲味道的那種電影。”

“曲線救國”的徐崢

《杯酒人生》劇照

所謂“人生的一絲味道”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真實感和現實感。作為演員,徐崢也一直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去追尋這種感覺,為此他嘗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角色,也相信能夠在不同的戲裡,嘗試不同的造型,呈現不同的氣質,“對演員來說,是蠻竊喜的一件事。”因為現實就是變化多端的。

“曲線救國”的徐崢

他可以在《愛情呼叫轉移》系列裡跟各路美女談情說愛,可以在犯罪片《催眠大師》《幕後玩家》中扮演社會精英,也能在《超時空同居》裡扮演一個戲份寥寥卻讓人印象深刻的火鍋扯麵師。每個角色都有他各自的特點,但這些特點跟徐崢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關係,這些角色更像是他對現實生活觀察之後得出的思考。

“曲線救國”的徐崢

“曲線救國”的徐崢

《催眠大師》中徐崢出演了一位學術精英,而到了《超時空同居》裡,他一分鐘不到的扯麵客串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徐崢眼中,演員是一份職業。他來演好某個角色,嘗試更多的角色,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工作。

徐崢的妻子小陶虹對他的評價是不像上海人,反而像北方人;黃渤提起徐崢,就說他生活小資;而徐崢在形容自己的私下裡的狀態時,則是用“正常”形容。

“曲線救國”的徐崢

作為一個敢於嘗試不同風格、不同類型影片的演員,徐崢這次終於在《我不是藥神》這部現實主義的電影又讓觀眾看到了他的更廣闊的可能。他自己說,“這是我演藝生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電影。”而跟他同劇組的譚卓、王傳君、章宇等年輕一輩的演員無不把他當成榜樣和表率。

譚卓說徐崢在拍攝《我不是藥神》時“創造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創作氛圍,這種氣氛會讓所有人都願意在其中貢獻自己最好的一面。”電影中另一個極為出彩的演員王傳君說的是:“因為他(徐崢)放下了‘架子’和一切可以放下的東西,我就覺得我可以更瘋狂地在戲裡幹所有的事情。”

“曲線救國”的徐崢

即便被後輩演員視為榜樣標杆,拍完《我不是藥神》之後,徐崢還是反思了自己的表演中的一些問題。

他十分看好王傳君,覺得換他來演呂受益那個角色,未必能像現在這樣:“我總是會找很多聰明的辦法,把一個事情對付過去,我對自己不夠狠……”

徐崢並不是對自己不夠狠,更不是不夠投入,只是在他的標準裡,他覺得自己還是不夠。

“曲線救國”的徐崢

做了導演之後,徐崢覺得自己對電影更加增添了幾分敬畏之心。人在真正敬畏的事物面前,總會覺得自己顯得渺小,還能做得更好。

也正是帶著這份敬畏,徐崢在《泰囧》《港囧》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之後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要拍電影。他說“我的目標是要拍好的電影,拍好看的電影”,而從《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片子來看,徐崢所言非虛。

“曲線救國”的徐崢

有人問過徐崢為什麼會做導演,徐崢的回答是為了讓自己更主動,“為我做演員來服務,為了自己可以有更多戲可以演。”

徐崢這樣的演員,還要搞“曲線救國”來過戲癮,而不是片約紛至沓來,任君選擇,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中國電影和像他這樣的演員所面臨的現狀。

最後,還是希望《我不是藥神》能給他帶來幾個表演獎項吧。讓觀眾見識過何為真正的表演的演員,本就應該得到嘉獎。

“曲線救國”的徐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