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他已經穩定盈利,而你還在虧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做期貨同樣如此,一個人經歷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戰勝困難。陳向忠的前半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於陳向忠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經歷,這些經歷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陳向忠的期貨生涯。

第一階段:逆襲的人生很精彩與期貨市場大多數操盤手比起來,陳向忠的人生經歷似乎更豐富一些,稱得上逆襲的典範。出生在張家港市農村,父母都是農民,15歲初中畢業,因為沒考上高中,先是在鎮上的棉花收購站做了4個月的倉管員,之後又在一家織布廠做機修工學徒,在社會上打磨了一年多,終於體會到生活的艱辛,明白唯一的出路還是讀書,於是說服了父母重新回校復讀。就此,陳向忠的人生彷彿“開了掛”,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人似乎都是這樣:經歷了生活的苦,才更珍惜生活的甜。高考那年,陳向忠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廈門大學。時至今日,在他初中就讀的母校,他依然是老師們拿來教育“後進生”的鮮活案例。這樣的人生經歷,也給陳向忠帶來了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那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用心做了,總是會有豐厚回報的。

大學畢業後,陳向忠進入蘇州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勤奮加上機遇,他比一般員工獲得了更早的提拔,在銀行從事信貸高管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儘管這是一份十分體面的工作,但並不是陳向忠最終的追求。為了看看自己還有怎樣的發展潛力,他毅然從銀行辭職,到江蘇一家民營集團公司任副總裁兼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

彼時,陳向忠負責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遠在安徽合肥以及江蘇連雲港,遠離家鄉張家港,少了朋友們吃吃喝喝打打麻將的應酬,卻多出了實實在在的大把的時間。他喜歡資本市場,有學業的基礎,又有實踐的興趣,於是他拿出一部分資金和時間,開始做彼時大熱的權證交易。

很長一段時間,陳向忠的權證交易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沒有大的虧損,也沒有大的盈利,彷彿陷入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報道,彷彿一下子找到了癥結所在,並藉此成就了自己的交易人生。

許多年以後,陳向忠仍然清晰記得那篇報道的內容,說是一個權證投資者,資金像“滾雪球”一樣,一年時間由15萬元翻到6000萬元。最吸引陳向忠的不是該投資者的盈利幾何式增長,而是其交易手法——並未追求資金的大回報,而是追求穩妥的小回報,每天增長百分之二,累積小利潤,終成大利潤。這讓他豁然開朗:以前自己定的目標未免太大,有時候可以完成,有時候完不成,交替割據之間,利潤消弭無形。

懂得這個道理之後,陳向忠開始降低了目標,並在盤中尋找可靠的交易機會,操作漸漸趨於穩妥。他慢慢地發現這種交易方式果然是最適合自己的,一個月下來,他獲得的收益居然超過百分之四百。可以說,正是這篇報道,讓困頓中的陳向忠找到了靈感和方向,也讓他在資本市場變得更加自信起來,鋪墊了以後的期貨操盤手之路。

第二階段:全職交易綻放異彩

隨著權證在資本市場的消弭,陳向忠自然而然把目光投向了期貨市場。其實,早在2007年他就有意辭職專門從事期貨交易,只是他所在的集團公司極力挽留,希望他培養好接班人再考慮離職。於是,負責任的陳向忠站好了最後一班崗,其職業期貨操盤手生涯也由此延後了兩年。2009年下半年,他終於毅然決然投入期貨市場。既可以在期貨市場實現夢想,又深愛著這個市場,還有什麼能阻擋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呢?

當然,陳向忠的這種選擇,一開始不是誰都能予以理解的,包括身邊的同學、朋友。很多人認為他通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有了不錯的社會地位,拿著穩定的高薪,突然說辭職就辭職了,投入的又是雲譎波詭的期貨市場,這樣的選擇,靠譜嗎?

