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康明斯中國市場的“持久戰”|卡車之友網

康明斯公司在中國市場擺明了在打一場“持久戰”。

2018年5月11日, 康明斯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 CMI)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600418)正式簽署協議,成立50:50的合資公司。

論康明斯中國市場的“持久戰”|卡車之友網

關於康明斯和江淮汽車的合資合作,行業傳聞已久。康明斯公司此次成功與納威司達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議,購買納威司達持有的安徽江淮納威司達柴油發動機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不僅做實傳聞,更顯示出其對中國市場進行更深入經(耕)營(耘)的意圖。

風雲回望,2010年09月16日納威司達與江淮汽車簽署《發動機合資項目》協議。當時,儘管全球經濟還沒有從金融危機中擺脫頹勢,但是中國商用車市場表現出的欣欣向榮還是令雙方對未來充滿期待。

進入實際合作,納威司達發動機帶來了差異化競爭,只是沒能給江淮商用車注入足夠強勁的動力。對於已經結束的合作,納威司達首席運營官Persio Lisboa表示,“我們為過去五年間與江淮汽車的合作伙伴關係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這一戰略舉措對各方而言是個多贏的選擇”。

言語中有不捨,還有對康明斯接盤的祝福。

不容否認,納威司達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重型卡車及校巴生產商,實力不凡,旗下擁有眾多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包括International商用車和軍用卡車、MaxxForce柴油發動機、IC校車及商用客車、Workhorse房車等。可是,置身於國際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如果沒有順應市場潮流並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影響力、品牌力、產品力等等,註定都是浮雲。

論康明斯中國市場的“持久戰”|卡車之友網

早在1975年就開啟中國市場業務的康明斯公司顯然更清楚商業運營法則,更清楚中國合作方和用戶想得到什麼。

其實,康明斯產品進入中國時間比“1975年”更早。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全面援助中國抗戰,《租借法案》軍援物資中包括配備康明斯發動機的江防巡邏艇和軍用卡車。

對拓展全球市場的強烈渴望,以及歷史成就的機遇等多種因素使得康明斯公司一直關注著中國發展。

論康明斯中國市場的“持久戰”|卡車之友網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康明斯首家中國辦事處在北京成立,從而正式揭開在中國市場的拓展,也令其成為最早在華進行發動機本地化生產的西方柴油機公司之一。1981年重慶發動機廠開始許可證生產康明斯發動機。不過,康明斯在中國真正取得突飛猛進發展是從1995-1996年度開始,接連成立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11-50升系列重型和大馬力柴油機,適應非道路運輸;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生產4-13升系列中馬力和重型柴油機與天然氣發動機。

隨後,康明斯又與陝汽集團成立西安康明斯發動機合資公司(2005年),生產康明斯重卡發動機的旗艦產品ISM型11升全電控柴油機;與北汽福田成立福田康明斯發動機合資公司(2007年),生產康明斯全新輕型發動機、ISG和X12發動機;和柳工成立廣西康明斯工業動力有限公司,生產9.3升和7升工程機械柴油發動機。

論康明斯中國市場的“持久戰”|卡車之友網

持續推進的戰略佈局使得康明斯動力在中國市場擁有越來越強大實力,所佔市場份額逐年遞增。在已經過去的2017,康明斯業績創下歷史新高:全年銷售收入為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在華銷售額、發動機出貨量及出口額同樣創歷史紀錄。其中,銷售額達55.6億美元;在華髮動機總出貨量達51萬臺,同比增長32%。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康明斯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

“堅持與中國大型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實現共同發展”,是康明期長期以來在中國市場保持穩定且快速發展的“秘笈”。

更為關鍵一點,康明斯是首批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外資柴油機公司,早在2006年8月與東風公司合作設立的發動機技術研發中心在湖北武漢正式啟用。多年來,康明斯在產品研發和先進技術應用方面與中國合作方密切溝通,保證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像ISM11L動力、ISF4.5L動力、ISF3.8L動力、ISF2.8L動力,技術優勢明顯,性能優勢突出,贏得中國用戶廣泛讚譽。

此次與江淮汽車合作,康明斯的佈局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當然,如何分配資源,使得雙方在合作中共贏共榮,還有待項目深入推進加以證實。

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固然能夠得一城一池之勝,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卻需要在合理佈局下堅持穩紮穩打的“持久戰”。

康明斯在中國並非沒有挑戰者,並非沒有強大競爭對手。在新能源產品漸成潮流的形勢下,在技術迭代加快的趨勢中,如何保證產品能夠最大程度滿足中國用戶需求,依然是值得康明斯格外重視,並積極應對的關鍵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