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才是大本营

作为一个拥有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联合创新中心36家,研究院(所、室)14家的超大型企业,华为的每一次行动,都能牵动大众神经。“华为搬迁至东莞”的消息一传出,也马上引起各界的关注,有媒体甚至表示,华为这是要放弃深圳的节奏。真的是这样吗?

‍东莞松山湖,华为新布局

华为在东莞的布局始于2005年,目前的规划包括了华为终端总部和华为南方工厂。

松山湖基地是华为在东莞的总部,总投资为100亿元,于2014年9月动工,占地面积为126.66万平方米,约1900亩,规划有12个建筑组团,还有一条总长度为5.6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共设立12个车站。松山湖基地建设已有一段时间。

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才是大本营

首批交付的园区有8个,分别是E区格拉纳达、F区巴黎、G区维罗纳、H区克伦诺夫、J区瑞士弗里堡、K区法国勃艮第、L区海德尔堡、M区博洛尼亚,停车位6735个,食堂等用餐场所有35家。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里的设计都是欧式风格,如此命名也与华为全球化布局的成功有关系,华为的员工正在世界各地征伐,创造收入。

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才是大本营

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已在正常运转之中,7月1日开始有更多研发人员来到松山湖基地上班。

华为早已安排深莞两地正常通勤用车,设有穿梭车从松山湖前往坂田、南方工厂等地方,也有前往科技园、坂田等地。从深圳坂田走高速到松山湖,大约50分钟路程。到这边上班的员工以及供应商反馈,其实50分钟相比在深圳市区内拥堵的交通来说花的时间并不多。

松山湖环境优美舒适,媒体评价其“颇有Facebook、谷歌等总部所在地的风韵”。当然,园区内福利是否能够与Facebook、谷歌等比肩还有待观察,要知道,Facebook等硅谷公司园区,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饮食、福利都堪称员工的天堂。

从地理位置来看,它南临深圳、香港,北扼广州,堪称“广深港”走廊的腹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也占领者重要位置。东莞政府“十三五”规划中也计划以松山湖地区为核心,将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承接广深、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

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才是大本营

在深圳地价高企的形势下,华为选择松山湖拓展版图,的确是业务布局的必然选择,能够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大优势,事实上也能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的人力和物业成本。

华为进东莞 带动新经济

华为进驻东莞,带给东莞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影响,它来带来了一条生态链,组建了一个产业生态圈,推动着东莞本地产业的升级。

华为对于东莞的经济影响是不言而喻。东莞市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华为不仅是东莞两家千亿级企业之一,2017年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都居东莞企业之首。而2017年松山湖园区工业增加值为332.69亿元,其中华为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6%。

华为不只是一个华为,而是一个超大型的生态,其供应商也会跟随其在东莞布局,以为华为提供高效服务。比如,华为供应商之一“软通动力”就在与华为南方基地就一路之隔的地方新建自己的基地,未来其华南区的研发基地都将逐步转移到松山湖,人数规模可达4000人。

华为搬到东莞?只是区域布局,深圳才是大本营

供应商接踵而来,对东莞而言就是一条产业链的迁移,包括软件、信息服务、硬件设计、检验测试等,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人才资源,同时也会带动周边产业,正是因为此,东莞对华为可谓十分欢迎。

松山湖产业园区看到华为带来的机遇,正在积极对接招引相关企业进驻,结合现有产业布局,挖掘更多优质项目;园区也给企业一定的房租补贴、技术支撑、创业辅导、人才政策等支持,入驻的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也提供了好的福利待遇。结果就是,华为入驻某地就会形成“领头羊”的效应,吸引更多企业、人才、资源到当地,繁荣区域产业经济,这也是越来越多地方招商优先考虑明星巨头公司的原因。

可以看到,华为到东莞,可谓是双赢的结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华为不是举家搬迁,而是选择性迁移部分业务到东莞,短期内深圳应该依然会是华为的大本营,毕竟深圳才是中国的科技和创新中心,不论是在产业、人才还是政策上,都更具优势,华为短期间内不可能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