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成都城市新區爲何會出現內澇?

7月2日,一場暴雨導致成都局部地區出現內澇。有眼尖的網友發現,網絡上流傳的積水視頻、圖片,不少拍攝於天府三街、天府五街、地鐵1號線廣福站……這些地方,都屬於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等城市新區。

質疑

新區積水為啥多

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城市管網等主要基建工作均始於本世紀初。多位市民提出,城市新區不該有這麼深的積水。“同屬於成都高新區,像肖家河這些老城區都沒有那麼嚴重的積水,為啥新區反而惱火?”市民彭揚質疑。

成都市氣象局數據顯示,成都高新南區(即天府三街、五街所屬區域)7月2日14時至3日14時,24小時降水量約90毫米。而根據氣象、水文部門規定,日降雨量在50毫米至99.9毫米可定義為暴雨,超過100毫米則定義為大暴雨。

探因

河水倒灌城市排水口

一場還算不上“大暴雨”的暴雨,為何能導致城市新區內澇?

成都高新區規劃建設局負責人、參與相關施工方案設計的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一位戚姓負責人表示,高新南區地下排水管網設計標準為3到5年暴雨重現期。“這一設計標準符合國家當年相關要求,不是最高標準,但也不是最低標準。”

為何當天管網沒有“正常運作”?

成都高新區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局水務處負責人表示,城市雨水通過地下管網排入河道。根據規劃,天府三街、五街雨水應排入附近的欄杆堰河道。而當日欄杆堰河水滿溢,以至於漫過排水口,雨水無法排走,河水還倒灌回街道,導致兩地嚴重積水。

建議

注重城市排水系統性

“不會讓天府三街、五街再出現同樣問題。”成都高新區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局水務處負責人表示,從應急而言,目前已在拓寬狹窄河道;就長遠而言,將進一步推動境內河道按照防洪標準整治拓寬,預計將在明年全面完成。

“城市排水是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網口徑只是一環,而非全部。”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康忠良認為,省內不少地區或都存在類似“大管網+小河道”的情況,這種失衡會嚴重影響排水體系整體性能的發揮。

西南交大一位教授提出,有財力的城市新區應重視海綿城市的建設。讓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就地或就近吸收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在乾旱缺水時又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並加以利用。其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5億元。

公開報道顯示,去年成都高新區啟動了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建成2個示範點,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