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培福,中年造福,晚年才能享福;不培福又揮霍,晚年就很悽慘

少年培福,中年造福,晚年才能享福;不培福又揮霍,晚年就很悽慘

西方的生活規劃有這樣的趨向,少年的時候像天堂,中年的時候像戰場,老年像墳墓。少年的時候為什麼像天堂?要什麼給什麼,要順應他的個性,不要限制他。現代西方的教育理念比較盛行,用這樣的教育方法教出來的青少年,不是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因為全世界都是這樣教孩子的。我們中國人沒有遵照老祖宗的教法,也學習西方的教法,所以我們的下一代也很令人頭痛。“苟不教,性乃遷”,慾望從小養成很難遏止。

假如你去了解一下現在孩子花錢的態度,你都會震驚。很多高中生花錢花到媽媽都快承受不住了,光是打電話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更何況是其他的消費!但是這要怪誰?怪父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才讓他養成這樣的消費習慣。少年的時候很快樂,像天堂,買一大堆東西,把自己的福分折損了,把壞習慣養成了。

很多十多歲、二十多歲的學生都申請好幾張信用卡,這一張刷爆再申請一張,這種情況相當多。當初發明信用卡,目的何在?我們都覺得好像新東西是好的,其實不然,因為這種商品的設計是為了不斷引發人的慾望,往往刷完以後就後悔了。這些年輕人還沒有踏入社會開始賺錢,就已經負債很多,甚至他的社會信用都還沒有建立,就已經開始在虧損了。

由於慾望的膨脹,必須以賺錢的方式來滿足慾望,所以每天為了錢就像戰場一樣,跟別人競爭,擊敗別人,這樣才有錢可賺。很多西方人從年輕到老都是負債生存,都是先買再說,往往一個人的工作出現不穩定時,他所購買的東西都將發生變化,有的房子被收回,很多大的開銷到最後付不出來,把家庭搞得一團亂。我們老祖先的教育絕對不是教人揮霍,而是強調勤儉持家,愛物惜物。

我們古人的人生規劃完全不同,強調少年的時候要培福,中年的時候要造福,晚年的時候再享福。少年的時候要培福,就是從小教育孩子要節儉,節儉是聖賢的教誨,福田從心耕。當孩子從小接受的是聖賢教誨,從小就學習《弟子規》,念念就會替人著想、替人服務,他有這樣的存心已經是在積累人生的福分、福報了。中年要造福,在家庭中,夫妻和睦,孝順父母,以培養孩子的德行根基;在工作上,盡心盡責盡力。晚年享福,在晚年,父慈子孝,子女成才,兒孫滿堂,身心健康,盡享天倫之樂。晚年享福才是真正的福報,這也是人生的真正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