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1》

不止一位茶友問:“怎麼做,才能把茶泡得好喝?”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不少人。

按照老慣例,要讓一款白茶泡的好喝,有四個細節要注意。

1、沖泡時用白瓷蓋碗

2、沖泡時用礦泉水

3、100℃沸水沖泡

4、快出水

然,茶友卻覺得十分困惑:“你說的細節,我注意到了,不過泡的茶,還是覺得不好喝。”

話畢,茶友附上一段自己沖泡白茶的視頻,以求找到沖泡的bug。

點開視頻一看,發現問題所在,茶友沖泡時所用的注水方式不對。

茶友用的是定點注水的方式,從視頻上可以看到,用定點注水的方式,有大部分茶葉浮在水面上,茶友為了實現快出水,就趕緊蓋上蓋子,馬上倒出茶湯。

這種做法,白茶沒有充分浸泡在水裡,自然泡出來的茶湯,不好喝。

故而,白茶要好喝,這位茶友要做的,是調整注水方式,改用環壁注水法。

“定點注水”、“環壁注水”,這兩個名詞,是沖泡模塊的高頻詞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直接影響白茶的口感濃淡。

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2》

什麼是定點注水?

定點注水,顧名思義,就是找到一個固定的點,往蓋碗中注入沸水,直至水倒滿為止。

這個固定點,比較隨性。

有的茶友,會將注水點固定在蓋碗周圍,緩慢地注入沸水。有的茶友,則會選擇蓋碗正中央注水。

定點注水,存在無限可能。

若是您仔細觀察過定點注水的過程,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

水升高1釐米,茶葉也隨之太高1釐米,茶葉永遠都浮在水面上方。注滿水後,白茶就像一大片冰山漂浮在水面上,隨著浸潤時間的延長,茶葉才會慢慢吸水沉入水中,這個過程,似冰山消融,過程至少要持續半分鐘。

若是等到白茶全部沉入水中再出湯,將會破壞白茶的葉片結構,使得內含物釋放太多,從而導致茶湯苦澀。

倘若著急出水,茶葉又無法充分沉入水中,難以參與滋味的釋放。

定點注水,一種讓人糾結的方式。

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3》

什麼是環壁注水?

所謂環壁注水,就是沿著蓋碗以畫圈的形式緩慢注水。

畫圈的手法,有所講究。

在畫圈時,由外及內,逐漸縮小注水範圍,有些像螺旋狀。

環壁注水的方式,能讓蓋碗中的所有茶葉都接觸到水,每一根條索,每一片葉子,在沸水之下,漸漸褪去了外表的白毫,堅定地沉浸在水中,在環壁注水的過程中,如同海浪拍打著礁石,一下又一下,直至蓋碗注滿水,白茶葉子也充分被水打溼。

每一片葉子浸潤在水中,好處也呼之欲出——充分釋放滋味。

白茶葉子中的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質,款款落水,參與滋味釋放,此時芳香醇、芳香烴等物質,受到熱量的衝擊,在水中、蓋子上追逐,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蓋香與水香。

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4》

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在此,可直接公佈答案:沖泡白茶,要使用環壁注水的方式,尤其是在沖泡壽眉這種茶梗粗大、葉片肥厚的茶,環壁注水法,才是最好的方式。

定點注水之所以會敗下陣來,在於它先天存在的缺陷——沒辦法讓茶葉充分浸泡在水裡。

定點注水法泡白茶,通常有可能出現兩種結局。

結局一:茶湯太淡

沖泡白茶,講究快出水,為了達到這個“快”的動作,您也許會毫不猶豫,直接蓋上蓋子,倒出茶湯。

這個舉措的直接後果——物質釋放不充分,味道偏淡。

有了第一泡的前車之鑑,在第二衝您可能會延緩出水時間。而這個舉措,將迎來白茶的第二種結局——湯水太濃。

結局二:茶湯太濃烈

當然,若是“強迫症”的茶友,在定點注水之後,興許會拿起蓋子,左刮一下,右刮一下,前後刮一刮。這種刮茶的動作,會致使白茶錯過最佳出水時間,導致茶葉與沸水接觸時間太長,而後我們喝到的茶湯,容易變得苦澀。

反觀環壁注水法,可完美解決茶湯滋味濃淡不一的情況。

在環壁注水過程中,每片葉子都被打溼,水倒滿之後,直接出湯即可。在節約時間的同時,還能保證手中茶湯的純正滋味。

沖泡時的定點注水VS環壁注水,哪種更適合沖泡白茶?

《5》

注水方式,沖泡時的一個小細節,通常會被忽視,對比茶具用錯,水質不對,水溫錯誤等大問題,它顯得太微不足道。

然,生活經驗教會我們一個道理——細節決定成敗。

注水的選擇,只在一念之間,未曾想,卻引發連鎖反應,甚至有可能造成一泡高山白茶口感不好。如同亞馬遜雨林裡的一隻蝴蝶,它輕輕地扇動一下翅膀,會給大洋彼岸帶來一場颶風。

牽一髮而動全身,從今天起,請別再忽視注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做一個細緻的人,爭取泡好每一沖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