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清早我剛入電梯就聽到“快點,快點!”一位媽媽帶著6,7歲模樣的小男生急匆匆的趕了進來。還沒過幾秒鐘,就看他媽媽眉一皺,無比焦躁的問小男生:“你的書包呢?早就讓你找書包,到現在書包還沒拿。你這孩子,真是煩死人!”小男生看著他媽媽,不敢說一句話。

類似的場景也真是太多了。

小時候:“媽,我的鉛筆刀呢?我的書呢?”長大了:“老婆,我的手機呢?我的手錶呢?”

人生,總是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我們也不想這樣,更不想我們的孩子變成這樣,所以我們需要改變,首先改變自己,再去影響孩子。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2.

想把亂糟糟的生活、工作、學習整理好,你可能會想到先記錄下來,因為老祖宗告訴過你“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很多達人會建議你“開始手帳”吧。

但是當媽後你才會知道時間都去哪了,那留給自己擠牙縫的時間你會做出什麼樣手帳呢?

是這樣?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還是這樣?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又或是這樣?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如果你既沒有繪畫天賦,也不能碼大段大段的字,那就放棄?不,我們是需要思考手帳對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手帳不是記錄儀式,也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我們要明白我們手帳記錄的目的是什麼。因為孩子只知對錯,而成人關心的是利弊。

3.

在改變自己記錄之前,先問你一個問題。

“學習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儘可能多的往腦子裡塞東西

還是不怎麼往腦子裡塞東西

你贊成哪一點?”

這兩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框架,整理思路的框架。

知識和信息有那麼多,如果你有一個整理框架,當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快速找到相應的知識和信息。而所謂的聰明人,其實就是能夠將信息整理、儲存在“框架”內的人。

想想馬路上線條的框架,有了顏色和實虛不同的線條,你就很清晰的知道車應該在哪條道上開,在哪裡停,道理都是一樣的。

《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裡說到:最先注意到框架並且巧妙運用了框架的就是以麥肯錫、BCG為首的外企管理諮詢公司。

書中提到精英人士都會有一個通用的框架,那就是“黃金三分法”。

作者提到黃金三分法有四種,第一種: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第二種: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第三種: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個人感覺最便於理解和實際操作的就是第四種:

麥肯錫公司的“空 • 雨 • 傘”三分法。

空 = 現在的情況

雨 = 對狀況的解釋

傘 = 行動 •方案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從筆記上來看,劃分是這樣的: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正所謂少即是多,這個思考方式我們在跟孩子解釋起來,也容易被理解。越簡單,越容易上手。

4.

知道框架是什麼之後,我們要知道怎麼做。小氣是知識生產的敵人,所以先買本方格筆記本來記錄吧,它會有種讓你相見恨晚的感覺。別問我為什麼,誰用誰知道。

不賣關子了,其實是因為方格筆記本記錄,不僅感覺上乾淨整潔,重要的是可以“整理大腦內存”。整理筆記有助於理清大腦思路,使學習、工作變得有重點清晰,生動有趣。

在手帳的時候,我們要注意:

“黃金三分法”法則 :

法則一:留出空餘,行首對齊,用圖、畫、表等呈現"視覺效果"。

法則二:在筆記本頂部3-5釐米寬的空白區域寫下標題。

法則三:按照“事實-解釋-行動” ,這一“黃金三分法”,記筆記。

這樣寫出的筆記也更加思路清晰,乾淨美觀。

5.

在方格筆記本上用空雨傘三分法記錄實際上也是鍛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空是事實,雨是觀點,傘是結論。所謂批判性思維就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經過一定的質疑。

你可能覺得這個我們練練就好了,孩子太小還不懂。可是你要知道,在英美教育體系裡,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從例子裡去學會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間的(事實)

和跳舞相比,足球是更好的運動(觀點)

培養好習慣,不要讓孩子的人生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上

幫孩子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為什麼要區分呢?因為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很容易被混淆。國外學校在教學生閱讀理解和論文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文章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我們也經常發生把觀點和事實攪在一起。因此,任何討論,我們首先要區分什麼是事實錯誤,什麼是不同觀點,否則就會在不需要爭論時混戰一團。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博士沃森曾這樣說過:母校芝加哥大學教會我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基於事實思考問題的能力……它能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善於從事實出發思考問題的人。

在方格筆記本上用顏色區分“事實”和“觀點”,讓自己和孩子養成“基於事實思考問題”的習慣,會為我們的一生帶來積極影響。

6.

在空雨傘的傘上,也就是結論這一步,我們也要對結論的表達提煉再提煉。

總結的終極版關鍵在於“少即是多”,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雖然很難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有“少即是多”的意識,每次總結都精心挑選最貼切的表達,就像肌肉訓練需要每天的不懈鍛鍊一樣,總有一天,我們就簡潔精準了。

先行動起來,做好自己,去影響孩子的手帳的方式,去影響孩子思考的框架,慢慢的,你會發現你們都會善於排順序,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重點問題上,不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做徒勞的努力,總能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目的。

但是最重要的,知道再多,不實踐等於零。 所以,先行動起來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