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大兵團步戰為主的戰爭,兵員無疑是最重要的資源。可以說,在一場戰爭中,掌握了人數優勢,便有了可以稱雄的資本。但是,以“魏武卒”為代表的古代“特種兵團”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定論。

在軍迷的眼中,秦軍戰鬥力幾乎是無敵一樣的存在,暗劍經常看到有軍迷將之與同時代亞歷山大領導下的軍隊甚至不同時代的羅馬軍團進行比較,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暗劍也不過多在此贅述。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秦軍箭陣天下無敵

秦軍雖強,但那是在變法之後。變法之前,面對魏國對秦國的步步緊逼蠶食,秦惠公於公元前389年領兵50萬試圖奪回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結果被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敗,成就了吳起的不世之功,所以說有時候人多並不一定就頂事。

在孫皓暉老師著作的《大秦帝國》一書中,寫出了老秦人的熱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然而一腔熱血終究抵擋不住魏國的入侵。好在秦孝公繼位之後,重用商鞅開始變法,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商鞅變法在於變國之根本,在社會方方面面,更在軍法。變法之前,秦軍仍然存在為數眾多的奴隸,其戰鬥力可想而知。但商鞅變法獎勵耕戰,允許奴隸通過軍工成為正常人甚至加官封爵,讓當官獲田不再是貴族獨有的權利,由此從心裡層面引發了秦軍戰鬥力的提升。

而後,秦軍在藍田大營創立5萬新軍(後擴軍20萬),將秦軍戰鬥力提升到職業軍人層面。據《商君書·境內》記載,新軍組織嚴密,以五人為“伍”,十“伍”為“屯”,兩“屯”為“將”,五“將”為“主”,兩“主”為“大將”,共一千名士兵。軍隊作戰時,伍、屯、將、主、大將等戰術組織聯繫緊密,配合默契。以“伍”為例,五名軍卒攻則以人數優勢圍殲敵人,防則五人相互保護,不會被輕易擊破。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除新軍之外,在《大秦帝國》中也曾對這樣一支部隊有過簡短的描述,“全身黑衣鐵甲,手執闊身短劍,從天而降以護孝公周全。”這不僅僅是文學性的加工,事實上秦軍“鐵鷹銳士”確實存在。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鐵鷹銳士

據傳鐵鷹銳士是由司馬錯創立,屬秦國最精銳的部隊。其不僅劍術精湛,而且馬戰步戰也樣樣精通。在人員選拔上,司馬錯參照魏武卒選拔條件,另外增加了全副甲冑、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負重約在八十餘斤。而後進入步戰、騎戰和陣戰關。經過這番篩選,“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秦國新軍二十萬,“鐵鷹銳士”也不過一千六百人,而後來戰無不勝的戰神白起便來自這支部隊,正可謂是精華中的精華。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戰神白起

那麼“鐵鷹銳士”戰鬥力如何呢?據《荀子·議兵》記載:“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要知道當時的魏武卒正處於巔峰狀態,卻依舊不敵秦之銳士,其戰鬥力可見一斑。也無怪乎改頭換面之後的秦軍能夠橫掃天下,一統六國了。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勇於公斗

戰神白起竟來自這支春秋戰國時期戰鬥力最強悍的特種兵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