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堅決不能刪去的十四年

一、確立了中國版圖。

秦朝的疆域東達朝鮮半島、南達今越南,東至大海、西至隴西,首次將東亞文明發源地帶與東亞文化最發達區納入同一個成熟國家的統治之下,為後世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此後的中國雖然歷經戰亂分離,但總能重新統一為一個國家,這不能不說是秦統一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

歷史堅決不能刪去的十四年


二、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帝國。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多個民族融合發展,相依相偎,形成“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這樣的民族,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

歷史堅決不能刪去的十四年


三、創建了中央與地方統治的結構,成為東亞乃至世界政治制度的最初模板。

秦朝的中央政府,皇帝集軍事、財政權力於一身,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三公:(1)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是最高的文官。為防止首相獨裁專斷,秦代的相有左右之分,以右為大;(2)太尉,掌全國的軍隊,除皇帝之外,是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總覽天下兵馬,掌管天下一切軍務;(3)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政績,查管貪汙腐敗,管圖書、章奏並輔佐相,往往由皇帝的近臣充任,是皇帝極其信任的官員。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管宗廟、選試。郎中令,管宮殿、警衛。太僕,管御用車車馬;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廷尉,主管刑獄;典客,負責諸侯及蠻夷事務,像現在的外交部長;治粟內史,主管國家財政,像現在財務部長;宗正,敘錄皇帝宗室;少府,掌山海池澤的稅收及皇室手工業的製造,以供宮廷需要。除此之外,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為太子的老師。在地方行政上,秦朝廢除了土地分封領主自治的封建制,把原來秦國的都縣制度推行到全國。縣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縣丞輔佐縣令(長)掌文書、司法。縣以下有鄉、裡和亭兩種不同的政權系統。鄉和是行政機構亭是治安組織,類似於公安局或派出所。

歷史堅決不能刪去的十四年

這種權力分工合作,互相制約,但又相互配合的國家行政體制具有劃時代意義,成為東亞乃至世界政治制度的最初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