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智能制造巨变:人机新世代赋予中国制造的最新出路

美的智能制造巨变:人机新世代赋予中国制造的最新出路

位于苏州的美的清洁电器注塑车间,121台注塑机机仅有3到4员工在巡查,整个注塑的进料、出料等全过程均由机器人来辅助完成,一个车间供应所有清洁电器40%塑料件需求。这是美的集团众多智能工厂的一个“智能车间”,也是“人机新世代战略”全面落地的一个缩影。

位于上海松江的库卡机器人工厂,一边是机器人“本体”生产线,另一边则是机器人“控制柜”生产线,全部都在满负荷运营,从2014年工厂竣工投产,产能攀升至5000台,到2017年跃升至1万台机器人的产量。随着二期厂房扩张,产能将达到2.5万台,加上顺德工厂,到2020年整个美的旗下的机器人产能将突破10万台,成为中国绝对的第一。

以机器人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定制取代标准化工厂,以全球精益生产方式取代过去粗放生产,美的集团长达10年之久的制造转型在最近3年完成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里程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布局上游生产制造产业,打造机器人生态链,以软件、数据来驱动的全价值链运营创造出新型工业生产方式,“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全球协同生产平台,正式进入世界工业革命舞台中心。

简而言之,就是在当下的全球竞争中,以最新技术、最高效率向全球不同用户输出最可靠的美的精品、新品同时,还要输出涵盖硬件、软件、系统的全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打造美的版的“工业互联网”。对于美的集团来说,这场智能制造革命同样还是一场自身的价值革命,不仅仅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更为关键的是重新找到自身价值链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位,完成从中国家电企业到全球科技集团的转型。

不只是机器人代人,智能制造变革构筑科技驱动

走进美的清洁电器事业部的智能工厂,从注塑车间到智能仓库,注塑机、堆码机器人、扫码机、AGV无人输送车等机器人接替工人无处不在,配合自动分拣系统、智能输送物流系统、智能仓储等数字化系统支撑起整个智能工厂高效运行,这是中国家电制造业首家“成品分拣输送、堆码和智能立库”一体化的企业,也是中国家电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的标杆范本。

美的智能制造巨变:人机新世代赋予中国制造的最新出路

上述美的智能工厂不只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机器与人的协同,彻底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精益制造所要打造的就是品质制造、效率制造、智能制造。比如,21条生产线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型号所有产品全部在一条线混流生产,自动分拣系统中的扫码机可以达到每分钟100米的读码速度分流,22米高位货架立体库中24个码垛机器人,就是一个“无人区”,同时兼容640种不同品类的产品码垛。

再比如,中国家电独一无二的“智能立体仓库”,占地面积只有6500平方米左右;但实际上的仓储吞吐量则等效于4万平方米的巨型 仓库,而传统的4万平方米的仓库,维护人员不会少于60个,现在仅需约7、8个精通软件算法的员工即可完成。这似乎带来大量人工被机器人所取代,背后却是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中国家电制造产业的运行轨道。

当今,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剧,传统制造产业的巨变已不可逆:以企业主导的大规模传统制造,向以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转变。未来,这一轮全球制造业转变的靶心就是智能制造,这正是美的集团今年3月所发布的“人机新世代”战略直指的方向: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构生产方式,引发全球家电企业对中国家电智能制造的聚焦。最终为中国制造插上一双“科技创新驱动”的翅膀。

纵观全球数百年来的工业发展史:从工厂手工业到蒸汽机时代,再到工业电气化时代,以及自动化、标准化,再到眼前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在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复兴。在美的集团来看,对于中国制造产业来说,随着一轮智能制造革命的风起云涌,这带来的不只是一次直道超车的机会,更是一次主导并定义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拐点。

对于美的集团来说,从生产到分拣,再到立体仓库、智能物流,通过大量机器人引入等等,不断推动自动化、数字化、精益化、全球化制造变革,构建起新型的智能精益生产方式,对行业的价值或者说对企业的价值,就是赋予制造的创新驱动力:基于智能工厂的美的产品合格率已高达99.9%,市场维修率减少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效率增长100%。这也为近年来美的集团在家电零售市场推动的“T+3”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成功赋能。

对中国制造来说,美的集团未来的制造模式就是智能工厂、互联网工厂,过去大规模标准化工厂,被整合到一个自动化、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化、全球化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创造平台中,实现“全球经营、效率驱动、产品领先”三大战略的全面落地。这恰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争夺的关键点。

