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他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孩子的挫折教育

只有心裡強健的孩子,才能為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的孩子多半是家中的“國寶”,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他進入社會之後的適應力也較弱。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強大起來,家長就要對他進行必要且深刻的挫折教育。

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他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一、挫折教育常見的3個誤區

1. 期待能夠一蹴而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規律,對他的挫折教育亦需循序漸進。想讓孩子走出舒適區,家長就要逐步放手讓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我們也要多讓孩子參加各類活動,鍛鍊他的體能和意志。

2. 以為挫折越多越好

挫折從本意上來講,是一種相對消極的情緒狀態。過多的挫折,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敏感脆弱。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家長要注意保持適度,歸根結底成功教育才是人才培養的要素。

3. 孩子總是習以為常

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不用刻意地進行,要知道生活中的很多挫折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的。想對孩子進行成功的挫折教育,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給他各式各樣的情境體驗。

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他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二、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 給孩子陪伴,助他合理疏導情緒

孩子強大內心的養成,得益於自小從家長身上獲得的安全感。當孩子因挫折或困難有了挫敗感,家長要及時給他鼓勵與支持,永遠做他最堅強的後盾。

當孩子有了負面的情緒,我們也要安靜地守在他身邊,並幫助他合理地排解和宣洩。若是負面情緒沒有合理疏導,一旦累積但一定程度爆發了,就可能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2. 教孩子智慧,助他學會解決問題

在成人看似簡單的問題,孩子總難免需要花些功夫才能解決。想要教給孩子以智慧,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多些思考,努力嘗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因為辦法總比問題多。當孩子面對的挫折多了,他的知識和經驗就能不斷累積,慢慢就能養成以積極的心態去思考和需求解決辦法的新途徑。

3. 讓孩子樂觀,助他養成良好心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任何的挫折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家長要引導孩子從消極的狀態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逐步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父母也要保有一顆陽光樂觀的心,將這種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幫助他養成積極良好的心態。孩子有了好的心態,即使面對著難解的問題,也都能正確合理地應對。

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他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總結

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和需要面對的,區別只在於每個人面對挫折時候的態度和方式。家長要從小就教導孩子正確、積極的面對挫折,讓他學會在逆境中成長。當孩子有了強大的內心,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必定遊刃有餘,慢慢就能變成生活的強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