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培福,中年造福,晚年才能享福;不培福又挥霍,晚年就很凄惨

少年培福,中年造福,晚年才能享福;不培福又挥霍,晚年就很凄惨

西方的生活规划有这样的趋向,少年的时候像天堂,中年的时候像战场,老年像坟墓。少年的时候为什么像天堂?要什么给什么,要顺应他的个性,不要限制他。现代西方的教育理念比较盛行,用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青少年,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这样教孩子的。我们中国人没有遵照老祖宗的教法,也学习西方的教法,所以我们的下一代也很令人头痛。“苟不教,性乃迁”,欲望从小养成很难遏止。

假如你去了解一下现在孩子花钱的态度,你都会震惊。很多高中生花钱花到妈妈都快承受不住了,光是打电话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更何况是其他的消费!但是这要怪谁?怪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才让他养成这样的消费习惯。少年的时候很快乐,像天堂,买一大堆东西,把自己的福分折损了,把坏习惯养成了。

很多十多岁、二十多岁的学生都申请好几张信用卡,这一张刷爆再申请一张,这种情况相当多。当初发明信用卡,目的何在?我们都觉得好像新东西是好的,其实不然,因为这种商品的设计是为了不断引发人的欲望,往往刷完以后就后悔了。这些年轻人还没有踏入社会开始赚钱,就已经负债很多,甚至他的社会信用都还没有建立,就已经开始在亏损了。

由于欲望的膨胀,必须以赚钱的方式来满足欲望,所以每天为了钱就像战场一样,跟别人竞争,击败别人,这样才有钱可赚。很多西方人从年轻到老都是负债生存,都是先买再说,往往一个人的工作出现不稳定时,他所购买的东西都将发生变化,有的房子被收回,很多大的开销到最后付不出来,把家庭搞得一团乱。我们老祖先的教育绝对不是教人挥霍,而是强调勤俭持家,爱物惜物。

我们古人的人生规划完全不同,强调少年的时候要培福,中年的时候要造福,晚年的时候再享福。少年的时候要培福,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节俭,节俭是圣贤的教诲,福田从心耕。当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圣贤教诲,从小就学习《弟子规》,念念就会替人着想、替人服务,他有这样的存心已经是在积累人生的福分、福报了。中年要造福,在家庭中,夫妻和睦,孝顺父母,以培养孩子的德行根基;在工作上,尽心尽责尽力。晚年享福,在晚年,父慈子孝,子女成才,儿孙满堂,身心健康,尽享天伦之乐。晚年享福才是真正的福报,这也是人生的真正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