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歷史波譎雲詭,我們為您探奇解密,始終如一

聽過代理宰相,代理首輔,但你可曾聽過代理皇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主力攻破東京,宋廷極盡卑躬屈膝之態討好金兵。金兵不依不饒,裹挾搜刮而來的無數財寶、女子,押解徽宗欽宗及眾皇室成員北上,史稱“靖康之恥”。北宋滅亡至南宋建立,期間存在著一個短暫而少為人知的朝代“大楚”,前朝重臣張邦昌即是代理的偽楚皇帝。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宋太祖以軍事行伍立國,北宋後期卻積貧積弱,難御外敵,不能說不是一種諷刺。外交中基本處於劣勢的北宋王朝,在堅持了百年後,終於1127年耗盡了最後一點氣數,壽終正寢。金人取得既定作戰目的後,面對存在被宋廷軍隊南北夾擊的不利情況,設立傀儡政權後即匆匆北還。

為什麼金人不直接對宋地進行統治呢?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理想豐滿但實際很骨感,一個落後的奴隸制政權對一個封建制度高度發展的政權的統治,其心有餘而力不從心。如果一味貪大,難保不無被封建制度之下的漢民族同化甚至吞噬。歷史也曾無數次印證了漢民族制度文化的包容和頑強。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其次,遊牧文明對中原文明的戰爭的動力,無外乎掠奪生存所需物資和復仇洗雪恥辱兩種。而金人這次的軍事行動,收穫奇巨,甚至超過了戰前預期,對於維持自身近階段的生存發展已經綽綽有餘。既然不能立即對宋地進行有效的管控,不如趁形勢尚好之際全身而退,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三,當時抗金勢力尚存,沿途宋軍也有重新集結的趨勢。如果金兵不盡快北上還國,不僅所得資財可能喪失,功虧一簣,一旦合圍之勢形成,逼急了的兔子尚能咬人,哀兵戰力不可小覷。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金人在選擇擔任傀儡政權皇帝的人選上,首先就看中了宋廷主和派重要人物張邦昌。張邦昌看出金人的如意算盤,不想成其之美,更不願做民族敗類,為千人所指,萬人憤恨。面對金人的威逼利誘,張邦昌屢次予以婉拒,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最後,不勝其擾的張邦昌以死相逼,金人見狀針鋒相對,更以全城百姓性命向要挾,說“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張無奈,只好違背民意,同意出任偽政權的皇帝。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1127年3月7日,在金人的大力支持下,張邦昌於開封百般不情願的登上帝位,國號“大楚”,史亦稱“張楚”、“偽楚”。帝位是無數人的夢想,可在此時卻成了一塊極為燙手的“山芋”,既要討好金人又必須承接宋朝軍民的怨恨。從某種程度上講,張邦昌從即皇帝位起,就決定了他悲慘的人生結局。

可嘆趙宋國祚未盡,時隔數月,在軍民一片擁護期盼中,擁宋各方勢力齊聚開封城附近,紛紛要求張邦昌還政。要看時機成熟,張索性借坡下驢,主動派人聯繫康王趙構,表達自己當初無奈繼位,願意歸還政權的意向。你情我願中,完成了沒有流血的政權交接。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4月10日,張邦昌退位,存在了一月的偽政權“大楚”也隨之正式終結。趙構即位,任張邦昌為宰相,以示無所怨恨,既往不咎。表面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前朝主戰派人物無不對張恨之入骨,常上奏彈劾,有的沒的生冷也不忌。

終於,張邦昌政敵掌握了一條“猛料”:張擔任偽政權皇帝時,曾接受宋徽宗嬪妃之一靖恭夫人李春燕在內的十位女眷,納入後宮。趙構聞之大怒,下詔書派御史向張問罪,關於此事,史載“詔數邦昌罪”,再無其他文字。罪名就是“你有罪”,張邦昌連死都死的不明不白。

他並非皇室做過皇帝,擔任宰相後因嬪妃獲罪,罪名是“你有罪”

歷史潮流面前,人如螻蟻。歷史的車輪碾過,只能順之,歷史的車輪遠去,只留下一串串嘆息。張邦昌這個小人物,為保開封城百姓而做叛臣,是非功過,註定已難以釐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