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資的「持久戰」與「矛盾論」

期貨市場如戰場。做期貨,其實是在打一場戰爭,並且是一場艱苦的“

持久戰”,“速勝論”的觀點是不現實的。

期貨看似簡單,比如某一個品種漲停或者跌停,有人就會想,我一個月只做一次,一次滿倉就有百分之四五十的收益,也就夠了。又比如08年“十一”國慶節假期之後的銅,連續十幾個跌停板,其後也繼續狂跌,有人就想,一輩子滿倉或者重倉做這一次也就夠了。

但是事實上,這種情況、這樣的人還真不常見。貪念是人性的一大弱點,尤其在投資活動中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一開始就偶然有了高收益,“不足之心”會左右我們不會馬上收手,反而會變本加厲地增加投入。這樣的話,那次偶然或者運氣獲得的利潤遲早要還給市場。期待在期貨市場一夜暴富的夢想註定要承受慘重的代價,只有通過長時間的不斷學習與錘鍊,期間有成功的喜悅,也肯定會有失敗的失落,我們的思想才能日臻成熟,技術才能日臻高明,從而實現長期的穩健盈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持久戰”。

市場是不易猜度的,震盪之中會有趨勢行情,趨勢裡面亦有震盪。打“持久戰”,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期市中“摸爬滾打”。很多時候我們在靜靜的等待,等待好的投資機會,寧可錯過,不可做錯,具體的“戰爭“形式可以分為”運動戰“和“游擊戰”。

如果把市場當做我們的敵人,那麼這個敵人有時很神秘,有時很強大,而我們多數的投資者無論在資金力量上,還是在技術水平上都相對弱小,如從當年“小米加步槍”的八路軍對陣全副武裝的日本鬼子,硬碰硬是不行的。“運動戰”和“游擊戰”的偉大戰術思想告訴我們,休養生息,避敵鋒芒,有把握的仗我們堅決打,沒把握的仗就不要打。如果亂打一氣,到頭來可能得不償失,變成“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失去了投資的意義。

從另外一點考慮,期貨買賣是一項複雜、繁重的腦力勞動,人不是鐵打的,有勞動就會疲勞。疲勞狀態時腦子就會發麻,研判的準確性就會降低,賺錢機會率隨之減少。如果過度疲勞,還容易鑄成大錯。此外,人的智能活動還受心理影響,做期貨更需要良好的心境。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當然會有喜怒哀樂:有時生意出現問題,會心煩意亂;有時身體欠佳,會萎靡不振;有時和人爭吵,會氣憤難平;有時打牌失利,會懊悔不已……這些都會使我們心態不平衡、情緒不穩定,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力。“懂得休息,才能懂得工作。”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期貨市場的諸多

矛盾。期貨市場是一部哲學,哲學中的對立與統一的辯證思想在期市中同樣有所體現。

01堅定執行規則,卻需靈活修正:規則制定了就要嚴格執行,這是意志上的堅定;不要過分堅定地看好某個行情,方向錯了就要考慮止損,這是意識上的不堅定。所以在期貨上,堅定和靈活是既矛盾又統一的。

02想要快速盈利,卻要耐心做起:做期貨的人沒有一個不想發財,但是又不能和市場急。市場沒有機會的時候,要非常耐心地等待或者耐心地嘗試。市場機會來了又必須牢牢把握。所以在期貨上,快和慢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

03想要最終盈利,必須追逐虧損: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下的單子是盈利的才會去做,但是虧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每筆交易追逐到小虧損就平掉,不虧損就耐心“耗著”,這樣“追逐虧損”的理念才是最終盈利的辦法。所以期貨上,虧損和盈利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

04只有成全別人,才能成全自己:交易是培育市場、耕耘市場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的小損失中把該給的錢給市場,市場才才會在某個時給你豐厚的回報。倘若每次都想從最低點買進、最高點賣出,把錢都賺足了不給別人機會,註定最終會一敗塗地。某種意義上,虧錢是一種責任。所以期貨上,利人和利己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

05通過複雜實踐,歸納簡單真理:期貨可能是很複雜的,交易形式多樣,影響因素複雜。但是經過用心體會,複雜的一切都可以歸到最簡單的道理上。越簡單的方法才越可以解決複雜的問題,期貨的最終成功,一定是最簡單、最平靜、最和諧、最包容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所以期貨上,複雜和簡單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

期貨交易既是一場戰爭,又是一部哲學,戰爭也好,哲學也罷,都需要我們用心去讀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