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李紈,金陵十二正釵之一,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李紈原本也是金陵世宦之女,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讀詩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謂"女子無才便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認真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罷了,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卻以紡績女紅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在《紅樓夢》的故事開場時賈珠已經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李紈青春守寡,雖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心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對榮國府事務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在《紅樓夢》中,李紈一出場就是寡婦身份。整部書中,她都在平平淡淡地過日子,生活未見有大的起伏。李紈的這種平淡的性格,也決定了她平淡的命運。李紈出身名門,詩書之家的傳統使她有了讀書的機會,但父親並沒有對她刻意培養,"無才便是德"就是對她的最高要求,她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做符合傳統道德的賢淑女子。賈珠在世時,她夫妻兩人的感情如何曹公未明說,但從李紈有時流露出的對賈珠深深懷念的情愫來推測,二人應該是鸞鳳和鳴、琴瑟相諧的。作為一個為賈家生養了接續香火之人的大少奶奶,按理說,李紈更有資格、也更應該發揮她在家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積極"參政議政"才是,可事實上,李紈對整個家族的事務卻是不聞不問。看過李紈故事的人都知道,雖然她是榮國府大少奶奶,這只是一個虛無的稱號而已。她和賈蘭生活在稻香村,算得上是大觀園邊緣人士。婆婆王夫人一顆心都在賈寶玉身上,根本無暇顧及李紈母子。李紈也深知自己面臨的窘境,便悉心培養賈蘭成人。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金陵十二釵中,每一位女性人物都有判詞。通過判詞便可得知該位人物的生平紀事和命運結局。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紅樓夢》後40回並非曹雪芹所著,所以對李紈的最終結局只能通過判詞來推斷。第5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進入“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釵”過去未來的簿冊,其中李紈的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判詞說:“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桃李春風結子完”,其中出現了“李”字和“完”字,“完”字讀音等同於“紈”,在這句話中,“完”字既代表了李紈最終結局,又暗示了李紈本人悲慘命運。李紈和賈珠成婚後,李紈生下賈蘭,隨後賈珠便英年早逝。作者用桃花結果,便沒有了春色這一現象,展示了李紈生下賈蘭後,因丈夫賈珠早逝,李紈的春色便也消退這一事實。隨後,作者用“枉與他人作笑談”象徵了李紈的悲慘命運。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這一判詞中,用“一盆蘭”暗示了李紈之子賈蘭中舉顯貴一事,而鳳冠暗示了李紈因賈蘭中舉升官而成為了誥命夫人。鳳冠不僅僅指代的是新娘結婚戴的頭飾,也常用於皇后、妃子、誥命夫人所戴的禮冠。賈母去世前曾叮囑賈蘭,讓他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報答母親李紈的養育之恩。似乎又有一些“轉悲為喜”的意思。根據前80回留下的線索,我們知道賈家敗落後,抄家的抄家,治罪的治罪,為什麼李紈還有餘力將賈蘭養大成人,並且求得功名呢?這要從李紈的性格以及生存環境、做人態度中尋找答案。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前八十回中,李紈給我們的主要印象有三點:第一,清淨守節,遠離是非;第二,固守深閨,用心教子;第三,生活清苦,精神寂寞。換句話說,自從賈珠去世以後,李紈就像個活死人一樣,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賈蘭身上,對其餘一切是無見無聞的。所以,在賈府樹倒猢猻散的時候,唯有李紈母子因為年輕守寡,不與罪惡相干,不但逃過一劫,很可能因為她守寡守節的好名聲而保留了財產。李紈的青春守寡是她的悲劇命運的開始,是她的所有不幸的源頭,但最終卻是因為寡婦的身份逃過一劫,可以說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紅樓人物之李紈:她青春守寡的“不幸”竟然成了她的“護身符”!

李紈因為寡婦的身份,平時不出頭露面,但這並不影響她的形象,相反,倒提高了她的聲譽。在下人的心目中,她心善面軟,是一個活菩薩。在眾小姑子眼裡,她是一個作詩吃酒能和大家玩到一塊去的大姐姐,一個隨和的好嫂子,在她身上看不到節婦常有的那種矜持勁兒。在賈母眼裡,她"帶著蘭兒靜靜地過日子",是一個好孫子媳婦。賈母除了認為她好,還覺得她"寡婦失業的"可憐,平時領的"工資",讓她跟自己一樣多,"年終獎"也讓她拿最高的,此外,還給她園子讓她收租子。所以,如果不考慮李紈孤衾冷枕的寂寞的話,她的日子過得還算是滿滋潤的。可是,既然李紈是入了“薄命司”的人,自然不可能讓她一直這麼“滋潤”下去的,李紈也必將是《紅樓夢》中最為悲劇的人物之一。在《紅樓夢》中,李紈有三大悲劇,一是早年喪夫,二是終年喪子,三是李紈自己鬱鬱而終。從李紈早期經歷來看,註定了李紈結局為悲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