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现在说起美团,已经是一个涵盖外卖、酒店、打车等多领域业务的公司,而且还在继续壮大。

很多人把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和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称之为未来的新巨头领导人。

的确,这两位也是中国互联网少壮派CEO的代表,而且都是福建人。

今天笔者想先跟大家来聊聊王兴,而且还是美团成立之前的王兴,你会知道王兴的创业史跟大家一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可能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百团大战”,经过一番残酷的竞争之后,有一位投资人是这么评价王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可以说王兴所有的实力和运气,都概括在这句话里。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70后的王兴出生在福建龙岩一个富裕家庭里,父亲是做水泥出身。

从小家里对王兴的教育是比较明主的,父亲更希望王兴姐弟能去搞科研,后来姐姐去美国留学,在硅谷当工程师,算是圆了父亲的愿。

王兴更想去创业,家里也没有阻拦,最初家里支持一笔资金,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远远超过了父亲,这是当初没想到的。

2003年,王兴准备回国创业,先联系了自己本科的室友王慧文,现在是美团的重要合伙人。

以前两个人经常讨论创业点子,这次王兴发现一个东西很火,叫SNS。

SNS如今都很熟悉咯,就是社交网络服务,最具代表性就是Facebook。

2004年3月,王兴和几个大学同学在清华大学旁边租了房子,开始创业。

很多时候企业家和创业者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王兴也一样。

虽然知道社交网络有非常大的机会,但是整个团队对SNS的认识还停留在“六度空间”理论上,长达一年的时间,总是不停换项目。

最先开发的一个网站叫“多友友”,就是很多朋友的意思,结果并没有任何反响。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接着又开发了一系列其他产品,包括帮人打印照片的网站和拼音输入法。

总之那段时间,王兴和团队正在经历人生第一次创业课。

不过虽然项目老是换,王兴却表现出一个惊人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他很注重在各个渠道吸收知识,尤其是书本和文章。

王兴还特别重视自己的团队,他自己说过:“产品不好可以找原因,没钱可以找钱,就怕团队没有信心。”

所以后来的美团,有很多早期员工都是王兴校内网和饭否的老同事。

在“多友友”长期没有起色之后,王兴和团队对此做了深刻的复盘,发现了两个错误:

1、只会做产品,不懂推广。觉得把产品做好,用户自己就回来,事实上并非如此。

2、目标用户非常不清晰,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网站,注定谁也无法讨好。

经过总结之后,一个更清晰的想法诞生了,做一个面向大学生的社交网站,就是后来的校内网。

2005年12月,校内网上线,王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比起一万个人觉得你的东西还可以,你需要一百个人疯狂热爱你的产品,这就是创业过程中的减法。

校内网给学生节赞助了1000块,换来100张票,然后在校内网搞抽奖。

参与抽奖的同学必须留下邮箱、姓名、头像等真实信息,这一下就拉到了800多个用户,都是清华电子系的学生。

之后他们还组织租大巴车送学生去火车站,当时北京地铁没那么多,火车班车也少,很多学生都是半夜去火车站。

校内网就发起了清华、北大、人大三所大学的学生,校内网注册账号超过50个,就可以免费乘坐大巴。

为了凑满50个名额,学生们主动拉同学注册,本来不需要坐火车的,也跟着一起去火车站,这种宣传下,校内网弄来了8000多个用户,而且都是这几所高校的学生。

社交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具有网络效应,当用户达到一定量级时,上面互动的人才觉得有意思,从而拉更多人进入。

校内网的冷启动已经完成,有了用户和定位,校内网了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产品和团队有了,创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资金。初出茅庐的王兴,就栽在这个跟头上。

2006年年初,校内网没钱请设计师,整个用户界面复制了Facebook,有人在网上写了篇文章骂他们抄袭。

有一天早上,红杉资本打电话来找他们,让他们准备商业计划书去谈一谈,原来是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知道校内网缺钱。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王兴、王慧文和另外一个同事三人急忙写了一页计划书,结果在出租车上弄丢了。

