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舊貌換新顏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舊貌換新顏

-——千陽縣強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紀實

安居樂業,是百姓幸福生活的最好註解,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市千陽縣地處關中西部,山水環繞、交通便利,擁有小城獨特的魅力與繁華。然而,與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還有一群人居住在狹窄的老舊房屋裡。改善居住環境,是棚戶區居民的期盼,也是提升全縣形象的迫切需要,更是千陽縣委、縣政府為民謀福祉的重大舉措。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為此,2016年底,千陽縣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工作,抽調人員成立了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著力完善補償措施,規範徵收安置程序,紮實穩步實施棚改安置房工程,加快推進棚改步伐。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千陽縣棚戶區改造工作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訪、零事故”,一期範圍內啟文巷、泰山廟、東河溝三個片區,共涉及徵遷群眾574戶,目前已完成徵遷任務464戶,發放補償資金一億餘元。如今,棚改工作不僅清除了千陽縣城區建設中的多處“頑疾”,工作人員與被徵遷戶之間竟然“拆”出了感情。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棚改工作的“千陽模式”。

拆舊建新

近年來,千陽縣城建設快速發展,寬敞明亮的現代化建築不斷出現,花園綠地越來越多。一些破損、昏暗的老舊房屋的存在,與現代化縣城格格不入,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給群眾生活帶來種種不便。

“夏天屋裡潮溼,雨天屋頂漏水,冬天要點爐取暖,最主要的是沒有廁所。”“家裡就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每天做飯都得在外面樓道的灶臺上。”“離垃圾臺近,一到夏天,家裡窗戶根本不敢開,那味道實在難以形容。”提起在棚戶區生活的日子,曾經住在千陽縣泰山廟片區的幾名群眾連連搖頭嘆氣。

“以前的老房子大多是隨方逐圓、無規劃地建設,既有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樓層低、光線差的筒子樓,也有農戶自己修建的土坯房,還有一些單位的家屬樓,居住環境十分雜亂。”千陽縣棚改辦工作人員說,其中泰山廟片區城鎮居民樓與農戶的房子緊緊相鄰,道路只有2米寬,一旦發生火災,連消防車都開不進去;啟文巷片區大多是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經常有人私搭亂建,加上排水、排汙設施不齊全,安全隱患非常大。此外,東河溝片區等地也存在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而在2017年之前,千陽縣城關片區及其周邊仍有1012戶近4000人,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拆舊建新,是棚戶區群眾的夢想和期盼。棚戶區改造,是縣委、縣政府牽腸掛肚的大事、急事和重要事。

千陽縣委書記、千陽縣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總顧問何玲,多次前往徵遷一線指導,要求棚戶區改造工作既要紮實穩步推進,又要在快字上下功夫,拆和建要同時進行,儘快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千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千陽縣棚戶區改造領導小組組長張新科經常現場查看徵遷工作進度,當場協調各部門解決徵遷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他說:“棚改工作是改善群眾生活的關鍵所在,全縣各部門要形成強大合力推進該項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予以積極保障。”

據瞭解,泰山廟片區涉及10個單位家屬樓共計283戶、約1.8萬平方米,該片區徵遷工作於去年2月啟動,僅僅兩個月時間就全部完成了;東河溝片區住宅樓徵遷工作已全部完成,住戶徵遷工作正在積極開展;啟文巷片區徵遷工作也正在加緊開展。此外,今年2月,千陽縣還啟動了觀底下片區徵遷工作,預計6月底完成徵遷任務。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日前,筆者在千陽縣啟文巷片區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這裡的居民樓和農戶房屋進行拆除。千陽縣棚改辦工作人員指著不遠處一個小廣場說:“這片地方拆完後,將對那個小廣場進行擴建改造,建成全縣面積最大、綠化最美、設施最齊全的廣場。”而在泰山廟片區,縣上在拆遷後的空地上啟動了安置房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共3棟18層,可住212戶人,其中地下負一層還有儲物庫房、地下車庫等。目前,該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看到筆者採訪,幾名群眾圍上來紛紛議論:“這些房子早該拆了,拆了才能建更漂亮的房子,這是為我們群眾辦了大實事、大好事。”“是啊,真希望這裡的大廣場早日建好,18層高樓也能趕快建起來,那樣咱也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了。”

以情動遷

個性化徵遷辦法效率高

徵遷工作歷來都是件麻煩事、頭疼事,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引起糾紛和矛盾。然而在千陽縣,徵遷工作開展一年多來,雖然也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但是從未發生過一起矛盾事件;相反,越來越多的群眾從“要我拆”自覺轉變為“我要拆”,還與徵遷人員成了朋友。

“這主要得益於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情動遷’的理念,摸索總結出對於不同被徵遷群眾‘量身定製’的工作方法。”千陽縣棚改辦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奧秘。

