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作者/曾老師


導讀:在職場上,很多年輕人覺得三四千的工資實在是少的可憐,於是直接待業在家,等待著工資過萬的工作找上家門,可是往往現實都是很殘酷的,對於很多沒學歷,沒技術的年輕人來說,其實三四千真的已經很滿足了......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第一張工資條:打工仔在工廠領到的最低的一次工資,加班比較少,只有28個小時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第二張工資條:逐漸到了旺季,加班的時間有所增多,這個月共賺了3000多塊。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第三張工資條:加班累計80多個小時,工資也是翻了一倍,雖然累,但是看到工資上的數字,打工仔也是很欣慰。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打工仔還說其實真的很感謝富士康,因為他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打工仔,沒學歷,沒文化,三四千的工資我也能接受,不過大家通常都抱怨工資確實低,之所以離職,是因為無止盡的夜班,離職前的一個月,在流水線上鼻子直冒血,打工妹和家裡商量, 後來離職了,又找了一家長白班的工廠打工。

在近些年,富士康工人流失嚴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用工荒越來越嚴重。用工荒,也稱為用工難,是指用工短缺現象。相對於持續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現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那麼,一直有一個問題引發大批網友們的思考,富士康工廠大量缺人,那麼,消失的工人去哪了?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第一種:離開了富士康去別的工廠打工

低廉的工資也是工人流失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據有關數據表示,工資還停留在2015年的一個工資水平。因此,便有很多的工人離開不過,還是進入工廠打工。

第二種:離開工廠,轉型創業,做小生意!

很多的工人,其實並沒有離開當地工廠的城市。依舊留在當地,只不過是用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一筆錢,做起來小生意。比如做早餐,開大排檔,開便利店,擺攤···其實,做小生意虧本的也有很多,賺不了大錢,但是很多還在堅持。有一部分人是不為別的,就是單純的不想回工廠受到管理約束了,自己創業可以自由自在的。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第三種:回老家工作,很多還是在工廠上班

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很多工廠也在內地設廠。再加上低水平的工資,和家鄉的差距不大。這樣一來,很多人回家上班。雖然也是在工廠打工,但是工資是差不多的。在老家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種:返鄉創業

這是很多工人員的心願,但是做到的卻不多。有的工人,存著一點積蓄,回老家在親友的扶持下,開始自己創業。我所知道的案例裡面,創業發大財的不多,但是日子紅紅火火火的卻特別多。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小日子過得也是和和美美的!

對於二線操作型人員應該怎麼加工資才合適?

二線員工工作的特點:

一、工作量本身就小,應該先想辦法填滿工作負荷,而不只想著考核。

二、基層執行型的崗位,沒有目標,無法設立指標,績效考核做不起來。

如果按行為表現來考核,意義不大。

而且考核是老闆要的,員工要的是加工資和激勵。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下面介紹兩個設計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案例一、某企業配送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案例二、某企業總部對接員的PPV薪酬績效設計

富士康離職打工仔曬出自己的3張工資條,潛規則後的心酸抉擇!

PPV模式總結:讓員工自發工作

1、不再為員工如何加工資而操心,而是將加工資改變為增加價值點和產值項目。

2、員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資,而是扣產值。根據結果核算產值工資。

3、員工調崗、增減工作項目,不再是工資只能加不能減、不關注結果效果,而是根據工作拼盤與定價設計,以結果來核算員工的勞動報酬。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