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第一節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一、職業道德概述

(一)職業道德的含義和作用

職業道德是道德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從事一定職業勞動的人們,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中以其內心信念和特殊社會手段來維繫的,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心理意識、行為原則和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從事職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它是職業範圍內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後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職業道德體系。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這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從業人民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隨著社會對廣大從業人員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理想和職業作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20字職業道德規範,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合格的建設者。

職業道德在道德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職業道德體系,在全社會從業者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二)職業道德的核心思想和指導原則

1.職業道德的核心思想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作為著力點。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並把它作為我黨的宗旨,寫進黨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的發展和最好的體現。

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本質所決定的。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動中,所有的職業活動都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能代表先進文化的精神文明,只有用先進的文化去鼓舞人,才能使勞動者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昂揚鬥志。其次,商品本身包含著為他人服務的屬性。不管商品生產者的主觀動機和目的如何,如果自己的產品或經營的產品、服務項目不能首先滿足社會的需要和廣大消費者的需要,他所追求的利潤就不能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企業應當自覺地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以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再次,社會主義社會的從業者既是服務者,也是被服務的對象。這是因為從本質上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廣大勞動群眾仍然是國家的主人,每個勞動者既要主動為他人服務,又要享受他人的服務,要大力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風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中,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職務大小都是為人民服務,每一位從業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要自覺地為人民服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精神文化的支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會極大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自覺地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區別與其他社會形態“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

2.職業道德的指導原則

集體主義是職業道德的指導原則。第一,集體主義集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首先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國家的經濟基礎,因此,必須堅持集體主義的職業道德原則;第二,集體主義是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以國有經濟為主,民營經濟、個體經濟、三資企業以及股份制、租賃制、承包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人們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這三者之間必然會發生矛盾和衝突,要正確處理好三者之間的矛盾,就必須要以集體主義這把尺子來衡量:要牢記集體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和國家利益的原則。

二、消防行業職業道德

(一)消防行業職業道德的定義

消防行業職業道德是職業道德在消防特種行業的具體體現。它是指在社會企業、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中從事消防安全保衛工作的從業人員在從事本職工作的過程中,為確保安全,預防消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所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範。

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二)消防行業職業道德的作用

建(構)築物消防員樹立正確的消防行業職業道德,對正確的履行職責,確保單位的消防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消防行業職業道德在具備職業道德的普遍社會作用的基礎上,還有其特殊的社會作用。

1.規範消防特種行業的職業秩序和勞動者的職業行為

職業道德的主體是職業道德規範,這是協調勞動者之間關係,個人與集體關係,單位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的準則,也是規範勞動者的職業行為準則。消防行業職業道德規範在消防行業中確定統一的職業守則,通過這種規則來規範本行業的職業活動,最終達到確保單位安全,保護國家和企事業單位的財產和廣大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因此,消防行業職業道德可以起到規範職業秩序和勞動者職業行為的作用。

2.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念,確保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安全

職業道德規範中明確提出勞動者要講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注重信譽,文明生產,確保職業安全衛生。在消防安全崗位,尤其需要有這種意識。每一位勞動者都按照這些規範去做,在工作中不斷提高這種意識,自覺抵制翫忽職守、野蠻作業,不顧勞動安全、不顧產品服務質量的歪風邪氣,就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力的更快發展。

3.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職業道德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的企業文化是把企業職工的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營造企業良好的職業道德氛圍還可以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組織紀律性,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有利於塑造企業的良好形象,因此,職業道德教育在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

4.促進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

良好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離不開職業道德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促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第二節 職業守則

建(構)築物消防員的職業守則內容為“遵紀守法、文明禮貌、愛崗敬業、忠於職守、鑽研業務、精益求精、英勇頑強、團結協作”。消防特種行業從業人員除了要遵守共同的職業道德基本行為規範外,還應該遵守本行業的特殊行為規範。

