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本栏目由文艺流氓独家呈献

七月份的第一场感动就这样留给《我不是药神》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直面社会苦大仇深的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一开始仅为了赚点钱的程勇却在卖药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人情冷暖,生离死别,他甚至成为了众多病人眼里的救世主。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当警察开始查封仿制药时,他干不干下去,对病人而言意味着生死,对他自己来说,意味着是否要继续犯法。在利益,公义,良知和法律下他该如何选择?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如果说电影里的程勇是个为了利益和良心而挣扎过的商人,那么现实总的这个“程勇”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陆勇,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本身身为一个白血病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经过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印度和瑞士两种“格列卫”药性相似度99.9%,药效几乎相同。

于是他开始服用仿制“格列卫”,并在一段时间后将这种药介绍给其他病人。随后,很多病友让其帮忙购买此药,人数达数千人。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后来为了方便给印度汇款,陆勇从网上买了3张信用卡,正是因为这3张信用卡,他被查到了。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其后300多名病友联名呼吁,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检方最终撤诉,无罪释放。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于是超过150家媒体报道过他,人大代表提案,云南省工商联找他合作。

但是,在很多相关人士口中,陆勇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特别是2017年GQ杂志的一篇人物稿——《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中,更是透露出了一些媒体忽略的细节。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简单地说,就是陆勇其实先后代购过两种药。一开始代购的是上面提到的Natco公司的Veenat,通过向对方汇款来代购。然而七年之后,他将原来的药换成了另一家印度公司Cyno公司生产的Imacy,而且自称这种药更新更好。

虽然在中国两种药都不正规,但在其产地印度,药品仍需要符合当地生产规范,印度1970年的《专利法》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本国企业开始大量生产仿制药,并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一种药在美国上市后几个月,就能在印度找到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所以印度才能成为世界“穷人”的药房。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然而陆勇后来推荐的Imacy不但在印度本土药店里买不到,印度药监局也查不到,而且没有合格的生产许可证,甚至连印度当地的专家也不知道有这种药。至于其药效如何,更是无法探讨。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在陆勇代购仿制药,被神化、多次进入人大提案、被拍成电影的过程中,为什么全国150多家媒体没有一家进行深入调查?!比起大家疯狂吹捧的《我不是药神》本身,我觉得这篇报道更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一篇非常有媒体态度的专访,这是一篇真正考验新闻从业者的良知和选择的报道。

身为一个自媒体,有时候我真的非常讨厌我们这群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媒体态度。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上海学校砍杀的事情,网上大多数人不关心犯罪动机只是喊着发社会人格想着快判快杀结束,但没有人关心这种“人格”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没有人想着从根本解决问题,抓住诱发这种“人格”成长起来的问题,然后解决它。

说到底大家都是想着更简单的解决现在的问题,不去考虑未来。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最后,《我不是药神》依然可能是我的年度十佳吧,只不过希望《我不是药神》给各位不是塑造了一个英雄,一个救世主的形象,而是带给各位更多的思考,关于医疗制度,关于道德与法律。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也希望就像当时的陆勇案一样,《我不是药神》也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推动医疗制度,推动社会的进一步进步吧。

毕竟除了白血病的特效药还有更多的特效药没有进入医保范围,还有更多的进口天价药需要我们研发生产出正规有效的低价替代药。

《我不是药神》:这个世界会好吗?

想看我们推荐或吐槽电影,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期待和你的互动

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