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道用車:這個企業有點兒「不一樣」

 “從0到10000單,我們用了133天的時間;從10000單到20000單,只用了30天,運營效率提升3倍。”大道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而如此快速的訂單量增長,即便是在業內,也相當罕見。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專訪了大道用車,探究“20000單是如何煉成的”?

專訪大道用車:這個企業有點兒“不一樣”

政策利好帶來市場前景

  隨著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制定的《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鼓勵共享汽車發展,為行業掃清了政策障礙。近日,來自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共享汽車)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保守估計在2020年全國車隊規模將達到15萬臺。以上種種政策優勢,都為共享汽車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選擇青島作為第一個試點城市,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決定。”大道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通常大家會認為,新生的互聯網產品應該去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然後謀求更大的城市覆蓋以及更多的融資,但是我們選擇了青島。因為我們走了一條不需要定點取還車的業務模式,這個就對城市的面積、駕照持有人的數量、車輛投放密度、基礎設施建設、競爭環境、當地對新生事物的包容度等等提出了一些要求,於是青島就成為了試點城市的首選。”

專訪大道用車:這個企業有點兒“不一樣”

規模效應提升訂單數量

  從0到單城單日20000單,總共耗時不過5個月的時間。這在此前,20000單這個數字是幾個城市甚至十幾個城市的單日訂單量總和。

  業內相關人士分析:“通過大道用車這個鮮明的例子,可以看出共享汽車行業是非常符合規模效應的。”大道用車在青島的車隊規模,接近5000臺,運營四個多月即獲取數十萬註冊用戶,其單城領先的車隊規模、用戶基數為其帶來更高的資產利用率。然而,大道用車並沒有選擇快速擴張城市,而是在一個城市深入挖掘。

  投資了大道用車的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簡稱BAI)管理合夥人龍宇認為:“大道用車讓中長距離的城市出行的供需不匹配獲得了很好的解決,給予用戶最大的便利且用戶綜合使用成本最低。公司的運營模型已經在青島得到了市場的驗證。”龍宇坦言,“ BAI團隊在過去一年中研究跟進了大量共享汽車領域的公司,大道團隊在定價策略、車輛選擇、運營模式、開闢城市節奏,尤其是單城市密度上,有膽識在一個城市鋪5000到10000輛車,都有很大優勢。 ”

  5000與數百,看似簡單的數字增長背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其運營的難度也不是簡單的數據累加,龍宇說:“比如,以往每一輛車都需要一個全職司機調度,而背靠算法支持調度的共享汽車完全可以做到由1個線下運維人員對7輛車甚至更高的調度。”

專訪大道用車:這個企業有點兒“不一樣”

敢打敢拼 團隊很重要

  資料顯示,大道用車的CEO劉輝,有著豐富的車輛管理經驗,也正是對整個行業的深度分析和判斷,才讓他有足夠的魄力在青島單城投放如此大規模的車輛,同時也正是劉輝及其團隊的深度行業經驗,才能夠實現在短期內完成車輛快速上線、規模化推廣、深入挖掘城市用戶需求這樣如此複雜的操作。

  一個細節彰顯了這個團隊的執行力。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大道用車開始在青島鋪設業務試點。僅用了30天,就完成了1000臺車輛的全部上線運營。

  同樣投資了大道用車火山石創始人章蘇陽也有同樣的感受:“CEO劉輝真正帶兵在戰場上拼過刺刀,他對中國出行市場的理解應該是排在前列的。並且,劉輝在神州負責車輛管理,擁有大規模資產的處置能力,這對於共享汽車的運營非常關鍵。”

專訪大道用車:這個企業有點兒“不一樣”

長遠規劃 精心運營

  如此的評價,讓我們不難想象,在自動駕駛基數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逐步完成商業化運營的過程中,像大道用車一樣,擁有精細運營能力和大規模投放模式的共享汽車,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落地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