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帶著歷史文化的符號

中國的木雕,在恢弘大氣的皇宮裡,在素淨幽深的園林中,在青磚灰瓦的民宅內,還在朝夕相處的傢俱上。古人素來喜愛運用雕刻,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通過每一處細緻深入的刻畫,把它們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紅木傢俱是承載著歷史,與雕刻這一項古老技藝相得益彰的產物。傢俱上雕刻裝飾,賦予了傢俱新的審美含義,是對大自然材質的珍惜,其紋案也是對歷史的記載。只有手工完成的雕刻作品,才能包含雕刻者的思想,表達傳統文化的精髓,匠人以刀代筆,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雕刻作品。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在古典工藝傢俱的藝苑中,久負盛名的仙作傢俱宛如一朵奇葩,歷經唐宋元明的錘練積澱,而逐漸成熟形成獨具匠心的藝術風格,成為盡顯東方神韻的藝術瑰寶。2014年11月,“仙遊古典傢俱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當下建設發展中,更是不能鬆懈對非遺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雕刻匠人,是萬千手工藝人中的一種,是凝結著世代相傳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在歲月長河中,延續著古老技藝的生命和傳統文化的記憶。

手工雕刻蘊含生命力

一名雕刻師的成長,需要的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專注與投入,才能夠將雕刻刀運用自如到心手相連的地步,才能夠真正將刀下所雕刻之物的形、神、情兼顧,真正塑造出有靈魂的傳神器物。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在古典紅木傢俱的製作工藝中,雕刻在裝飾手法中佔有首要地位,主要技法表現可分為:浮雕、透雕、陰雕、圓雕等四種。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浮雕

是傢俱雕刻裝飾的主要技法之一,有深淺之分。淺浮雕是將所浮凸的雕體一般不到立體雕的二分之一,比較接近線條雕刻,紋飾突起,輪廓明顯,具有清逸雅靜的裝飾感。深浮雕則是一種多層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筆,如同描繪,有一種流動的線條感,它不象淺浮雕那樣,而更像一種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與完整性,給人一種溫文爾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淺浮雕那樣被處理成“平地”,經常要處理成“錦地”,即在底面還要進行再雕飾。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透雕

將花板底子鏤空的一種工藝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築木雕的影響,因為這種雕刻將底子鏤空了,能產生一種穿越木質感覺的視覺,具有浮雕的靈秀之氣。與其它雕刻手法相比,透雕大都紋飾簡單,所設計的通透效果,完全是為了克服滯悶。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獨板上常鎪出各類形狀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現變化,又不失簡潔的主觀迫求。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陰雕

又稱“沉雕”。係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種手法,正好與浮雕相反。這種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經過上色髹漆後的器物上施工,這樣所刻出來的器物能產生一種漆色與木色反差較大近似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內容大多為梅、蘭、竹、菊之類的花卉,也有詩詞、吉祥語之類的文字。這種技法主要雕於髹漆傢俱,同時又是漆器傢俱常用手法。它與線刻同屬於“陰紋”裝飾,但也有區別。如果說前者是“白描”,陰刻即是“寫意”。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圓雕

是一種完全立體的雕刻,前、後、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體的形象來。它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三維空間藝術感的雕塑藝術,作品內容多取材於人物、動物、植物,題材以吉祥為主,供人們欣賞為目的,是清代傢俱的主要特徵之一。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如果說木工是傢俱的軀體,那麼雕刻便是其靈魂。「木匠」有手工藝者樸素的情懷,手工體現了紅木文化的精髓,傢俱則是心手合一的藝術。匠人本身是一種詩意的生存,他們創造著生活中的藝術美。

雕刻|刀尖上的“非遺”傳承

買紅木上5833官方鏈接:www.5833.com

淘寶鏈接:https://5833.taoba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