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女生的4个职业,工作稳定待遇好,相亲都要排队!

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女生,不知道哪个职业才合适,既要追求稳定又要工资待遇过得去,还要比较适合于女生一点,虽然不能十全十美,但是这几个职业,你一定得好好看看!

适合女生的4个职业,工作稳定待遇好,相亲都要排队!

一、公务员

公务员人称“铁饭碗”,其工作稳定,不用担心下岗裁员,发不上工资或者丢掉工作。不用听老板上司的唠叨,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但是考试的竞争可以说是非常大了,考上之后压力就小了,但是考的时候挺难的,一不小心就成炮灰咯。

二、事业单位考试

事业单位招聘是继公务员之后的第二大编制内考试。事业单位的好处就是工作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失业,除非自己想要离职。社保相比一些私企也更加的全面,并且养老福利很强大,相信这点也是很多人想进事业单位的原因之一。其实对于女生,事业单位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竞争也没有考公务员那么大。

三、教师

教师也属于事业单位的一种。不过教师招聘有别的常规的事业单位招聘,所以被单列出来了。并且教师同样享有上述事业单位的待遇、福利,关键是假多!周末双休、各种国家法定节假日,还有就是寒暑假!光这一点就可以吸引大半数人啦!

四、白领

白领是一个很符合女孩子气息的工作,从高大的商务楼走出来,穿上职业装,显得很有气质,很让好多人羡慕!而且工资肯定不会很少,当然也没有有些自己做生意的挣得多,但是女生一般喜欢稳定一点的就可以选择这个职业,白领一般都是双休,按时上班下班,有时也会加班,但是也不会太累,而且白领的工作环境比较好。

都说就业难就业难,毕业面临失业的大学生也很多,大家都想要一份既稳定,收入福利那些都还不错的工作,你们的前途需要你们自己去选择和思考。首先你得了解,其次再是选择。无论你是刚高考完还是即将毕业还是社会非在职人员,这四个职业都值得你考虑!

行测答题技巧:奇偶性数量关系题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题流行着一种解题方法。即不需要算出精确答案,只需要根据选项应该具有的特征来进行选择。奇偶特性主要适用于三种题型,分别是:知和求差、知差求和、解不定方程。

在具体运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基础知识: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通过这几个简单的式子,大家可以体会到,其实奇偶特性主要涉及奇数和偶数之间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看起来简单,但是这里面有几句非常重要的口诀需要大家牢记于心,加减运算:同类为偶,异类为奇,差和同类;乘除运算:有偶为偶,无偶为奇。那究竟奇偶特性如何应用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给大家演示。

【例1】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

A.177 B.176 C.266 D.265

【解析】A。这道题本质上是知道了两个数的差,求两个数的和。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乙+丙+丁=131;甲+乙+丙=134;(甲+丁)-(乙+丙)=1.首先根据前两个数字我们来判断,三个班的人数大概都是130左右,那平均每个班的人数为40多,所以首先排除C和D两个选项;剩下的A和B根据奇偶特性来排除:因为(甲+丁)-(乙+丙)=1,差是奇数,那么甲+丁+乙+丙也应该是奇数,选择A选项。

【例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

A.33 B.39 C.17 D.16

【解析】D。这道题本质上是知道了两个数的和,求的是两个数的差。

方法一:按照传统的方程法求解,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对+错=50;3对-错=82;解方程组得到:对=33,错=17,33-17=16,所以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相差16,选择D选项。

方法二:题目告诉我们:对+错=50,说明和是偶数,要我们求:对-错=?根据差和同类这条定理,我们知道,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结合选项选择D。

我们先来看一下数量关系的概念: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大纲中提到了把握事物间的量化关系,中公教育名师认为这里说的事物间的量化关系,主要是判断题干中描述事物的大小、快慢、高低、倍数等关系。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必要计算,只需要宏观简单的判断。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说明一下:

一、利用量化关系确定结果

例1.如果单独完成某项工作,那么甲需24天,乙需36天,丙需48天。现在甲先做,乙后做,最后由丙完成。甲、乙工作的天数比为1:2,乙、丙工作的天数为3:5。则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多少天?

A.30 B.38 C.32 D.4

【常规解法】B。解析:甲乙丙工作天数之比为3:6:10,所以总工程应该是3+6+10=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

从量化关系来看,从宏观上来看,甲、乙、丙三人,同一份工作,工作的时间明显不同,但是甲与丙的工作时间之和刚好等于乙工作时间的2倍,那么甲与丙的平均效率与乙的效率相同,也就是说,如果甲、丙两人干的天数一样,那么完成这项工程肯定还是36天。题干给出的甲、乙、丙三人工作天数的比例看出,明显甲工作的时间比丙少,那么甲、丙的平均效率肯定小于乙,那么工期肯定会延长,那么最终完成这项工作肯定是大于36天,只有B项符合。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份。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等,虚词有的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吧”,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为、而且、和、或”等等。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需要我们特别记忆的高频实词。

1.暴发与爆发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2.必须与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3.辨正与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4.不至[不至于]与不致[不致于]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5.苍茫与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6.反映与反应

反映:①反射;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①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7.妨害与妨碍

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8.扶养与抚养

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 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9.既而与继而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10.艰苦与坚苦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11.退化与?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化:①由动物?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②变质、腐化、堕落,如”~变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