方法一:以人為本,用真心打動人。

56歲的姚某是一名殘疾人,家在千陽縣東河溝片區,靠補鞋維持生計。他的妻子已經去世,女兒出嫁,兒子在外打工。“我一個人生活,好不容易幾年前才翻新了房子,我不搬!”面對徵遷,姚某一開始果斷拒絕了。千陽縣棚改辦工作人員幾次登門無果後,並沒有強迫姚某同意,而是每逢節假日,就提著米麵油等“禮當”,上門“走親戚”,關心慰問姚某,並趁著閒聊時向他宣傳徵遷安置、賠付等相關政策,並描繪拆遷後的美好生活藍圖。最終,姚某同意搬遷,並搬到了縣棚改辦為他聯繫好的過渡房裡,他說:“這些幹部把咱當親人,想得這麼周到,咱也不能一直頑固,再說了,徵遷這事確實是件好事。”方法二:想其所想,以誠意感化人。泰山廟片區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兒子是殘疾人,兒媳離家出走,丟下一個小孫子,家裡生活環境比較惡劣。聽到自家房子要被徵遷時,老太太說,她要管兒子和孫子,不能搬走,而且也沒有地方可去。瞭解到這一情況,縣棚改辦工作人員立即幫老太太聯繫縣上的高層住宅樓惠民新城暫時居住;看老太太還是有些不放心,工作人員又安排車輛帶著老太太前往惠民新城實地感受,新房裡乾淨明亮,水、電、氣各項設施齊全,而且帶有電梯,老人當即同意搬走,並且連連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方法三:巧妙借力,用真情勸說人。

縣上某單位的一名退休幹部,家住啟文巷片區的一棟家屬樓上,而這棟家屬樓也在徵遷範圍內。面對徵遷,這名老幹部態度非常堅決,他說:“我家附近就是幼兒園和小學,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最方便,哪裡都沒有這個地方合適,我不搬。”開始時,工作人員進門測量面積,都被他拒之門外。對此,棚改辦工作人員打起了“感情牌”,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溝通,想盡辦法動員這名老幹部的親戚、朋友、鄰居一起勸說,但幾天下來還是沒有結果。最後他們瞭解到,老幹部的兒子跟棚改辦相關負責人是戰友,最終通過戰友情,巧打親情牌,才說服了這名老幹部同意徵遷。

與所有地方的徵遷工作一樣,千陽縣棚改工作在徵遷過程中也不停地遇到各種“難題”。有的人在某棟家屬樓裡住了20多年,已經完全習慣這裡的生活,不願意搬走;有的農戶家裡農機具、糧食太多,嫌搬家麻煩,不想搬;還有的夫妻離異,房子產權不明晰,遲遲沒辦法徵遷……但是無論遇到怎樣的情況,千陽縣棚改辦工作人員都能巧妙應對,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將所有問題一一平穩解決。

“拆遷其實就是‘拆’人的思想,最關鍵的是要以心換心,以情動人。”千陽縣棚改辦負責人說,在徵遷工作中,他們始終堅持“一項政策講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評到底”的原則,堅持“巧幹不亂幹、果斷不獨斷、大膽不大意”的方法,從調查摸底、測繪面積、入戶評估,到籤協議,全程做到公正、公開、透明,對不同的被徵遷戶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推進棚改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合力攻堅

美好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在千陽縣,徵遷不光是拆房子,更要把被徵遷戶安置好。先安置,再拆遷,這也是他們的工作之所以受到很多人支持的重要原因。近日,筆者來到千陽縣,參觀了被徵遷戶侯建軍的新家。這是一套90多平方米、兩室一廳、南北通透的新房,房間裝修精美,電器齊全,屋外綠化漂亮,各種健身設施配套齊全。“我以前住的房子只有50平方米,屋內光線暗,白天都要開著燈。”侯建軍說,徵遷工作開始後,他們家沒有地方可搬,想買房子手裡又沒有錢,內心很著急,縣棚改辦瞭解情況後,多次出面協調,最終幫助他買到了實惠、心儀的房子。其實在千陽縣,棚改辦幫助被徵遷戶聯繫過渡房、購買新房等事情非常多。這一系列舉動,讓被徵遷戶吃下了“定心丸”,解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據瞭解,千陽縣棚改工作開始以來,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以及棚戶區改造項目負責人等多次深入現場調研,瞭解工作進展,傾聽群眾呼聲,協調解決棚改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並要求統一徵遷政策,統一補償標準,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全面推進棚改工作有序進行。

“今年是千陽縣完成棚改工作任務的關鍵一年,現在已經進入棚改工作的重要節點。剩餘被徵遷戶部分是徵遷難度高的‘硬骨頭’,我們會竭盡所能平穩、快速完成任務。”千陽縣棚改辦負責人說,今年內,他們將圓滿完成一期範圍內剩餘82戶及南關路打通所涉及28戶群眾的徵遷安置工作。

如今,走在千陽縣,看到很多房子正在被拆除。而這些拆遷機器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現場背後,是千陽縣幹部群眾的滿心期待和盼望。不久以後,這些地方將以嶄新的姿態驚豔亮相,續寫千陽縣的精彩和繁榮。人們彷彿看到,一個富裕、繁華、美麗、和諧的新千陽,正逐漸從願景走向現實。(都亞敏)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拆出一片新天地期盼旧貌换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