消防員培訓第十一課職業道德

一、遵紀守法、文明禮貌

從業人員遵紀守法是職業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是指每個從業人員都要遵守國家法律和各項紀律,尤其要遵守職業紀律和與職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憲法》規定,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一個具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勞動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奉公守法的公民。我國社會主義法的實施,一是要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二要靠人民群眾的自覺遵守。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保證社會主義法的貫徹實施,才能保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才能共同構建起和諧社會。

(一)遵紀守法

職業活動是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具體體現,從業人員遵紀守法是職業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職業紀律是在特定的職業活動範圍內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包括勞動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外事紀律等基本紀律要求以及各行各業的特殊紀律要求。職業紀律在調節從業人員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係各個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職業紀律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表現在一是要求從業者遵守、執行紀律履行自己的職責;二是如果違法紀律造成了一定後果,則要追究其相應的責任。如前文所說的諸多案例中,當事人均被追究刑事責任。

要做到遵守國家法律,首先必須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明確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職業紀律、崗位規範和法律規範。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其次要了解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崗位規範、職業紀律和規章制度。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實踐中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做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要把外在的約束力化為個體自主自願的需要,把“要我做”逐步轉變為“我要做”,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質。

(二)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指人們的行為和精神面貌符合先進文化的要求。文明禮貌是職業道德的重要規範,是從業人員上崗的首要條件和基本素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不論是國家行政機關還是社會各個行業,都在強調要有服務意識,尤其是商業和服務業,職工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文明禮貌的接人待物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和意外的收穫。因此,從業人員應該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文明禮貌的具體要求從事職業活動,共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範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其他規範性文件,社會不同行業或部門都制定了自己本單位的文明公約和守則。這種公約和守則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自治性和針對性,是社會主義企業全體職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從業人員在初次上崗時必須經過職業培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業務技術教育、職業紀律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都包含有文明禮貌的要求。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黨和政府提倡公民的文明行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倡導“八榮八恥”,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號召人們爭創文明單位、文明街區等等,企業在抓生產效益的時候,不能放鬆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做到文明生產,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不斷提高職工的文明素質和技術熟練程度,從業人員要自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從點滴做起,言行規範、遵章守紀,爭做文明職工。

文明職工的基本要求是:

1.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2.模範遵守國家法律和各項紀律;

3.講究文明禮貌,自覺維護社會公德,履行職業道德;

4.自覺抵制腐敗和各種不正之風;

5.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做到精益求精。

文明禮貌的具體要求是儀表端莊、言行規範、舉止得體、待人熱情。

二、愛崗敬業、忠於職守

(一)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全社會大力提倡的職業道德行為準則,是國家對人們職業行為的共同要求,是每個從業者應當遵守的共同的職業道德,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普遍要求。因此,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是消防行業職業道德所倡導的基本行為規範,是消防行業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履行的基本道德義務。

愛崗就是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為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盡力,是消防行業從業人員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敬業,就是要用恭敬的態度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崗位上要專心、負責任,圓滿地完成工作任務,是消防從業人員熱愛本職工作的具體體現和直接反映。愛崗敬業的主要內容有:熱愛消防事業,安心工作,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發揚主人翁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熟練掌握業務技能,能達到本級別消防員的崗位工作要求,並能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在本崗位上無私奉獻,建功立業。中國有句古語:“百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就是說,敬業是各項事業成功的基礎,不敬業,必然會導致失敗。提倡愛崗敬業,就是提倡不管在什麼單位的消防崗位上,不管是幹多長時間,都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不能因單位工作條件的好壞和工薪待遇的差異而區別對待。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工作單位可能會有變動,但個人對工作的態度要始終保持一致,做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二)忠於職守

忠於職守就是要以高度的職業道德精神,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甚至做好為消防事業獻出生命的準備,忠於職守是履行崗位職責的最高表現形式,也是消防行業從業人員遵守職業紀律的基本要求。

