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因為總體來說,對於犯了死罪的人,被皇帝賜死,屬於皇帝干預司法,法外開恩的行為。儘管有時候被賜死之人並不想死。相比之下,被皇帝下詔投入監獄,然後嚴刑拷打,最後判死刑,在公共地點示眾行刑。被斬首,腰斬,甚至陵遲。以這樣的方式,犯人所受的凌辱與痛苦,要遠大於被皇帝賜死。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首先,就賜死對象來說,普通百姓,一般是沒有資格被皇帝賜死的。因為皇帝不會過問,或者干預普通司法審判。舉個例子,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當丞相時,想收拾和他有恩怨的灌夫。灌夫當時已經沒有官職,閒居在長安。田蚡向皇上說灌夫老家在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請求皇上查辦。皇上說:“這是丞相的職責,何必請示! 能被皇帝親自過問案情的,一般都是王公貴族高官親信之屬。就像需要皇帝下詔,才能逮捕收壓兩千石高官的詔獄,即是一例。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賜死制度是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社會的產物,君主把賜死作為樹立絕對權威、鞏固政權、震懾和約束臣子的工具。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賜死,這是要看對象的。賜死針對的是身份特殊的人,如:貴族、大臣、奴婢或嬪妃等。

古代的皇帝在臣子眼裡就是天、是地、是至高無上的一切。臣子們對皇帝有一種深深的愚忠情結,從而產生了敬仰崇拜、盲目順從的心理,認為能夠為實現帝王的意志而去死,是天經地義的。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實際上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也是如此,曾有人街頭採訪過,假如你是被賜死的大臣,你臨死前會怎麼做,有人表示即使必死,那死之前也要叫皇帝臭罵一頓,肯定有不少人都是這樣的心理,其實如果真的在那種歷史環境中,借一百個膽子,也沒人敢罵。其實說白了這個問題也非常的好解釋,大臣即使心裡面把皇帝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嘴上也得笑著感謝,因為他怕株連到自己的家人,往往一句謝恩,皇帝便只殺他一個人。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大臣一般不會無故被賜死的,有的大臣犯了死罪,按照正常程序是要收監,時候到了當眾砍頭的,可是皇帝卻給他直接賜死了,這就是皇帝對他的一種寬容,這樣他便不需要讓刑部折磨,也不會連累家人,更不會在刑場上丟盡顏面,他會非常體面的死去,某種程度上說,能被賜死的大臣都是一種榮耀,因為皇帝賜死不是國法,而是家法。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從結果上看,賜死和死刑是一回事,都是結束受刑者的生命,但執行的過程有差別。一般是皇帝派使者帶著毒藥或者帛帶去見被賜死的大臣,讓他自己服藥或者自縊。有時候,是讓罪臣自己選擇死法。所以,從形式上看,被賜死的大臣其實是自殺,只不過是被皇帝下令自殺的。

為什麼古代被皇帝賜死還要謝恩?


比起被捆綁起來、押赴刑場,當眾斬殺,賜死要仁慈一些,體面一些,死亡的地點一般是在家中或者獄中,不是公開執行。

從刑罰的角度看,賜死要比斬刑輕一些,比譴戍重一些。被賜死的大臣和皇帝之間,還不是深惡痛絕的關係,所以劉禕之在死前會寫一份謝表。

誰都不願意死,這時候的感謝,並不是真心的,有許多現實的或者名譽上的考慮,各人的情況都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