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逾期率未見好轉 P2P打擊逃廢債還需“持久戰”

P2P網貸在今年6、7月迎來倒閉潮,大多數平臺清盤退出公告均指向大環境不好、投資人擠兌、惡意逃廢債猖狂等問題。 逃廢債的問題從6月以來持續受到關注,監管也多次“下狠招”嚴厲打擊,但從目前的打擊成效看,或許還需多方合力,準備“持久戰”。 監管多次重拳打擊逃廢債 未來將擴大範圍演變成長效機制 早在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嚴厲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並上報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 9月17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第一次明確了網貸“老賴”的標準。 10月18日,金融時報報道,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的系統,共涉及金額約2億元。 11月15日,新華社消息,第二批網絡借貸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央行徵信系統,逾期金額近7000萬元,其中最大一筆金額為2000萬元。 此次除了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還包括網貸失聯“跑路”高管人員名單信息。 11月29日,北京互金協會發文稱,前兩批次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已接入徵信系統,第三批名單已在篩選審核中,上報的區域增添了中西部省份,涉及借款人和逾期金額較前兩次大幅提升。 11月30日,發改委發佈第九批涉金融領域黑名單,包括嚴重債務失信人、非法集資自然人和企業、其他嚴重違法自然人,並首次公佈了惡意逃廢債借款人25名,共涉及錢牛牛、中廣核富盈、錢多多、利典金融、寶象金融、新新貸、口袋理財等7家P2P平臺。 北京互金協會表示,被列入P2P惡意逃廢債名單的多數借款人涉及金額較大,逾期時間較長(大部分逾期2年以上),且法院已經過二審判決裁定,或者一審已經過上訴期,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接近監管的人士透露,未來會把逃廢債的標準適當放寬一些,把範圍再擴大,不一定等到法院一審二審,還將逐漸演變成長效機制,向信用中國數據庫同步推送。 篩選標準逐漸明確 關於打擊成效平臺方各執一詞 究竟什麼才是惡意逃廢債?關於“惡意”這一提法,最初監管要求上報名單時,並未給出明確的定義。 零壹財經從相關渠道獲悉,在8月份上報首批名單時,根據監管要求,逃廢債指的是逾期90天以上的債務,平臺方在上報時,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人均在上報範圍內。 9月份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行業失信懲戒有關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才進一步明確“惡意逃廢債”的標準。 通知曾給出5個篩選標準,包括企業借款人和個人借款人金額較大者優先、逾期時間超過6個月、已進行合法必要的催收、有證據表明借款人具有還款能力且拒不還款等條件。 整體來看,監管方面對待逃廢債的態度是謹慎又堅決,除了對金額和逾期時間限定外,還要求平臺進行過常規催收後無果,且要有證據證明借款人有還款能力等。 那麼自監管要求上報逃廢債信息以來,取得的成效如何呢? 零壹財經隨機選取泰然金融、錢牛牛、易港金融、和信貸、你我貸、積木盒子6家P2P平臺,針對近三個月逃廢債的情況進行調研,平臺方各執一詞。 積木盒子表示,平臺已於8月、10月上報兩批逃廢債名單,上報後平臺確實有收回部分逾期,但具體數據未做統計。 易港金融也表示,平臺上報的第二批逃廢債名單與第一批相比數量減少很多,催收方面也有明顯改善。 錢牛牛相關負責人表示,逃廢債情況確實有減少,但不能確定是否因上報名單導致。 和信貸答覆說平臺沒有做過相應的統計,效果很難評估;你我貸稱“不方便透露”。 宜貸網回覆稱,上報逃廢債名單對部分債務追討有積極進展,最近兩月催收確實有明顯成效,11月的催收回款相比10月有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也有平臺表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 泰然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監管要求上報名單以來,我們也上報了兩批,投資人對此事的關注度也很高,但效果卻沒有預想的好。我們也希望監管能採取更大的力度和更有時效性的措施,幫助打擊逃廢債。” M3+逾期率仍在上升 M3+逾期率,指的是逾期90天(不含)以上的借款本金佔平臺借貸餘額的比例。 在逾期各項數據中,這一數據更具有代表性,逾期時間越長,越容易轉換成壞賬。 儘管這一數據與逃廢債情況並沒有直接聯繫,但是不可否認,逃廢債現象減少,對於降低M3+逾期率有一定的幫助。 零壹財經統計了在中國互金協會官網披露M3+逾期金額的19家平臺8-11月的M3+逾期率的變化情況。 結果發現,12家平臺的M3+逾期率自8月以來呈持續上漲的趨勢,僅3家平臺的M3+逾期率在減少,還有4家平臺有增有減,或變化不太明顯。 19家P2P平臺8-11月M3+逾期率變化 來源:中國互金協會,零壹數據 從以上的統計結果來看,大部分平臺的M3+逾期率未有明顯減少,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監管頻繁給惡意逾期借款人施加壓力的情況下,行業的逾期情況未見好轉。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關於打擊逃廢債,監管層面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監管著重打擊的是惡意逃廢債,借款人有能力、無意願,加大懲戒措施後,往往會有一定的效果;對於確無還款能力的,催收和第三方懲戒的意義都不大。” 薛洪言認為,就現階段來看,平臺面臨大範圍內的資產逾期,更多的是借款人的資金鍊出了問題,沒有還款能力,與整個經濟層面的低迷狀態是一致的。除非在宏觀層面出現回暖,否則並無太有效的處置手段。 此外,零壹財經的合夥人兼數據總監趙金龍指出,互金協會披露的逾期數據參考性有限,因為不少平臺有第三方擔保機制(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當逾期發生後,擔保方直接墊付,統計結果上便無法體現,平臺真實的逾期率也就無從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