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在陪孩子讀英語書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孩子對書有三種表現:一種是孩子主動伸手去拿書看(或聽),一種是我要把書推到孩子眼前他才會讀,一種是任憑我威逼利誘,他也讀(聽)不進去。

我的孩子並不是天生愛看書,也不是什麼書都愛看,我有過好幾次“碰壁”的體驗,費心弄來的書,被他直接或間接地拒絕。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先說那些孩子不愛讀的英語書。首先可能是超出孩子語言水平太多,尤其是生詞過多,任何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心裡都會有烏雲壓境的感覺,哪裡還品得出快樂呢?最典型的事例是兩年以前,孩子的爸爸為了投其所好,不辭辛苦地從美國給他淘來了一本厚厚的全英語恐龍百科全書,結果孩子沒看上三行,就打退堂鼓了。但是最近兩年孩子年齡大些了,通讀了兩本中文的恐龍百科全書,也陸續讀了一些關於恐龍的英語小故事,看了《恐龍列車》的系列動畫片,開始一點兒一點兒地記住一些遠古年代和恐龍的名字,所以又把這本落滿灰塵的英語恐龍百科撿了起來。

但是另一些書就沒這麼幸運,最後落得“打入冷宮”或者“發配邊疆”的結局,因為即使孩子的語言能力超出了這些讀物,但是如果對話題或人物不感興趣的話,孩子一樣不愛讀。比如,家裡有一本關於仙子小精靈的故事集,我覺得文字和繪圖都非常精美,給孩子隆重推薦過兩次,但他都不肯讀(聽),一直到這本書明顯低於他閱讀水平的時候,就送給有女兒的同事了。裡面的情節可能太女孩氣,兒子嫌瑣碎。

兒子不肯讀書的第三種情形是“氣場”不對,有時候是他自己心裡惦記著打遊戲,有時候是覺得我對他的要求太多、太高。兒子五歲的時候,我要求他朗讀故事,他就會乖乖地讀,六歲多的時候就會有不情願的狀況了,有時候五六個角色只佈置給他一個角色他都不肯讀,如果強迫,他乾脆就不讀了。我只好一個人讀,他聽著,這也不錯,至少比反感英語讀物強。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這三種情況我都遇到過幾次,最好的策略就是全然接受孩子的感受,讀什麼書、不讀什麼書,交給孩子做主,不跟他在這件事上“較勁”。他不喜歡讀的書就放棄,換別的書,反正家裡可選的書總是很多。如果他狀態不佳,就換個時間,反正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談不上效果。

這樣的做法,對很多家長來說,似乎等於慣孩子或者放任孩子。但我不這樣看,因為我認為家庭閱讀不同於培訓班的學習,它的功效在於細水長流地滋養和積累,在於興趣、習慣和綜合的語言能力的培養,而不在於一朝一夕、一詞一句,重點也不在於是否能在規定時間內說出來或者寫出來。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所以家庭閱讀不需要太有挑戰性的難度,反而應該略降一些難度,才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有了自信,才談得上興趣;有了興趣,才談得上長久。所以仔細想來,兒子也不是天生什麼書都愛看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家裡幾乎不存在讓他“不愛讀書”的前提條件。一切讀書活動帶來的都是自己做主、媽媽陪伴、好玩兒的故事這樣的正面體驗,而沒有壓力、屈從、掙扎、被挑剔這樣的負面體驗。

英語講師告訴你:孩子愛不愛閱讀,也許就在家長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