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谷歌投資,京東距離技術型公司又近了一步

核心提示:

此次投資後,谷歌將持有京東0.93%股權

在“無界零售”中獲得技術加持、推進國際化,是京東引入谷歌的兩大原因。

谷歌要應對亞馬遜這樣不設限的敵人,也需要擴寬邊界

618大促當天,京東的朋友圈再添一位巨頭——Google以5.5億美元入股京東。已公開的明確合作有兩項:共同開發零售解決方案、京東商品通過Google Shopping在全球銷售。

此次投資後,谷歌將持有京東0.93%股權。這個佔比在京東一眾股東中並不算高。截止2018年2月28日,劉強東、騰訊旗下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沃爾瑪分別持有京東集團股權佔比為15.5%、18%、10.1%。

Google Shopping並非谷歌的電商業務,而是一個針對零售行業的廣告業務。因此不難推斷,通過這項合作京東想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在“無界零售”戰略中獲得谷歌的技術加持,二是推進京東在美國、歐洲市場的國際化步伐。

“無界零售”是京東2017年提出的公司戰略,和阿里的“新零售”相呼應。京東認為依靠自營模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電商基礎設施,將其模塊化之後,即可對外輸入。物流能力可能是其中最易被感知的一項,這塊業務在2017年被獨立分拆,如今的估值超過100億美金。更早之前被分拆的還有定位於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京東金融。

京東之所以擴大業務邊界,也源於線上增長的放緩。雖然京東商城GMV已經突破了萬億(2017年接近1.3萬億),但它的營收增長率卻在持續下滑,活躍用戶數也在3億左右碰到天花板。積極佈局線下由此成為京東獲取新流量的手段——由電子文娛事業群主導的京東之家、大快消事業群主導的生鮮超市7 fresh、新通路事業部主導的京東便利店均在其中。

這些線下場景或利用線上電商數據選址和選品,或打通了線上配送服務,或者嫁接無人設備,其中涉及的技術解決方案,都是由京東自主研發。為了提升物流效率,京東也在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技術上持續投入,雖然當前的應用程度不一,但京東相信這些投入會在未來會提升零售效率。

事實上,技術在京東的戰略地位正在顯著上升。京東CEO劉強東在今年2月的內部信中稱,京東在大數人工智能和雲等多個核心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吸引了大量全球頂尖人才加入。

京東一季度財報也顯示,京東技術與內容費用達到24.1億元,同比大漲87%,正是這個季度,京東引進了多位技術大牛,包括人工智能科學家何曉冬、前微軟城市計算負責人鄭宇、現代供應鏈之父李效良、大數據AI科學家裴健。

這解釋了京東引入谷歌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和股東的原因。2015年,谷歌充組更名為Alphabet,其意圖就是在核心的搜索、Andriod業務之外,鼓勵技術創新。Alphabet成了眾多新業務的孵化器,但都是以技術為導向,進入醫療、交通、教育等全新領域。如今再多一個零售領域,對谷歌也並非難事。

國際化此前一直是包括京東在內的中國電商公司的短板。也是今年初,劉強東宣佈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動作包括擴建硅谷技術區,籌建歐洲研發中心,在紐約、澳大利亞、米蘭建立地區辦公室等,並在2018年下半年,以自建物流的模式進軍美國市場。因此,和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谷歌鎖定合作關係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建物流和買流量,京東國際化要重走在國內的老路。

對於專注技術的谷歌來說,投資京東也可以視作一次小小的跨界。京東引以為豪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正是谷歌的對手亞馬遜的看家本事。

今年3月,亞馬遜市值達到7680億美元,首次超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為僅次於蘋果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亞馬遜成為了包括谷歌在內一眾互聯網公司共同的敵人——做雲計算AWS和微軟競爭、做人工智能Alexa和Google競爭,做視頻和Netflix競爭,2017年,它又全資收購全食超市,佈局線下。

谷歌要應對競爭,或許也應該放寬視野,比如涉足電商。跟中國互聯網巨頭一樣,美國的大公司也在一步步試探並走向對方的腹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