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小米贷款,突然增资3亿美金,火力全开进军国际市场

低调的小米贷款,突然增资3亿美金,火力全开进军国际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3月9日,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小米贷款”)低调完成了第二轮3亿美元的增资,至此,小米贷款的注册资本变更为4.5亿美金。

截至2017年11月,小米方面公布小米贷款累计服务用户超百万,累计交易额达300亿元。在经历了去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这次小米对消金业务的再度加码,也预示着今年小米金融将在消金领域或将有更大动作。

追溯整个小米消金业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这同小米公司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发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4月初,清流Club在北京拜访了小米金融首席风险官、小米贷款负责人陈曦——这位在幕后深耕多年的“风控老兵”。

低调的小米贷款,突然增资3亿美金,火力全开进军国际市场

小米金融首席风险官、小米贷款负责人陈曦

雾霾侵袭下的北京天色暗沉,从繁杂的公务中抽身赶来的陈曦身着便装,浑身散发着活力,却不见锋芒。

在赴约前,他刚刚结束了在海外大半月的连轴出差行程,被同事评价为对待工作“事无巨细”的行业老兵,依然保持着不输90后的充沛精力。

加入小米金融快3年,陈曦回忆起历经的一切,还记忆犹新。

1 为什么是小额信贷

2009年,陈曦先后离开Capital One、Sallie Mae,回国加入当时的阿里金融,负责互联网金融风控业务。随后,就职于万事达,并在2015年5月正式加入小米金融,担任小米金融首席风险官。

“那时候还没有用手机数据来做市场营销、客群定位的先例,我觉得很有趣。”在作出加入小米金融的决定之前,陈曦曾反复思考,在小米拥有的客群、数据、渠道等资源基础上如何开展消金业务,“到了2015年4月,我就觉得这个事情一定能做。”陈曦笑着说。

陈曦入职短短两个月后,小米贷款就开始了内测。同年9月,小米贷款面向小米用户正式上线,紧接着12月,小米分期业务也正式上线,形成了后来以信用贷款为主、消费分期为辅的两大消金产品类型。

据了解,目前小米贷款的件均额度在6000元左右,产品业务以信用贷款为主,消费分期也在逐步发展。

谈到重点发展消费信贷的理由,陈曦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有其成熟的一面,而分期产品涉及的渠道合作、产品开发都会更复杂,同时,在特定情况下消费分期的风险相对较高。

“在风控手段不到位的情况下,消费分期会因为发放的贷款不直接到用户手上而存在更高风险,”陈曦解释,只有当风控手段到位、有合适风控场景的情况下,分期的风险才会减弱很多。

其次,他还担忧,在贷款金融机构与渠道商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利益诉求会促使贷款金融机构尽可能多的放款,“无论如何坚持,贷款金融机构属于乙方,都会有压力,从而有形或无形地进行让步。”

同时,陈曦还认为,消费者面对3C、服饰等多种类型的消费或多或少存在冲动性消费的成分,这也给消费分期业务促成了一些心理上的信用风险。

权衡种种因素后,小米金融最终选择了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消金主线业务。不过,依傍小米生态的庞大体系,小米消金业务仍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市场考验。

2 因保守战略错过行业红利?

作为同样拥有庞大C端用户和数据基础支撑的信贷产品,小米贷款在成功推向市场后的前两年,并未像借呗、白条或者微粒贷那般在消金市场一战成名、迎来许多人预想中的业绩大爆发,而是步伐偏慢。

直到2017年4月,小米贷款APP正式对外开放、进入各类应用市场时,小米方面才宣布,经过近两年时间,小米贷款的贷款总额接近百亿。

“我并没有错过红利的感觉,”对于业内认为小米因起步晚、策略保守而错过了消金红利的观点,陈曦并不认同。

陈曦表示,小米“高性价比”的理念影响了其消金产品定位,小米贷款并不急于通过高定价或大体量来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小米贷款没有想着去做高利贷,就像小米的硬件设备也是贴着成本价在卖。

他强调,小米贷款起步节奏虽晚,但依循小米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主营业务(手机、IoT等)吸引用户流量,构建用户支付场景,同时积累用户数据资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反之,小额贷款、支付、保险、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反向推动小米产品的销售。

此外,陈曦告诉清流Club,由于其金融业务风险可能牵涉整个小米体系,小米金融一直保持谨慎的风格,早期小米在消金业务上投入的资源相对谨慎,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曾专门强调“一定要谨慎”。

没有错过红利的遗憾,陈曦的内心更坚持做金融理当步步为营的思路。

伴随着近两年小米公司经历发展低谷、逆转,直到2017年上半年,小米贷款上线超过18个月,经历了最长12个月的贷款周期和随后6个月的表现期,产品模式和风控已逐渐成熟,小米贷款逐渐开放。

与此同时,小米贷款30亿的储架式ABS在2017年6月获批,资金的进一步到位造就了小米贷款的客观发力条件。

于是,在2017年下半年,小米贷款发展速度猛增:去年8月,小米贷款交易额达160亿元,到11月底突破300亿元。这3个月的交易额,就超过了上线前两年的总量。

当然,在业绩终于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小米贷款将面临的下一个考验,就是如何在合规的杠杆率要求下继续保持增长,这也解释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小米贷款第二次增资的举动。

另外,据陈曦介绍称,小米贷款与小米参股的新网银行已涉及资金层面的合作,但受到监管层对关联交易的监控影响,小米金融与新网银行的合作在价格等各方面都将基于市场合规运行。

3 未来要做简单精致的产品

目前,小米贷款业务的基础包括了全球超过3亿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超8500万台全球联网激活设备,在线上拥有第三大电商平台小米网、米家有品等场景,以及超300家的小米之家门店。

陈曦表示,在接下来的消金业务构想中,随着小米新零售战略业务的开拓,小米贷款除了已有渠道外,也将适时考虑进一步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推广,同时小米也会探索其他类型的消金产品,例如与优质外部场景合作。

“如果在小米体系内追求繁荣,那么我们的金融业务只能靠硬件来拓展,本身是没错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个开放的体系。”陈曦坦言,将来会多考虑接入小米投资过的具备优质场景的平台。

“不同渠道牵涉到不同资源,包括产品、风控体系、后台技术等的开发也不同,需要谨慎选择,并考虑风险因素和流量规模,”陈曦强调,“我们不希望把小米贷款接入大量渠道,而希望做成简单而精致的产品。”

据了解,除了开放的场景化业务,目前小米金融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其中,小米主营业务占据独特优势的印度市场可能是未来发展消金业务的重点之一。

陈曦透露,今年小米贷款的主要任务一是国际化,二是在国内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摸索出稳定长期发展的产品体系和管理模式。

他认为,做好消金业务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用户、场景、数据、资金和技术等几个方面,相比一般消金玩家,小米在多个层面都有突出优势。而面临BATJ这类互联网巨头,陈曦更希望以合作化解竞争,以优势互补达成共赢。

在他看来,未来真正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的不确定性。政策稳定后才能在合规的框架范围内开展业务,但新政策不断出台,不得不小心谨慎;

二是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监管层对杠杆的严格要求下,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将成为影响业务发展的关键;

三是行业逾期风险。早期消金行业无序竞争导致了借款人过度借贷,这部分风险的余波还将影响行业多久,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眼下小米贷款已经实现了盈利,但陈曦更关心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性。

在采访的最后,陈曦还谈到,近来最深刻的体会是海外消金市场的快速变化带来的紧迫感。不过,此时的他依然保持着一个行业老兵所独有的沉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