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近年来,东关社区党工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条主线,以“提升基本能力、建强基层组织、做实基础工作”为目标,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实施了城东区党建文化大院、东关社区及居委会规范化党员活动中心、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这三个三基项目,不遗余力以“两个绝对”具体化精细推进“三基”项目开展,通过党组织、党员以及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社区党工委三基项目硕果累累,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壮丽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建文化大院→建强基层组织】

党员活力被充分激发

社区服务群众更贴心

场景1:古稀老党员领读革命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阵阵琅琅的书声穿透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滨河铁路小区院内传来。

走进滨河铁路小区大院,醒目的“城东区红色党建大院”映入眼帘,同时被院内的热闹景象所感染:年过古稀头发花白的老党员唐纯晏正在领读红色诗词《西江月井岗山》,小区内围坐在一起的几十名党员都齐声跟着他朗诵!

场景2:党员群众9块阵地上展特长——伴随着革命诗词的领读声,大院里老中青三代人不分年龄阶段,三五成群按兴趣不同分别凑在一起,有的在舞台上跳舞,有的在长廊里练习器乐,有的在读书看报,有的在打牌娱乐,有的在学习摄影技术……院内书香润心、快乐运动、光影岁月、翰墨丹青、棋牌论道、盛世放歌、琴瑟和鸣、舞动云裳、学无止境9块阵地没有一块是闲着的,这在党建文化大院设立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人人有地方发挥光和热!

场景3: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党建文化大院设立以来,小区居民争相参加各类活动。各兴趣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党员读书会、文艺演出、党员维稳巡逻、党小组家庭党校、主题摄影展、象棋比赛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在各类特色活动中感受着红色文化,传承着红色基因,把社区党建工作真正延伸到了最基层,扎扎实实践行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小档案:城东区党建文化大院诞生记——【诞生】:2017年3月,城东区委组织部立项并实施了以坚守红色基因传承、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为主题的“党建大院+党建宣传街区”建设项目。项目灵活利用滨河铁路小区内从铁路系统退休的181名居民党员,打破以往社区党建以楼栋或随机分组等传统方式划分党小组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党员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在自愿参组的基础上,设立了研习组、阅读组、摄影组、徒步组、舞蹈组、演唱组、器乐组、棋牌组等“兴趣党小组”,以“兴趣党小组”和规范的网格化楼宇党务工作者队伍为骨干,开展党建宣传教育及居民自治活动。目前,已在大院内为9个“兴趣党小组”划定了固定的区域,并建设和配备了各自开展活动的阵地和设施,如党建大舞台、党员读书亭、书画桌、棋牌桌、报刊栏、摄影作品展示墙、党建工作展示长廊、党史宣传固定展牌等,同时在小区物业楼开设了一间党员学习活动室。每个“兴趣党小组”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特色活动、一次学习活动、一次服务活动和议事活动,同时带动社区内有兴趣的居民参加。【成效】:一是充分激发了党员活力,提升了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设置由传统型向开放型转变、党员活动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完善了党组织的活动载体,发挥了党员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二是在寓教于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带动了社区党建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社区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全面带动促进了社区开展的“正家风、亲邻里”等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员活动中心→做实基础工作】

党员有了“家”的归属感

党组织凝聚力更增强

人物故事1:马翠香退休后带病办活动——现年50岁的马翠香,是退休后被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返聘回来的老党员,她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心里始终明明白白揣着五一居委会民政工作、计生工作、党建工作的几本账。为使五一居委会新建的三基项目之一——党员活动中心一建成就充分发挥好作用,她带病策划并写出“清明节缅怀在身边传承·思想品德课”活动方案。方案通过党组织同意后,她又不辞辛苦热情联络党员、安排社团组织排练节目。在她的精心安排下,一场清明节红色教育思想品德课如期在党员活动中心举办,参加活动的党员、青年团员都对党员活动中心的首个活动赞不绝口。团员马艳玲高兴地说:“党员活动室环境好了,学习都有积极性了,以后要天天来参加这里的学习和活动……”

