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竇嬰、田蚡的短暫蜜月

衣賜履按:按照《通鑑》的順序,我們應該讀到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關於漢武帝為什麼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以及為什麼諸多朝中高官支持這一決策,我們將作個討論。但討論過程中,勢必需要有適當的例子加以佐證,我感覺魏其侯竇嬰、武帝的孃舅武安侯田蚡,以及後來的宰相公孫弘等人可以作為很好的例證。公孫弘時間較晚,而竇嬰、田蚡都是推興儒術的中堅力量,因此決定先把這兩個人物講過之後,再講董仲舒,以及儒術的興起。

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的堂侄兒。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宰相,後來因病免職。景帝繼位後,任他為詹事(皇后宮總管)。

前面我們講過樑王劉武的事(詳見拙文《竇太后親手端給小兒子劉武一碗毒藥》),劉武是景帝劉啟的弟弟,他倆都是竇太后的兒子。有一次劉武入朝,劉啟請老弟喝酒,喝到酣處,劉啟很隨意地說,我死之後,你來當皇帝。竇太后在旁聽了,心裡樂開了花。竇嬰恰巧在旁邊伺候,端了一杯酒獻給劉啟,說,天下是高祖打下來的,帝位父子相傳,這是大漢朝的制度,皇上憑什麼要擅自傳給梁王!

此話一出,劉武心裡涼了半截,竇太后氣得火冒三丈,對這個堂侄兒十分憎恨。竇嬰心裡其實跟明鏡兒一樣,再加上,他也嫌詹事的官職太小,乾脆藉口生病辭職。竇太后順水推舟,直接讓人把竇嬰從進出宮門的名籍中刪掉,不准他再進宮朝見。

醬香通鑑|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竇嬰、田蚡的短暫蜜月

【竇嬰自視甚高啊】

衣賜履說:竇嬰這個行為,其實是冒了險的。他是竇太后的侄子,平時還在一旁伺候,對竇太后的心意,應該十分了解。但當劉啟說要把帝位傳給弟弟劉武時,竇嬰立即站出來反對,我感覺他看準了劉啟絕不會那麼做,才會冒險賭上一把,雖然可能一時得罪了竇太后和劉武,但從長遠看,只要劉啟的兒子即位,不管哪個兒子當了皇帝,重用他竇嬰,都是遲早的事。

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反叛,劉啟考察皇族成員和竇姓諸人,認為最賢能的還是竇嬰,於是召他入宮,任命為大將軍,賞賜黃金千斤。此時,袁盎、欒布等人都退職閒居在家,竇嬰就向劉啟推薦起用他們。劉啟賞賜的黃金,全部放在辦公室過道里,手下軍官誰需要,任由他們酌量取用。平亂期間,太尉周亞夫領兵與吳、楚聯軍決戰,竇嬰坐鎮滎陽,監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等到七國的叛亂全部被平定之後,劉啟封竇嬰為魏其(讀如雞)侯。此後,劉啟每次在朝堂上討論軍政大事,列侯都不敢與周亞夫、竇嬰平起平坐。各種各樣的遊士賓客,烏央烏央爭著歸附竇嬰。

前153年,劉啟立慄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竇嬰任太子太傅。前150年,劉啟要廢掉太子(詳見拙文《太后是怎樣煉成的之三:二婚頭王太后》),竇嬰多次爭辯,沒用,乾脆稱病隱居,找了個山溝溝住了好幾個月。他門下一眾賓客前來勸說,沒人能把他勸回京城。賓客中有個梁國人高遂,對竇嬰說,能使您富貴的是皇上,能親寵您的是太后。您是太子太傅,太子被廢黜而不能力爭,力爭又不能成功,不能成功又不殉職。您稱病引退,卻左擁右抱,好不快活,你這是擺明了要打皇上的臉,讓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有過失啊。假如皇上和太后想收拾您,那您的妻子兒女一個都別想活了。

這幾句話,把竇嬰說得冷汗涔涔,跳起來飛奔長安,朝見劉啟,一如過去。

前147年,九月,劉啟免除周亞夫宰相職務,任命御史大夫(最高監察長)劉舍為宰相。前143年,七月,劉舍被免去宰相職務,竇太后多次推薦魏其侯當丞相(當初,竇嬰反對劉啟傳位給劉武,竇太后很惱火,現在,劉武已死,竇家恐怕人才不盛,竇太后力挺竇嬰,以維護竇氏家族的富貴)。劉啟說,老孃,你以為我捨不得宰相這個位子給竇嬰嗎?不是誒。竇嬰這個人,時常沾沾自喜,為人輕浮,不夠持重,做事經常由著性子來,難以出任宰相。

於是,劉啟任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衣賜履說:劉啟一代明君,不是白給的,眼睛毒,看人看到骨頭裡,他在位時,再沒有重用竇嬰。且劉啟基本不受後宮影響,不管是老孃竇太后還是老婆王皇后,在用人這種大事上,誰也左右不了他。與竇嬰比起來,王皇后的弟弟田蚡就是個超級大人渣,劉啟朝沒有見用,他一死,田蚡立即權傾朝野。

