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或成自動駕駛領域「黑馬」 中國還有多少機會?

在中美等國風風火火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同時,很多人卻忽視了擁有巨大實力與潛力的鄰國日本。實際上,日本政府和日本車企對於自動駕駛產業都十分重視。在日本不斷髮力的情況下,留給中國還有多少機會呢?

日本或成自動駕駛領域“黑馬” 中國還有多少機會?

日本或成自動駕駛領域“黑馬” 中國還有多少機會?

這是因為日本與日系車企在自動駕駛上毫無建樹、毫無進展嗎?當然不是。日本作為全球主要的汽車大國之一,擁有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和國際性知名汽車品牌,之所以日本和日系車企沒有受到更多關注,部分原因在於其他國家和企業太“高調”了,總是更加吸引大眾眼球。

實際上,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日本豐田、本田等車企巨頭,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都相當重視,這也體現了自動駕駛產業如今在全球的熱門程度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的廣闊。

在國家層面,日本政府在擬定的新經濟增長戰略草案中明確,力爭在2020年前後在公路上啟用無人駕駛移動服務,到2030年在全國100個以上地區展開。根據設想,日本的自動駕駛移動服務將限定區域,可通過遠程操控讓巴士、出租車等車輛行駛。

此外,日本警察廳早已開始研究針對自動駕駛帶來的行車變化修改交通法規。目前的日本道路交通法規定,駕駛員必須認真操控轉向、剎車等設備,確保交通安全。顯然,這些法律條款將不適應自動駕駛社會的需要。

在企業層面,全球第一汽車品牌豐田以及本田、雷諾-日產聯盟和三菱等日本車企都對自動駕駛虎視眈眈。由於谷歌等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進度不斷加快,中國等新興勢力也加速崛起,因而日本企業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紛紛加快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來保障未來競爭力,並爭取利用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契機,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日本地圖製造商Zenrin公司以及其他產業鏈企業也開始收集高分辨率的3D地圖信息,來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充分的準備。據悉,該項目是以內閣辦公室的跨部門戰略創新促進計劃為背景所創立的,依託擁有11家合資企業參與的動態地圖計劃。

不過,對於日本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而言,依然存在著不少挑戰。其中,自動駕駛法律法規的滯後是一個重要因素,即便是新鮮出爐的自動駕駛法案也難保不會造成反面影響。此前日本政府公佈了《自動駕駛相關制度整備大綱》,“車主擔責”一槌定音,未來或將影響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熱情。

《自動駕駛相關制度整備大綱》規定,車輛所有者承擔自主行使時的事故賠償責任,並且可以利用法律強制加入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進行賠付,而企業的責任僅限於汽車系統存在明確缺陷之際。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新興科技,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規則制定牽一髮而動全身,日本刑事責任和《道路交通法》的修訂顯然還有所欠缺。雖然“車主擔責”有利於減輕汽車廠商對承擔自動駕駛汽車交通事故責任的擔憂,從而快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但是對消費者而言,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因此,未來如何在法律上兼顧廠商與消費者利益將成為日本政府的主要挑戰。

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國內的BAT三巨頭以及一汽、長安、上汽等著名車企都在投資自動駕駛產業,但是與日本一樣,目前依然面臨著法律、標準、安全等方面的難題亟待解決。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留給中國的機會顯然不再那麼豐富。中國在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同時,必須對一海之隔的日本提高重視程度,避免一不留神反被“低調”的鄰國一舉領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