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考究西北大學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陝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至今已有116年的歷史。在百年曆史長廊中,西北大學誕生了許多英雄人物,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堪稱“國”字號人物,我們在此追溯他們的事蹟,或許能帶給我們某種震撼心靈的力量。

“國師”黎錦熙

“國師”其實是一個古舊的稱謂,這裡姑且用之。黎錦熙是湖南湘潭人,僅比毛澤東年長三歲多。他早年在長沙第一師範擔任歷史教員時,毛澤東是他的學生。後來毛澤東成為新中國的主席,不忘舊緣,仍尊黎錦熙為“我的老師”。因此,我們稱黎錦熙為“國師”。

先生一生從事文史教育和國語統一事業,著述甚豐。1931年任北師大文學院院長,抗戰爆發後隨北師大遷來西安,後至陝南城固,執教於西安臨大、西北聯大、西大,曾任國文系主任。

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黎錦熙曾為西北聯大撰寫過校歌歌詞,保留至今,他還以歌詞為綱,寫了一部簡明的西大校史,最先把西大校史溯源至晚清。

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國史”侯外廬

“國史”一詞是指一國之史、一朝之史,或指古代的史官。現在不設史官之職,卻有研究歷史的專家。侯外廬作為史學泰斗、中國思想史方面的絕對權威,稱他為“國史”似乎並不為過。

解放之初,侯外廬主持西大校政,大刀闊斧,高屋建瓴,有口皆碑,無須贅言。這裡單從“國史”的角度,略述他的卓越成就和傑出貢獻。侯校長在史學領域耕耘半個多世紀,他對上下幾千年的中國社會史和思想史都有系統的研究,著作宏富,見解獨到,自成體系。

40年代後至60年代初,他聯絡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等老專家和一些青年學者,主持完成了一項“大工程”——260萬言的五卷本鉅著《中國思想通史》,這標誌著“侯外廬學派”的形成,表明他在史學研究領域登上了一個無人比肩的高峰。後來,他和邱漢生、張豈之合著的130萬言的《宋明理學史》(上下卷),填補瞭解放以來我國史學研究中的一項空白。

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國手”王耀東

在體育界,我們把國家隊選手稱為“國手”,而足球國家隊成員又被稱為“國腳”。

1921年,二十剛出頭的王耀東經過層層選拔進入國家籃球隊,作為主力隊員參加了第五屆遠東運動會,贏得了籃球比賽的金牌。他是名副其實的老“國手”。

王耀東早年執教於北平大學,抗戰之初來西安,歷經西安臨大、西北聯大、西大各個時期,直到2007年以107歲高齡辭世,在西大整整工作了70個年頭,為西大的體育教學傾注了畢生的精力。生前學校曾破例決定他為永不退休的終身教授。

1999年9月,西大為這位中國體壇世紀老人舉行了百歲華誕暨執教80週年慶賀大會,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伍紹祖等親臨西大向王老祝賀,同時還宣佈設立了“王耀東獎學基金”。

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國嘴”齊越

國家大事,重大新聞,通過他的嘴、他的聲音傳播出去,故曰“國嘴”,齊越當之無愧。齊越原名齊斌濡,是河北高陽人。1942年來到城固,就讀於西大外文系,學習俄文專業。他學習刻苦勤奮,專業成績優異,在課外活動中充分表現出朗誦和講演的才能。

齊越播音生涯中最可圈可點的經歷,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擔任開國大典的播音員。從此,他長期堅守中央廣播電臺主播崗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嘴”,播音界同行則稱他為“老頭子”。他的一系列經典播音,人們記憶猶新。

國師、國史、國手、國嘴、國使,盤點西大史上的“國字號”人物

“國使”申健

“國使”者,國家派出的使節也。申健早在中印建交之初就擔任首任駐印度臨時代辦,隨後又擔任首任駐古巴大使,1980年又出任駐印度特命全權大使,是一位資深的“國使”。

申健,原名申振民,1937年至1939年在西大法商學院學習,1938年在校入黨。他在西大雖只有短短三年,卻經歷了西大三變其名(臨大、聯大、西大)的全過程。

申健入黨後,曾要求去延安,組織上決定他留校從事地下工作。在此期間,他憑著大智大勇,出色完成任務,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多次嘉獎,被周恩來副主席譽為我黨隱蔽戰線“後三傑”(前三傑為李克農、錢壯飛、胡底)。

申健除多年擔任駐外使節,還做過中聯部副部長,一度主持中聯部工作,是新中國第一代傑出的外交家。他作為“國使”,頭一個使命是出使印度,過了30年,他的最後一個外交使命,還是出使印度。人所共知,中印關係十分敏感,也十分棘手,一是達賴問題,二是邊界問題,都是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難題。申健堅持原則,掌握政策,注意策略,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表現出精湛的鬥爭藝術,可謂不辱使命。

這些英雄人物們都在自己的領域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更是西北大學的驕傲。希望他們的故事能夠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成為人們心中那股堅韌力量的重要來源。

部分素材來自西北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