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相傳,八仙東渡大海回來,不甘蓬萊仙島的寂寞,各自駕著祥雲四處飄遊。

有一天,呂洞賓騎著仙鶴游到廣信府的廣豐(時稱永豐)城上空,但見;自東向西的豐溪河彎彎曲曲,恰似一條玉帶繞城南而過,城南門外,河水分道而流,中間一塊綠洲象一葉拴在河中的小舟,飄浮在水面土,陽光裡射,水波鱗鱗,金光閃閃。城外四周,稻田一瓤一瓤的,一望無邊,香味撲鼻,沉甸甸的稻穗迎風點頭。城內水道縱橫,街靠水道(水道即城內小溪),水道依街,街有十八彎,街街互通有橋相連,難怪當時人們讚譽“走遍廣邑街,九橋十八彎"。更有奇觀,北內北面有一長街,街中有樹林,樹林中有街,一年四季,各種鳥兒成群結隊在此棲息,鳥聲凊脆,宛轉動聽,故得名"鳥林街"。自南向北,縱觀全城,有高聳入雲的"文昌閣",有香菸嫋娜的"胡真君廟",有龍蝦之家的"蝦公墎"有清澈見底的"豐溪第一泉"……。看著、看著,呂洞賓欣喜而好奇,按下雲頭,跳下仙鶴,搖身一變,瞬間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出現在廣豐城西門外的西山觀(現竹航山公園)。接著,他在西山搭了個草棚,就住了下來。

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於是,民間傳開著許多神奇的神仙神話。

每天天一亮呂洞賓就去廣豐城,每當經過西山觀前的一條小河(名叫”西溪“),總看見許多樵夫肩上挑著沉重的柴,光著腳過河。碰上漲水,樵夫砍下的柴挑不到城裡去賣,就要餓肚子。如果是冬天,樵夫過了河,兩腳被凍的發紫,還有人因體弱來回幾趟,回家就要生病。呂洞賓為了解決樵夫的困難,他跑遍了廣信府的所有大山,終於在靈山(此山位於上饒市的西北面)腳下找到了一塊堅硬的大青石條。他用自己搓的草繩把它捆起來。然後,手抓草繩把大青石條背在肩上,一口氣跑到西山觀前面的小河邊,把大青石條搭放在河的兩岸上,一座單人步行橋就落成了。此後從西溪的西邊一帶到廣豐城的交通就暢通了。後來,人們為了車、馬通行方便,就在這塊大青石橋的左右、上下加寬加厚,成了一座單拱石橋,這橋通過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如今仍安然無恙橫跨小河兩岸。這就是現今的“西橋”。據說:這塊大青石條還是打開靈山寶庫的“金鑰匙”呢。

呂洞賓雲遊天下,品嚐過不少四方名菜佳餚,而他最欣賞的,卻是廣豐的炒米粉。當時他是城裡大井頭“茂財粉店”的常客。每日清晨,此店接待的第一位客人便是呂洞賓。天天如此,久而久之,店內有一店長(夥計)對呂洞賓天天老早前來光顧不耐煩。一天,和往常一樣,東方剛發白,呂洞賓就在“茂財粉店”門口出現了。他見門還未開,就邊敲門、邊大聲喊:“開門吧,吃粉啦!”聲音之大,如響悶雷,被吵醒的那個店長揉了揉眼睛,不高興的開了門,只見常來的那老頭手裡拿著三個錢,笑嘻嘻的站在門口。於是,店長怒火中燒,一伸手將老頭手中的錢搶來,往地上一丟,破口大罵:“你這個不懂世故的老頭,天天吵死人!”罵聲剛落,但見落地的三個錢卻骨碌碌的滾起來,一直滾到店門口的青石板上一字排開,只見萬道金光從錢內射出。那店長看花了眼,靜心觀,見是金錢,就去拿,真玄,手摸得著,錢卻拿不起來。剎那間,錢已深深的陷入了青石板內了。此後,人們把那些由於服務態度差,而趕跑顧客的人通稱之為“店撐”。

