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千阳县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纪实

安居乐业,是百姓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市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部,山水环绕、交通便利,拥有小城独特的魅力与繁华。然而,与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群人居住在狭窄的老旧房屋里。改善居住环境,是棚户区居民的期盼,也是提升全县形象的迫切需要,更是千阳县委、县政府为民谋福祉的重大举措。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为此,2016年底,千阳县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作,抽调人员成立了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着力完善补偿措施,规范征收安置程序,扎实稳步实施棚改安置房工程,加快推进棚改步伐。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千阳县棚户区改造工作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零事故”,一期范围内启文巷、泰山庙、东河沟三个片区,共涉及征迁群众574户,目前已完成征迁任务464户,发放补偿资金一亿余元。如今,棚改工作不仅清除了千阳县城区建设中的多处“顽疾”,工作人员与被征迁户之间竟然“拆”出了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棚改工作的“千阳模式”。

拆旧建新

近年来,千阳县城建设快速发展,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建筑不断出现,花园绿地越来越多。一些破损、昏暗的老旧房屋的存在,与现代化县城格格不入,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给群众生活带来种种不便。

“夏天屋里潮湿,雨天屋顶漏水,冬天要点炉取暖,最主要的是没有厕所。”“家里就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每天做饭都得在外面楼道的灶台上。”“离垃圾台近,一到夏天,家里窗户根本不敢开,那味道实在难以形容。”提起在棚户区生活的日子,曾经住在千阳县泰山庙片区的几名群众连连摇头叹气。

“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是随方逐圆、无规划地建设,既有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楼层低、光线差的筒子楼,也有农户自己修建的土坯房,还有一些单位的家属楼,居住环境十分杂乱。”千阳县棚改办工作人员说,其中泰山庙片区城镇居民楼与农户的房子紧紧相邻,道路只有2米宽,一旦发生火灾,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启文巷片区大多是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经常有人私搭乱建,加上排水、排污设施不齐全,安全隐患非常大。此外,东河沟片区等地也存在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在2017年之前,千阳县城关片区及其周边仍有1012户近4000人,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拆旧建新,是棚户区群众的梦想和期盼。棚户区改造,是县委、县政府牵肠挂肚的大事、急事和重要事。

千阳县委书记、千阳县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总顾问何玲,多次前往征迁一线指导,要求棚户区改造工作既要扎实稳步推进,又要在快字上下功夫,拆和建要同时进行,尽快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千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千阳县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组长张新科经常现场查看征迁工作进度,当场协调各部门解决征迁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他说:“棚改工作是改善群众生活的关键所在,全县各部门要形成强大合力推进该项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积极保障。”

据了解,泰山庙片区涉及10个单位家属楼共计283户、约1.8万平方米,该片区征迁工作于去年2月启动,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东河沟片区住宅楼征迁工作已全部完成,住户征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启文巷片区征迁工作也正在加紧开展。此外,今年2月,千阳县还启动了观底下片区征迁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征迁任务。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日前,笔者在千阳县启文巷片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这里的居民楼和农户房屋进行拆除。千阳县棚改办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个小广场说:“这片地方拆完后,将对那个小广场进行扩建改造,建成全县面积最大、绿化最美、设施最齐全的广场。”而在泰山庙片区,县上在拆迁后的空地上启动了安置房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共3栋18层,可住212户人,其中地下负一层还有储物库房、地下车库等。目前,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看到笔者采访,几名群众围上来纷纷议论:“这些房子早该拆了,拆了才能建更漂亮的房子,这是为我们群众办了大实事、大好事。”“是啊,真希望这里的大广场早日建好,18层高楼也能赶快建起来,那样咱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以情动迁

个性化征迁办法效率高

征迁工作历来都是件麻烦事、头疼事,稍微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纠纷和矛盾。然而在千阳县,征迁工作开展一年多来,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是从未发生过一起矛盾事件;相反,越来越多的群众从“要我拆”自觉转变为“我要拆”,还与征迁人员成了朋友。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情动迁’的理念,摸索总结出对于不同被征迁群众‘量身定制’的工作方法。”千阳县棚改办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