三、鑽研業務、精益求精

鑽研業務、精益求精是對從業人員提出的業務技術水平基本職業道德規範。從業人員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業務知識和技術技能知識。對建構築物消防員而言,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消防理論基礎知和實際操作技能。按照建構築物消防員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對不同級別的消防員,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

在當今這個知識和信息的時代,職業領域的科技創新都在飛速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也高,從業人員對業務技術知識的掌握有“知、會、熟、精”四個不同層次。要做到精益求精,必須在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基礎上,自覺加強學習,勤學苦練,堅持學習,在知識和技術更新換代的經濟時代,及時掌握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前沿技術,努力向複合型人才發展,做到一專多能。

四、英勇頑強、團結協作

消防工作的職業要求就是要在火災等突發事故發生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所帶來的危害,保護國家和集體的財產,減少人員的傷亡,這也是消防工作的主要任務。這一要求本身就含有奉獻與犧牲的道德要求。英勇頑強是消防從業人員特有的職業特點。

(一)英勇頑強

英勇頑強包含了獻身消防事業的道德理想與人生選擇。其主要內容有:發揚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極努力地工作;培養堅忍不拔、不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機智果斷、赴湯蹈火的過硬作風,提高消防從業人員處置突發事故的職業能力,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具體表現為:頑強拼搏,勤學苦練、機智勇敢、敢打必勝。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給消防從業人員在業務上提出了不斷進取的更高要求。業務愈精,技術愈強,消防員獻身事業的“用武之地”就愈廣泛,就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成就事業。除了勤學苦練,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術外,消防員必須要機智勇敢,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因為火災、爆炸等突發事件的時候,決策稍有遲疑或失誤就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面對日益複雜的防火滅火工作,嚴峻的火災形勢,消防員要適應新形勢,有勇善謀,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消滅火災,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要做到英勇頑強,除了要勤學好問,真抓實幹,積累工作經驗外,更要有獻身消防、不畏艱險的職業情操。要積極主動地學習消防專業知識,自覺樹立不怕犧牲的職業道德觀念,將職業培訓所學的內容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強化業務素質,達到能獨立操作消防專業設備和正確處理突發事件,做到既能保護好自己,又能保護國家財產和他人。

(二)團結互助

團結互助是指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的,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團結協作、共同發展,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需要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一心,共同奮鬥,才能推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美好的生活。團結互助,作為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和新型人際關係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每種職業和每個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團結互助,是正確處理從業人員之間和職業集體之間關係的重要道德規範。如果從業人員能夠調節好職業內部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係,調節好職業集體之間的關係,就能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心情舒暢,從而激發起巨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從而形成企業凝聚力,促進生產力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要求更高,行業的種類紛繁複雜,企業內部有著更加細化的工種和行業分類,這就要求各行各業之間以及企業內各部門之間、部門內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因此,反映社會生產分工協作的這一客觀要求,必然對各行各業及其從業人員提出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的道德行為規範。如果缺乏這種道德力量,職業內部不講團結,缺少友愛,彼此互相拆臺,則勢必會影響從業人員的情緒,導致紀律鬆懈,人心渙散,這樣不僅企業集體工作受到影響,個人也將一事無成。團結互助的基本要求有平等尊重、顧全大局、互相學習、加強協作。

按照團結協作的行為規範,從業人員應該做到:

1.處理好團結與競爭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就是生產力。競爭必須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參與競爭的人應該在積極競爭的同時又注意團結友誼,要善於團結同事,協調工作,以取得雙贏。

2.處理好分工與協作的關係。社會化大生產活動中,每名從業者所處的崗位都有明確的分工和崗位目標責任制,每名員工不僅要完成好本職工作,更要注重與其他崗位的協作。搞好團結,實現集體共同目標。

3.處理好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與堅持原則的關係。要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出發,不搞小團體,不講哥們義氣,否則會給國家、集體和個人帶來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