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能移居到克卜勒452B嗎?

愛天文的小學生

開普勒452b被天文學家們認為是已知行星中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其實無論它是否宜居,人類目前都不可能對其移民,而且1000年之中也難以向其移民。



雖然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們公開發布消息說開普勒452b很可能是一顆宜居行星,上面或有大氣層和液態水,還稱它為“地球的大表哥”,但是我一直對其表示懷疑,其公開的數據認為開普勒452b直徑是地球的1.6倍,與地球相似指數為0.83,在天鵝座位置,距離地球1400光年,但是人類目前對太陽系外的行星的觀測是極其淺顯的,就好像我們用肉眼觀察水星凌日或者金星凌日,然後去判斷水星和金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一樣,或者說就像我們用肉眼觀察幾百米外的一盞燈前飛過的一隻昆蟲是蚊子、蒼蠅還是甲蟲或蛾子一樣。雖然還有光譜分析之類的方法,但是想一想,那些光線穿越了1400光年的距離,而且是從一個黑影上去分析,其真實度實際上都是大打折扣的。




天文學家們認為開普勒452b是首個圍繞著與太陽同類型恆星旋轉的且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但是就憑這些就認為這顆行星是宜居行星未免太草率了,它和地球再相似,也沒有金星和地球相似吧!金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和地球相差無幾,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的宜居帶內,上面也有大氣層,然而金星卻是一顆地獄星球,根本不適合生命生存,所以開普勒452b這顆行星是否宜居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下面我們再假設人類通過更高級的手段發現開普勒452b是一顆宜居星球,上面有生物存在但還沒有形成高級生命體,那麼這樣的星球的確是很適合人類去移民的,然而1400光年的距離意味著什麼?對現在的人類而言,那是根本無法跨越的距離,更沒有技術支持人類去做這樣遠距離的域旅行。

也許有人會認為可以利用蟲洞穿越,然而那根本是不現實的,即便出現了容許人類穿越的蟲洞,誰敢保證一定就穿越的開普勒452b附近?另外曲速引擎飛船也不靠譜,超越光速的航行目前來看是不可想象的,不過也許在千年之後,人類可以造出巨大的飛船,這樣的飛船中有循環生態系統,人類可利用等離子發動機將飛船加速到光速的一半,那麼經歷數千年的航行之後,我們或者能到達開普勒452b附近,但是具體實施起來,這又是非常困難的,人類在1000年之內還不可能做到。


科普大世界

首先,我們並不清楚開普勒-452b究竟是否宜居,如果貿然去這顆行星,無疑是要冒很大的風險。雖然開普勒-452b的很多方面類似於地球的情況,例如,它的主恆星是一顆類太陽恆星,包括質量、體積和表面溫度在內各項參數都與太陽相接近,只是形成的時間可能比太陽長了15億年,但它仍然是一顆穩定的主序星;其次這顆行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並且與主恆星的距離也是1天文單位左右,它剛好位於宜居帶中。

但僅從這些方面是無法確定開普勒-452b是否宜居,它只能算作是潛在的宜居行星。決定行星能夠像地球一樣宜居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行星上是否有磁場。如果行星沒有磁場,那麼,它的大氣層將很難存在,因為恆星風會不斷正面衝擊大氣層,太陽系中的火星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例子。

假如開普勒-452b真的宜居,但考慮到開普勒-452b距離我們1400光年,而人類目前的宇航技術最遠只把人類送到了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所以當前人類根本沒有能力去往這個星球。但如果在未來,人類是有可能去往這顆行星。用1g的加速度使飛船持續加速到半程,然後再以1g的加速度減速到終點,根據時間膨脹效應,飛船上的人飛到開普勒-452b只要14年左右的時間,但對於地球上的人而言需要1400多年。

此外,假如開普勒-452b宜居,並且我們也有能力把人類送到了那顆星球上,我們還要面臨諸多挑戰。開普勒-452b上的微生物或者病毒有可能對於人類而言十分致命,它們是人體免疫系統從未接觸過的外星生物體。而如果開普勒-452b上存在智慧生命,我們還有可能移民到這顆行星上嗎?


火星一號

還是那句話,想要移居外星球,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遠程星際航行中的速度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覺得這顆星球不適合移居。開普勒452B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15年發現的一顆類似於地球的系外行星,其位置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我們先不說其他的,就用目前地球上最快的飛行器,飛往開普勒452b也需要成千上萬年,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人類可以在太空繁殖後代。


1:開普勒452b在理論上位於宜居帶上,並且距離中心天體的距離和地球差不多,但是由於數據的不足,還不能稱它為第二個地球,因為我覺得想要成為第二個地球,也就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那麼相似度至少要達到百分之98,而據NASA稱,這顆星球與地球的相似度只有0.83左右,下面來看一些參數就知道了;


2:開普勒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五倍,但是重力卻是地球的兩倍,如果人類到達了該星球,第一個問題就是儘快適應比地球大兩倍的重力,本來在地球上健步如飛的你,到了這個星球可能就只能在原地慢慢地走動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根據NASA的報道結果,目前還沒有發現這顆星球存在天然衛星。


3: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衛星月球對地球的穩定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月球,地球上的一切可能就會變得毫無規律,那麼到了其他類地行星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衛星的開普勒452b就像是在宇宙中的一顆裸星,危險係數就比地球高的多。

並且NASA也稱,這顆星球只是理論上擁有大氣和液態水,並沒有真正探測到。

雖然不適合移居,但是這顆星球的發現卻讓人類在宇宙中尋找真正的第二個地球的過程中邁出了更大的一步,這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零維立方體

這個問題問我算是問對了,開普勒452B最先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現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和目前的地球有著0.83的相似指數,同樣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旋轉,可能存在大氣層和流動的水源,但是距離地球1400光年。


我們先不論開普勒452B是否確定適合人類居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到達這個星球,因為它離地球有著1400光年的距離,即使我們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向它也要超過1400年,以人類的壽命還在途中就已經見了上帝。那麼這個目前我們探測到的離地球最近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要怎樣到達?


顯然我們不能用這種方式,人類也無法承受這種速度。通常我們按三維空間來理解,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比如我們地球和開普勒452B的直線距離是1400光年,這是一個對於我們很遙遠的距離。



但是,宇宙是高維的,可以扭曲形變,比方說在紙上畫了兩個點以兩點中間位置對摺,兩點之間的距離可以無限近。要怎樣進入多維空間呢?我們需要擺脫宇宙“吸力”,進入傳送門,在傳送門裡可以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怎樣擺脫宇宙“吸力”,這是目前的難點,這個問題留給你們年輕人去思考,我再睡一會。


058D

人類不能叫移居,移居的說法是科學家的善良謊言。因為那個星球上本來就有人類生存,我們稱呼為外星人。外星人的生存環境不適應地球人生存,因為外星人長的就與地球人不一樣,是生存環境造成的。如果地球人移居,不光科學技術達不到,就連人體的器官也要首先改變。想想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愛護地球,愛護太陽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