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导语:最近,A股、H股跌跌不休,在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H股却频频迎来“独角兽”的青睐。H股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的“独角兽”前仆后继呢?

---全文共2517字,阅读需要7分钟

VISIONTMT

港股不跌,“独角兽们”很受伤

今天港股正式开始了下半年的交易,但是却迎来了重挫。今日开盘,恒指低开1.17%,之后持续走低,一度大跌逾3%,跌破28000点,午后恒指逐步回升,截止收盘,恒指跌1.41%,报28545.57点。国企指数跌1.81%,报10872.2点;红筹指数跌1.55%,报4308.87点。大市成交1330.44亿港元。

从整体情况看,航空股和内房股调整幅度最大。近两周由于人民币快速贬值,航空板块出现集体大幅回调,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跌和中国国航等盘中跌幅均超过5%。而随着近期多项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出台,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放松的影响下,内房股也同样遭受重挫,万科企业和富力地产盘中调整幅度也超过5%。

而此前在港股上市的一众“独角兽”企业也很受伤,众安在线、阅文集团和平安好医生等此前受市场追捧的上市公司纷纷重挫,今天盘中最大跌幅超过5%。

港股上半年创下历史新高后回落,累计跌近千点。但刚开始7月,首日开市,已跌近千点,忧虑情绪也颇为严重。

药明康德有望加入A+H大军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虽然近期港股走势有所反复,但是这似乎没有影响到各家拟上市企业的IPO步伐。其中之一就有刚刚完成A股上市,就要谋划发行H股的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登陆A股,也就2个月前的事情。然而就在7月1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而且为了完成本次的发行上市,还同意公司转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上完A股上H股,这打的到底是什么牌?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此次启动H股发行计划,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司的战略,拓宽公司融资平台,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际上,在医药领域中,A+H股的上市模式并非没有先例,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惊讶或迷惑。早在2012年10月30日,复星医药登陆港交所,成为继上海医药之后,内地第二家A+H挂牌的医药企业。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A+H股模式其实对于很多内地的企业而言,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一方面,从融资层面考虑,两地上市融资规模将会变得更大;另一方面,从全球化角度出发,在香港上市会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那些有国际化战略或者海外并购计划的公司,发行H股无疑是执行战略的第一步。

美团、映客、华兴等“独角兽”纷纷赴港

虽然,近来港股表现不佳,在今天早盘表现十分低迷,恒生指数低开1.17%,自6月以来不断触探低位。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独角兽”赴港IPO。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就在上周,美团也以“同股不同权”身份申请赴港上市。6月25日,美团点评披露招股说明书,并首次公开了其业务规模和主要财务数据。截至2017年底,美团点评拥有3.1亿交易用户,交易金额为3570亿人民币,440万活跃商家。业绩方面,2015年总收入40亿元人民币,2016年增加至130亿元人民币,2017年进一步增加至33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59亿元人民币、54亿元人民币、29亿元人民币。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同一日,手机直播平台映客通过上市聆讯,拟通过香港IPO发行3.023亿股股票,定价3.86——5港元之间,拟筹集最多15亿港元,6月27日正式在港开启路演,预计7月中旬在香港主板上市。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依旧是在6月25日晚间,华兴资本也正式提交赴港IPO上市申请,募集资金虽然没有披露,但根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预计募集资金在6亿美元——8亿美元,最新估值目标为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紧接着6月26日,港交所又披露了知名钢铁电商找钢网提交的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找钢网IPO保荐人分别为花旗、招商证券、高盛,独家财务顾问为华兴资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华兴资本同样为美团点评的财务顾问。同样,找钢网也采取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

“同股不同权”掀起港股上市潮

随着艺星医美、美团、映客等企业的赴港IPO,我们会发现,港股在近半年来逐渐成为了“独角兽”们的聚集圣地。

而其中的缘由也不难理解,自从港交所发布“同股不同权”的新政后,几乎在一夜之间让香港成为新经济公司IPO的首选之地。

而且一直以来,对内地企业来说,香港是接受度最高的海外市场。首先,香港不仅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金融中心,熟悉国际市场的制度和运作,拥有多样上市融资途径,而且没有外汇管制,法制健全,市场稳健,服务一流,投资者容易建立起信心,资金“虹吸”效应明显。其次是,香港与内地往来十分便捷,语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发行人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沟通。更重要的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运行不断成熟完善,港股将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结得更为紧密,香港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最好平台。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德勤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预计有101只新股,而2017年上半年只有6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49%,众多新经济类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近期更是尤为密集。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虽然港股今年新股数量创下半年多来的新高,但是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额确是自2016年同期以来的低位,根据港交所提供的数据整理,今年上半年新股融资金额为503亿港元,同比去年下跌了8%。

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前五大新股融资共计316亿港元,整体比去年同期的379亿港元减少17%,新经纪公司成为今年迄今全港最大型新股。

在港“独角兽”日子真的好过吗?

港股首批投资新经济的股民们,此刻应该是损失惨重。2017年以来港股上市的五家规模较大的“独角兽”公司,即阅文集团、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和平安好医生,称为港股的“新经济五剑客”,这五家公司的上市都是在港股正式实施新政之前,算是为新政探路。上市时享尽恩宠,拥有豪华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和夸张的超额认购倍数,然而此时的“五剑客“褪去光环,纷纷破发。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数据显示,除了阅文集团外,其余四只“独角兽”均已破发。2018年以来港股发行的新股,破发率达到了72%,与严控发行的A股不同,港股的发行价为自由定价,破发并不奇怪,但如此高比例、高幅度的破发依然超出市场预期。

“独角兽”并非灵丹妙药

齐聚港股的“独角兽”要变“毒角兽”?

投资者们选择新经济“独角兽”公司,看中的正式这实力以及其未来的光明前景。但这“独角兽”纷纷破发也告诉了我们,贴上“独角兽”标签的也并非是灵丹妙药。

港股“独角兽”企业破发其实也算是意料之中。在香港市场,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他们看重的是真实业绩,对于某些拥有庞大用户和广阔市场前景,但当下不能实现利润的公司,大都不愿意出手。像美股的特斯拉,也是因为业绩问题,被不少投资者做空一样。

在投资者做选择的时候,不能只一味追求标签,认为“独角兽”公司就是有潜力的公司,因为你根本分不清那是“独角兽”还是“毒角兽”。只有坚持基本面和技术面等全面的判断才能够避免自己“踩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