紛紛擾擾的議論並未動搖陳向忠的意志,他的應對方式就是順從自己的內心,專心做自己決定的事情。有權證交易的基礎,同時又把權證的交易手法演變為期貨的交易手法,所以他並不像其他初入期貨市場的交易者一樣,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交學費階段,而是一進入期貨市場就馬上實現了可觀的盈利,甚至一度創造了連續8周每週實現收益翻番的交易業績。

初入期貨市場的陳向忠操作謹慎,僅用小資金在翻番,並未追求複合增長。雖然累計的利潤不是太多,但這足以讓他堅信自己所選道路的正確性——他的操作手法和交易風格是適應期貨市場的,也是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

這種不冒風險的小資金操作風格,不全是因為陳向忠謹小慎微,更多則是出於他對家庭的責任感。雖然進入期貨市場多年來,他從沒有過爆倉的經歷,但也經歷過難熬的振盪徘徊期。他說自己進入期貨市場較晚,不可能像剛出茅廬的小夥子那樣敢拼敢闖,對於他這樣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來說,需要把穩健交易放在第一位。他把賺到的錢交給家裡,累積一定的利潤後,也不盲目追求財富的“滾雪球”效應,而是用來置業,並確保租金收入能夠很好地應對生活。他覺得,作為期貨操盤手,面對不確定的行情與未來,只有為家庭提供較好的保障後,才可以放心闖一闖,這是對家庭的責任,也是必須的擔當。

當然,在專業度極高的期貨市場,實現財富自由,遠非口頭說得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藉助不斷學習拼搏、超越自我的階梯,方能一步步登高望遠。

在期貨市場,陳向忠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並將這種思考所得用於指導自己的操作。他喜歡看有關期貨和資本方面的書,但絕不是被動接受。他認為,操盤手不學習肯定不行,但需要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因為任何一個成功的操盤手,都不可能是單純依靠書本成長起來的。

陳向忠還喜歡將生活中常見的道理,用於反照期貨市場,很多似乎很難理解的市場現象,在他這裡總會有讓人恍然大悟的感覺。比如他經常拿自然界中的普遍規律來理解期貨市場,“自然界萬事萬物會遵從阻力最小的方式運行,最省力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螺旋式運行,二是等步運動。”陳向忠舉例說,螺旋式運行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汽車開上山時的盤山公路,比如擰到物體深處的螺絲釘,比如慢慢開放的花兒。在期貨市場,上漲或下跌實際上也是螺旋式運行,上漲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回調,下跌的過程也必然伴隨著上漲,不可能一蹴而就。

陳向忠進一步解釋說:“等步運動在馬拉松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如果運動員速度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步子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結果可想而知。這種規律反照到期貨市場上,比如處於上升通道的某一個品種,突然加速上漲,實際上就不符合等步運動規律,往往預示著上升趨勢結束了。對於操盤手來說,則是考慮出場的時候了。”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事實往往相反。陳向忠總結說:“市場走勢對人很有誘惑性,連續上漲會讓很多人產生錯覺,但假如用自然界的這些普遍規律,市場就容易理解多了。這也是很多時候,我的操作方法跟別人反著來的原因。”

陳向忠喜歡研究市場,並總結成理論,用於指導操作,這樣的做法在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如果沒有理論,市場稍微有點變化,失敗時就會不知道失敗在哪裡。然而,通過不斷總結,找出自己適合做和不適合做的市場,比如日內短線,我就喜歡成交量大、波動點位小、手續費低的品種。像去年股指期貨完全適合我的時候,我就專門做股指期貨,商品期貨就不去碰了,收穫非常大,以前收益率最好的時候為百分之三十,去年有兩天當日實現資金翻番,有一天資金翻了接近兩番。雖然在市場微妙的狀況下的小資金操作,但取得這麼高的收益率,還是很讓人欣慰的。”陳向忠回憶說。

對於未來,陳向忠表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追求穩定的盈利,不給自己和家人壓力就好,這無疑是現實而又智慧的考量。操盤手一定要多為家裡人考慮,而且期貨也不是社會上唯一的工作,如果因為在期貨市場上的不成功影響了家庭,那是得不償失的,這就不僅僅是家庭的失敗,而是整個人生都失敗了。

他唯一明確的想法就是,基於自己還算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也有著深刻的感悟和操作實踐,可以把這些分享給更多的期貨同道中人。

其實,這樣的想法,也是源於陳向忠與同行之間更好交流的願望。“尤其是取得一定認識後,操盤手之間的交流很重要。這種交流不單純是鞏固加深自己的認知,還會碰撞出一些新的感悟,指引一些新的研究方向。”陳向忠認為,交流是雙向的,他很願意把這些年的所思所想所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需要的人,這也是他做“日內短線實盤培訓”的初衷之一。

6月24-29日陳向忠老師將在上海為投資者進行期貨日內實盤培訓,具體課程安排和內容如下:

【課程安排】【課程內容】

為什麼他已經穩定盈利,而你還在虧損?

課程主要內容

為什麼他已經穩定盈利,而你還在虧損?

課程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