武安侯田蚡(讀如墳),是王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長陵(陝西咸陽附近)。竇嬰已經當了大將軍之後,正當顯赫的時候,田蚡還是個郎官,級別差了十萬八千里。那時,田蚡經常去竇嬰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竇嬰的子孫輩一樣。到了劉啟執政的後期,借了老姐的力量,田蚡逐漸顯貴,做了太中大夫(中級國務官)。田蚡能言善辯,口才很好,老姐王皇后認為這個弟弟那是相當有才。

醬香通鑑|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竇嬰、田蚡的短暫蜜月

【赤足金的渣子啊】

前141年,正月,劉啟逝世,太子劉徹登基,年十六歲。王皇后變成了王太后,臨朝主政,在一系列鎮壓、安撫行動中,常採用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本年三月,田蚡和他的弟弟田勝,分別封為武安侯和周陽侯。

田蚡想當宰相,所以對他的賓客非常謙卑,推薦閒居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讓他們顯貴,想以此來壓倒竇嬰等將相的勢力。前140年,六月,宰相衛綰因病免職,武帝劉徹打算重新任命宰相和太尉。門客籍福對田蚡說,竇嬰顯貴已久,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歸附他。現在您剛剛發跡,還不能和他較勁,哪怕皇上任命您做宰相,也一定要讓給竇嬰。竇嬰當宰相,您一定會當太尉。太尉和宰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您還有讓相位給賢者的好名聲。

田蚡就找他老姐王太后,讓她給劉徹吹吹風(吹個茄子的風,本來就是她說了算),於是,劉徹任命竇嬰為宰相,田蚡為太尉。籍福去向竇嬰道賀,提醒說,您的個性很鮮明,喜歡良善而憎恨奸邪,如今,良善之輩稱讚您,所以您當了宰相;然而您憎恨奸邪,奸邪之徒比比皆是,他們會不斷毀謗您。如果您能同時接納包容良善、奸邪,宰相的位子您想坐多久就坐多久;但如果您眼裡揉不得沙子,恐怕屁股還沒坐熱,就會被萬千毀謗轟得體無完膚。

竇嬰一哂而過。

衣賜履說:據說,這個籍福以前是竇嬰的門客,後來投奔了田蚡,估計竇嬰對他的人品就有看法,豈能聽他的話?然,籍福的話,不是那種面兒上冠冕堂皇的話,而是傾注了我們所謂的“生存智慧”的東西,屬於非私密不能說的那種,竇嬰不聽,自成悲劇。我中華民族如果人人都奉行這麼一種至理,真是讓人覺得骨子裡頭發涼啊。

醬香通鑑|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竇嬰、田蚡的短暫蜜月

【宰相、太尉都是儒學愛好者】

劉徹喜好儒術,竇嬰、田蚡也好此道,倆人共同推薦代郡(河北省蔚縣)人趙綰當御史大夫(最高監察長),蘭陵(山東省蒼山縣西南蘭陵鎮)人王臧擔任郎中令(宮廷禁衛官司令)。把趙綰和王臧的老師魯國人申公接到長安,準備設立明堂,命令列侯們回各自封國,廢除關禁,按照禮法來規定吉凶的服飾和制度,以此來表明太平的氣象。檢查整頓竇氏家族和皇族成員,發現品德不好、不能潔身自好的,一律削除族籍。當時,外戚中的列侯,多娶公主為妻,哪個也不想回封國去,一時間怨聲載道,每天都有人到竇太后耳根邊唸叨竇嬰等人。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而竇嬰、田蚡、趙綰、王臧等人則極力推崇儒家學說,貶低道家的學說,因此竇太后越發不喜歡竇嬰等人。

醬香通鑑|兩個儒學愛好者的生死搏殺之竇嬰、田蚡的短暫蜜月

【老孃還沒死呢,你們就想造反?!】

前139年,趙綰對劉徹說,皇上應該自己拿主意,不要什麼事兒都告訴給太后(僅此一句,即可知,竇太后插手朝政有多深,趙綰這話,可是要掉腦袋的)。果然,立即有人飛報竇太后,老太太大怒,下令調查趙綰、王臧,交付審判。趙綰、王臧自殺。同時,解除了竇嬰和田蚡的職務。

衣賜履說:估計趙綰是對竇太后忍無可忍,才會說出如此要命的話來。彼時,有個通例,一旦進入司法,一定能查出毛病來,前面講過周勃入獄,能夠平安放出來,那是用幾萬兩金子買了條命出來。趙、王二人,選擇自殺是對的,保了族人的平安,否則,查下去,掘地三尺,必被誅族。

竇嬰、田蚡閒居家中。然而,田蚡雖無職務,但他是皇太后的親弟弟,很受劉徹親信,提出的建議,也多被劉徹採納,雖無權,但勢在。各種勢利小人馬屁精,紛紛離開竇嬰,歸附到田蚡門下,竇嬰日漸落寞,田蚡益加驕橫。

竇、田二人不長的蜜月期,宣告結束。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