看着活动的成功举办达到了预期目的,马翠香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人物故事2:马芳工作日志接地气——马芳原是北关居委会书记,离岗后由于她政治觉悟高、群众基础好,被聘为社区群团服务站的站长,成为站长后的她继续坚持每天和居民们在一起,继续坚持每天写工作日志:“1月 12日,我去了×××家,通过前几天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思想上的疙瘩终于解开了……他说近来很无聊,想买本书看,我带他来到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把中心的手势感应屏显电子书介绍给了他,他很喜欢,说要经常来看。”“1月15日,今天东关社区群团工作站通过努力,邀请到了国家级高级茶艺师玉品老师,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针对辖区干部群众的专题培训。”“2月2日,今天组织16个服务团召开了汇报展示会,希望以后这样的展示会能多召开,推动社区群团组织发展。”“3月2日,组织辖区20余名妇女参加了‘关爱妇联组织的妇女身心健康、构建幸福婚姻家庭’法律及健康知识讲座。”

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小档案:规范化党员活动中心作用大——【建设】东关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党员活动中心项目是城东区“三基”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53万元,其中东关社区党员活动中心28万元,五一居委会党员活动中心25万元,该项目为辖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就近活动阵地及提供咨询、指导、帮困和培训等贴心服务的平台,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在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效果】一是改变了原有“党旗+桌椅=党员活动中心”“宣传栏+公示栏+桌椅=党员活动中心”等一成不变的模式,设置了党务公开栏、知识讲堂、党员风采区、党员接待处、党员群众活动大舞台、图书角等,可谓一应俱全,集学习、宣讲、教育、试听、咨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并配备手势感应屏显电子书、远程教育等先进设备,已经成为党员排忧解难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展示才能的舞台、凝聚党员的家园。二是便于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给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活动,真正使其成为党员群众学习、便民服务和文化活动的中心,让党员们有了“家”的归属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提升基本能力】

基层组织联络总动员

能力提升服务暖民心

网格员故事1:李红卫在公益岗位干得真好—— “小李,我楼上住户家的下水堵了,我找过好几次,人都不在,你帮我联系一下。”“好的,蒋师傅,我马上联系,让楼上住户叫人疏通下水。”这是居委会网格员李红卫一天工作的开始。说起李红卫的转变大家都有目共暏:1967年3月出生的李红卫现居住在广济路14号楼136室,是省二建的一名下岗职工。由于年龄偏大,就业存在困难,经常借酒消愁。社区基层组织指导站的党建网格员了解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走访慰问,当了解到李红卫有水暖维修的手艺后,就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使李红卫走上了公益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网格员。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李红卫倍加珍惜,不断虚心学习请教,什么累活脏活都抢着干。作为居委会的网格员,他觉得发挥特长为辖区居民服务很光荣……在老旧家属院维修水暖是个很苦很累的差事,但李红卫从不拖沓,更不叫苦叫累,赢得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群众的点赞。

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网格员故事2:周志润让孤寡老人生活更幸福——走进年迈阿奶的家,简单、阵旧的家具擦得干干净净,窗台上葱郁的绿叶植物恰到好处地点缀着这个温馨的小家,阿奶坐在沙发上,目光平静、慈爱地看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周志润的背影——这个和她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回族小媳妇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她家里,打理家务、洗衣服、做饭……周志润以前是一名全职的家庭主妇,结婚十几年来一直在家相夫教子,伺候公婆。作为零就业家庭的一名成员,她在2015年的一天去居委会办事,居委会干部了解情况后向她讲解了党和政府的再就业扶持政策,正好就业无门又向往劳动工作的周志润欢喜万分。后来在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和居委会书记、主任的帮助下,她成了一名光荣的网格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天上、下班都会去阿奶家一趟,为阿奶做饭、收拾屋子……

东区东关社区强三基惠民生

小档案: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编织惠民网——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是东关社区党工委打造的一个重点党建项目,总投资10万元,该项目位于东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此项目是为更好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共驻共建单位的联系,以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项目为核心,打造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截至目前,东关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已组建150名社区党建网格员队伍,同时邀请市委讲师团贾文德老师对社区党建网格员进行“党组织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培训,并配备相关设备,用于开展方针政策宣讲、社情民意走访、安全巡逻联防、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指导站以打造特色社区为契机,多措并举打造“决策议事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群众之家”,实现活动场所一体化,已成功组织举办“三会一课”观摩评比;“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学习教育“四项活动”工作推进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并多举措组织开展了辖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共驻共建单位优秀人士表彰、慰问困难人员等联建活动,为各党组织之间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辖区干部交流联动、党建工作联促、特殊群体联动的共建氛围。

供稿/东关社区

监制/胡建春 责编/韩雪峰 编辑/韩孟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