那时候王兴对于资本和商业的概念还非常浅,心高气傲,不愿让投资人砍价。

其实那个时候校内网的团队还非常单薄,产品、运营和推广都不算突出。

红杉资本和校内网接触了几个月之后,最终用五百万美金投资了校内网的竞争对手,占座网。

就在王兴寻找投资的时候,有一个人正虎视眈眈盯着他们,这个人就是陈一舟,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传奇人物。

2006年3月,陈一舟找到王兴的时候,校内网的用户已经有百万左右,陈一舟希望用一千万的加个收购他们。

此时陈一舟旗下的5Q校园网也在搞SNS,陈一舟还说,如果不卖,就把这笔钱砸到市场推广,搞死校内网。

正是这句话,激怒了王兴这帮骄傲的小伙子,拒绝再跟陈一舟谈判。

出自几个学生之手的校内网一直不算宽裕,最早启动资金是30万,后来公司发展,王兴找父亲借了几十万,王慧文借了20万,但资金一直很紧张。

校内网可以说是一直生存在死亡边缘,完全靠着对未来的乐观坚持下来。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红杉资本之后,王兴还谈了一家美国投资机构,融资100万美元。

这家机构在2006年7月,派人来中国转了一圈,那时候5Q校园网在豪华写字楼办公,占座网有红杉资本扶持,唯独校内网只有几张桌子和十几人。

投资人就问王兴:你们对竞争是不是估计有些乐观?这么多巨头做SNS,你们就融资100万?

王兴信心十足地回答:不用,100万就够了。

当时王兴的思路是,少融资一些钱,少出让点股份,等做了再好一些,再融多点钱,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可惜当时的王兴和团队都是无名小卒,没人看好。

很快美国人回去之后,就撤了投资意向书,王兴和团队被坑了。

一般按照投资意向书的合约条款,双方有一个排他期,创业者不能和别的投资人接触。

这一撤,校内网钱花得差不多,想再融资时间也不多了。

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对校内网念念不忘,就是陈一舟。

陈一舟也是创业者,知道创业这条路上有很多机会和大坑。于是2006年9月,陈一舟提高了收购价码,校内网团队不得不再次聚在一起开会讨论。

当时王兴和王慧文觉得校内网是个好机会,不愿意卖掉,加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有很深的感情。

其他一些小股东不愿背负债务,主张卖掉。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决定不卖,但是团队之间的裂痕出现了,王兴不得不花时间平息内部矛盾。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接着,耐心的陈一舟又再次提高报价,这次王兴和团队被逼到悬崖边了,大家意识到,就算这次再顶住压力不卖,团队的裂痕会再度被扩大,人心必散。

所以,卖掉校内网,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餐馆里,王兴向大家公布了这一决定,所有人都没说话,喝着闷酒,大哭了一场。

这个时候的校内网,用户超过一百万,PV也是新浪的十分之一,已经很有声色。

遗憾的是对竞争局势的判断失误,已经对资本的不了解,注定了失败。

2006年10月陈一舟买下校内网后,和5Q校园合并,一年后向软银融资了4.3亿美元,改名为人人网。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在美国上市,当天市值超过70亿美元。

美团之前的王兴:校内网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说被坑了!

后来王慧文回忆说:“如果当初投资人能够帮助我们,我们是可以做成的。如果投完钱就不管不顾,那就做不成,我们那时候还不够成熟。”

这次创业的经历,王兴和许多人一样没有成功。但是比起别人竹篮打水一场空,王兴算是很不错了。

这就是美团之前的王兴,犯错之后,不丢气魄和初心,在之后,王兴还将迎来人生又一次机遇,这就是后话了。

王兴对于笔者的启示是,创业者能够在早期,把该犯的错犯一遍,积累经验,是很幸运的事。

再牛的人,也是走过不少弯路,踩过不少坑之后,才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康庄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