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指出「問題」 不如讚美「進步」

一年級女孩因感統失調,走路摔跤、上課分心,備受批評壓力而選擇隱瞞與逃避。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諮詢師分析說,家長老師的反覆提醒無助於問題解決,反而造成消極暗示,強化孩子的心理問題。諮詢師建議,家長應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接納孩子成長中的不完美,與其關注“問題”,不如讚美“進步”。

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

QQ諮詢一群

428038776

熱線諮詢電話

020-86335333

預約面詢電話

020-86237100

信件諮詢郵箱

[email protected]

中心網址

http://xlcp.gzhu.edu.cn:8080/

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正式成立於2010年9月,是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指導、市教育局主管、廣州大學負責日常運作的公益機構。中心通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電話、網絡等方式為廣州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教師提供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的專業服務。

喬女士的女兒小琪剛上一年級,感統出現失調,平衡感不好,經常摔跤。有時走著走著就突然摔倒了,腳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家人很是心疼。同時由於感統失調,小琪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老師經常跟喬女士反映小琪在課堂上的不良表現。喬女士雖然知道女兒本身就存在感統問題,平時也有進行感統和注意力方面的訓練,但她認為女兒才剛上一年級,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心裡感到著急擔憂。

“我經常跟她說不要跑不要跑,不然又會摔倒了,可她就是不聽。經常一放學回家就看見她腳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就知道她又摔倒了……她一直這個樣子,我和她爸爸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知道我會批評她,現在還會經常瞞我,摔倒了也不告訴我……”喬女士針對女兒表現出來的問題跟諮詢師林燕玲說了很多,言語之間盡是著急擔憂,卻又苦於無法可循。林老師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同時也注意到喬女士語言上可能帶給小琪的壓力。

林老師也觀察到,小琪是個很活潑開朗的孩子,喜歡畫畫。畫上的人物大多與父母相關,流露出對父母深深的愛。通過與小琪的交流,女孩對自身的感統失調問題是有所感知的。她也表示知道媽媽關心自己摔倒的問題,但苦於自己無法控制,只好選擇隱瞞媽媽。

不斷的批評 加深了問題

林老師發現,喬女士對女兒感統失調問題的過分關切在無形中帶給了女兒壓力。

她分析說:喬女士幾乎每天都會注意女兒是否摔倒,在摔倒問題上顯得過分關切,這份關心會讓小琪感到摔倒是個“大問題”,對自己的摔跤會感到很有壓力。如果自己摔倒,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沒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會讓媽媽擔心緊張,甚至因自己的問題無法很好地改善而失落。

此外,遊戲是孩子的天性,追逐打鬧,肆意奔跑,是天性使然。如果只是一味提醒孩子不要跑,無疑是在抑制孩子的天性,會讓小琪內心產生衝突和壓抑感。

小琪是個懂事的孩子,對父母有很深的愛意,她害怕喬女士因自己的問題而產生各種情緒,因此選擇隱瞞自己摔倒的事實,這樣既可避免媽媽的擔心,又可緩解自己的內心壓力。這是小琪在壓力下選擇的問題解決模式。而小琪的隱瞞,又反過來加重了喬女士的焦慮與擔憂,感到女兒不聽話,還學會自我隱藏,問題多多。

同時,案例中的喬女士因擔心女兒會因摔跤而受傷,加上老師經常性的“投訴”,便希望女兒能儘快改變過來,因此通過不斷的提醒希望能改善孩子的問題。但喬女士本身並不瞭解孩子的情況,只是盲目機械地提醒,這樣的提醒容易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時,經常會不斷提醒孩子,而往往這樣的提醒卻沒有收到相應的效果,孩子出現問題的頻次並沒有因為提醒而減少。因為這樣的提醒反而在不斷地強化孩子的問題,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暗示孩子“無法處理好此類問題”“問題正在被關注”。久而久之,孩子會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現狀的事實,產生“我就是有這樣的情況且這種情況無法改變”的想法,降低自我效能感,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建議

接納成長中的不完美

當孩子出現問題,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儘快修復問題,最好能在一夜間就解決問題。但這往往不現實。每個問題的發生可能是錯綜複雜的,既有生理也有心理的因素,這就註定了修復之路可能障礙多多而且漫長,也決定了過程急不得。不如試著和“問題”做朋友,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不完美和孩子一起成長,靜待花開。

增加積極的言語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巨大。給孩子一個真誠的讚美,給孩子一句誠摯的表揚,告訴他對他欣賞的方面,多一些積極正面的評價,他的自我效能感就會不斷增強,便會在積極的心理氛圍下收穫一個積極的自己。

關注問題轉為關注進步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具有感染性。父母的擔憂焦慮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體驗著父母的擔憂焦慮。當感到焦慮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冷靜下來,再觀察反思自己之前的無效做法。此外,平時注意尋找有效的情緒控制訓練方法並堅持實踐,通過實踐觀察後反思修正再次實踐。如此往復,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減少情緒反應,幫助我們學習控制情緒和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