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古城東街,有一間雜貨店,店主脾氣之燥,遠近聞名。因火氣大,趕跑顧客之事屢見不鮮。後來,這店主聽人說,呂洞賓性格善良,待人和氣,很受人尊敬。於是,他決心學“和氣”,並在店內正中處貼上一幅“滅了心頭火,專學呂洞賓”的對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天,呂洞賓遊至東街,看見這幅對聯,誠心試試店主的真意。第一次進店,問這選那,店主見是一老者,就耐著性子滿足其要求,呂洞賓卻買了一根針;第二次進店,指東邊的,道西邊的,店主憋見自己寫的對聯,壓著火氣,陪著笑臉應酬,呂洞賓只買去了一團線;第三次進店,呂洞賓要店主搬上挑下,翻箱倒櫃地為他選購貨物,這次,店主的火氣再也壓不住了,於是他開口罵道:“你這個老不死的東西,幾次來店挑挑揀揀,不是安心買東西,豈不是存心與我作對!”罵完了,老者也不見了。店主抬頭看店內正中處的對聯卻變成了“洞賓來度你,心頭火又發起”。店主頓時心裡明白,後悔已晚矣!

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每天傍晚,呂洞賓總喜歡在西山觀遊玩。他常與放牛娃為伴,一同玩耍。有一天,他同孩子們玩擲石頭,看誰擲得遠。孩子們擲的石頭,力氣最大的,也擲不到山腳,而呂洞賓擲出去的石頭,飛箭般地向前,不知去向。孩子們說他是變魔術,實際石頭沒有擲出去。呂洞賓說,如果你們不信,可派二人去城內西門的弓塘邊觀看(弓塘,現城廂糧管所所在地,相傳西門嚴家出了個侍衛,每天早上他都要到此塘洗弓,故得名)。果然;呂洞賓擲的石頭,一個個都擲到了弓塘中,石頭落下濺起了一團團水花。一個有心計的孩子覺得奇怪,就偷偷觀察他的行動,只見他每餐用個湯瓶煮飯,飯吃完了,就把湯瓶摔破。每到要煮時,又把湯瓶碎片放在一塊,手一揮,湯瓶就完好無損了。有天中午,那孩子看呂洞賓吃過飯走遠了,就跑過去,在碎湯瓶的邊上找到了三顆剩飯,把它吃了。頓時,覺得全身都是力氣。傍晚,這孩子同呂洞賓比擲石頭,不分勝負,也能把石頭擲到弓塘內。呂洞賓屈指一算,知道了緣由,他用手輕拍了一下那孩子的脊背,三個飯粒就從小孩的口中吐了出來。再比擲石頭,那孩子又和以前一樣,輸了。呂洞賓對小孩說:“凡事應該腳踏實地地做,只有堅持不懈的苦練,才能有所成就。”

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

呂洞賓到廣豐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一直傳到了當時任廣信府的金知府耳裡。金知府企望呂洞賓度他為仙,一聽到消息,就騎馬赴廣,想拜會呂洞賓。誰知他一到廣豐,聽知縣說,呂洞賓已死了三天。金知府隨即讓知縣帶他找到了呂洞賓的墓,命人挖開,只見墓內並無屍體,只有一個斗笠和一幅呂洞賓的畫像,金知府識寶,他取走了這兩件寶物,又怕受到呂洞賓的懲罰,於是,特命知縣在呂洞賓的住處,建了一個亭,亭內豎了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呂洞賓的像及呂洞賓說過的話:“稻田多,作孽多,吾無稻田亦無孽”,並親自命名為“呂仙亭”。後來這個金知府離任回家,乘船過鄱陽湖時,忽然大風驟起,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眼看船快要翻了,此時聽得半空鳥在叫:“快丟寶物!”金知府忙叫人把所有的寶物扔進湖中。奇怪,寶物扔下,霎時風平浪靜,紅日當空。

後記

傳說,呂洞賓羽化後幾年,廣豐有個踩煙簍(即做煙生意)的人,在河南開封府,貨出手後,銀票被盜,無奈在街頭乞討。有一天巧遇呂洞賓,攀談時,他才知道呂洞賓就是曾在廣豐住過的名叫“呂純陽”的老者,於是,他就向呂仙訴說自己的不幸,呂洞賓得知他有難,叫他閉上眼,呼啦啦,送他回到了廣豐。

此後,呂洞賓在廣豐的故事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了。

(資料來自《廣豐文史資料》)

吳接兵道長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