需求驱动数字升级,闯入工业互联网变革无人区

每一次产业革命潮流的背后,都不可缺少核心个体的不断强势推动和持续性颠覆性改变。从“传统精益工厂”,到“数字精益工厂”再到“智能精益工厂”的转型;从美国、德国、日本,再到如今的中国的全面引爆;从西门子、GE、丰田到美的战略中心移转。如今,美的集团智能制造历经十年的磨砺蜕变,其探索的转型变革路线图也正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起跑线和发展轨迹。

美的智能制造巨变:人机新世代赋予中国制造的最新出路

2008年开始,出于企业内需的出发点,推进MES建设;2013年,逐渐聚焦于一个核心六个维度的建设,即以智能精益工厂为核心、结合智能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信息化、移动大数据、物联网集成等六大关键技术应用;2016年完成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统一系统的“632项目”;2018年发布人机新世代战略。美的集团的十年创新路,正在推动中国制造转型走向一个“无人区”,实现与欧美日韩等强国的同台竞争,伺机反超。

美的智能制造转型最不缺少的最佳拍档,就是通过资本入股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德国库卡。目前,库卡松江、顺德工厂正在扩建和新建,到2024年库卡在中国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10万台,跃居中国市场第一位,占比达25%至30%。但美的的智能化触角并没有止步于库卡,2015年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安川达成战略合作,并相继成立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公司;入股以色列高科技企业高创,并通过并购企业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自动化业务 。

可以看到,美的集团这一轮智能制造变革最大的推手并不是机器人,背后看不见的互联网、数据、软件系统才是最为关键的。“智能制造的内涵是用智能机器加上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将数字化的软实力与硬体装备的投入相辅相成,才能达至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机器人行业专家、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认为,美的智能制造的模式对于转型变革中的中国制造拥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通过智能制造建设及数字化转型,美的已经成功实现了软件、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运营。”美的集团智能制造专家曾旻指出,精益化是灵魂,数字化就是大脑,自动化则是躯干,工业互联是神经。通过这一个有机体,可以实现柔性定制,高效、低成本、环保的制造业的模式,形成为未来美的智能制造的系统框架。

全球产业革命爆发,中国企业主导新变局

在工业互联网这个全球化的新赛场上,美的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变革,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承担的是中国制造向科技创新,向工业互联网制造体系转变的前锋,以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智造的名义,抢夺的是中国制造全球直超超车的历史机遇。同时,美的版的“工业互联网”布局,也给眼下世界工业革命开辟一条全新的中国道路。

当前,美的智能制造战略早已不局限于制造环节纵向延伸,横向上还完整地覆盖研发能力、订单应对、计划能力、柔性制造、采购能力、品质跟踪、物流能力、客服安装等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数字化改造,端到端的扁平化协同,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供给,全面支撑家电产品创新、制造等快速随市场和需求变化而变化。

美的智能制造巨变:人机新世代赋予中国制造的最新出路

最为直观的是,美云智数集合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MeiCloud,该协同云平台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联通七大环节,已经可以支持在全球40多个基地生产和运作1万多种产品。

美的集团CIO张小懿说,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必须是产业价值链与用户的互联互通,才能真正做到“零”库存生产、100%物流追踪管理和“单”个起订的C2M定制,而美的工业互联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当今世界,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兴起,这次将不再是低廉劳动力的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模式,而是以效率驱动的新型生产模式、工业形态,这是未来全球制造体系变革的根本,也恰是美的智造变革所构建的全球竞争“尖刀”。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曾指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应该有洞悉全球趋势的眼光和战略。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一个人机完美交互的时代。制造企业的未来必然是人机交互,机器将更加智能,接入互联网,是美的智能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今,美的生产力革新,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家电的工业革命进程,向世界输出新型中国制造能力、创新能力,推动世界家电产业格局进入智能制造时代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命能够通过一个叫“自然选择”的过程发生进化,全球工业进化无法摆脱这一规律。站在全球产业革命的浪潮上,美的产业和工业转型已经渗透到基因重构竞争。值得期待的是,美的工业和产业的进化将更具颠覆性和高级,定位不再是从家电制造企业,而是囊括暖通空调、消费电器、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供应链(物流)四大产业板块的科技集团,由单一产品的制造商转向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方案商的科技集团。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