方法一:以人为本,用真心打动人。

56岁的姚某是一名残疾人,家在千阳县东河沟片区,靠补鞋维持生计。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女儿出嫁,儿子在外打工。“我一个人生活,好不容易几年前才翻新了房子,我不搬!”面对征迁,姚某一开始果断拒绝了。千阳县棚改办工作人员几次登门无果后,并没有强迫姚某同意,而是每逢节假日,就提着米面油等“礼当”,上门“走亲戚”,关心慰问姚某,并趁着闲聊时向他宣传征迁安置、赔付等相关政策,并描绘拆迁后的美好生活蓝图。最终,姚某同意搬迁,并搬到了县棚改办为他联系好的过渡房里,他说:“这些干部把咱当亲人,想得这么周到,咱也不能一直顽固,再说了,征迁这事确实是件好事。”方法二:想其所想,以诚意感化人。泰山庙片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儿子是残疾人,儿媳离家出走,丢下一个小孙子,家里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听到自家房子要被征迁时,老太太说,她要管儿子和孙子,不能搬走,而且也没有地方可去。了解到这一情况,县棚改办工作人员立即帮老太太联系县上的高层住宅楼惠民新城暂时居住;看老太太还是有些不放心,工作人员又安排车辆带着老太太前往惠民新城实地感受,新房里干净明亮,水、电、气各项设施齐全,而且带有电梯,老人当即同意搬走,并且连连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方法三:巧妙借力,用真情劝说人。

县上某单位的一名退休干部,家住启文巷片区的一栋家属楼上,而这栋家属楼也在征迁范围内。面对征迁,这名老干部态度非常坚决,他说:“我家附近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最方便,哪里都没有这个地方合适,我不搬。”开始时,工作人员进门测量面积,都被他拒之门外。对此,棚改办工作人员打起了“感情牌”,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想尽办法动员这名老干部的亲戚、朋友、邻居一起劝说,但几天下来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他们了解到,老干部的儿子跟棚改办相关负责人是战友,最终通过战友情,巧打亲情牌,才说服了这名老干部同意征迁。

与所有地方的征迁工作一样,千阳县棚改工作在征迁过程中也不停地遇到各种“难题”。有的人在某栋家属楼里住了20多年,已经完全习惯这里的生活,不愿意搬走;有的农户家里农机具、粮食太多,嫌搬家麻烦,不想搬;还有的夫妻离异,房子产权不明晰,迟迟没办法征迁……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千阳县棚改办工作人员都能巧妙应对,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将所有问题一一平稳解决。

“拆迁其实就是‘拆’人的思想,最关键的是要以心换心,以情动人。”千阳县棚改办负责人说,在征迁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一项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的原则,坚持“巧干不乱干、果断不独断、大胆不大意”的方法,从调查摸底、测绘面积、入户评估,到签协议,全程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对不同的被征迁户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推进棚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合力攻坚

美好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在千阳县,征迁不光是拆房子,更要把被征迁户安置好。先安置,再拆迁,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之所以受到很多人支持的重要原因。近日,笔者来到千阳县,参观了被征迁户侯建军的新家。这是一套9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南北通透的新房,房间装修精美,电器齐全,屋外绿化漂亮,各种健身设施配套齐全。“我以前住的房子只有50平方米,屋内光线暗,白天都要开着灯。”侯建军说,征迁工作开始后,他们家没有地方可搬,想买房子手里又没有钱,内心很着急,县棚改办了解情况后,多次出面协调,最终帮助他买到了实惠、心仪的房子。其实在千阳县,棚改办帮助被征迁户联系过渡房、购买新房等事情非常多。这一系列举动,让被征迁户吃下了“定心丸”,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据了解,千阳县棚改工作开始以来,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负责人等多次深入现场调研,了解工作进展,倾听群众呼声,协调解决棚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要求统一征迁政策,统一补偿标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全面推进棚改工作有序进行。

“今年是千阳县完成棚改工作任务的关键一年,现在已经进入棚改工作的重要节点。剩余被征迁户部分是征迁难度高的‘硬骨头’,我们会竭尽所能平稳、快速完成任务。”千阳县棚改办负责人说,今年内,他们将圆满完成一期范围内剩余82户及南关路打通所涉及28户群众的征迁安置工作。

如今,走在千阳县,看到很多房子正在被拆除。而这些拆迁机器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现场背后,是千阳县干部群众的满心期待和盼望。不久以后,这些地方将以崭新的姿态惊艳亮相,续写千阳县的精彩和繁荣。人们仿佛看到,一个富裕、繁华、美丽、和谐的新千阳,正逐渐从愿景走向现实。(都亚敏)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