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3產能迅速提升 馬斯克和特斯拉會顛覆汽車製造業嗎?

Model3產能迅速提升 馬斯克和特斯拉會顛覆汽車製造業嗎?

這座帳篷建造的速度,就像特斯拉使用它的目的一樣引人關注。這是一種半永久性質的建築,是特斯拉第三條裝配線的一部分,也是特斯拉為了加快Model 3產能而進行孤注一擲的努力。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Model 3的生產對公司的財務健康以及近期的發展前景至關重要。

就在兩年前,馬斯克將2018年看成是一個突破性的年份。之前特斯拉已經通過Model S豪華轎車和Model X高端SUV兩款車型,確定了自己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而現在特斯拉想要生產價格更便宜的Model 3轎車。通過快速又高科技的組裝過程,Model 3會將特斯拉的銷售額提升5倍以上,年產量達到50萬輛。

但事實並非如此,特斯拉在Model 3的生產過程中遭遇了電池和組裝方面的瓶頸。特斯拉從去年夏天開始生產Model 3,三個月之後,只有260輛Model 3下線。馬斯克一度表示,Model 3讓特斯拉遭遇了“地獄”般漫長的考驗。最初馬斯克希望在去年12月之前,每月可以生產2萬輛Model 3,但在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一共只生產了2425輛,與6萬的目標相距甚遠。

從那時開始,特斯拉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了組裝過程中遇到的麻煩。原因很簡單,特斯拉有些過於依賴機器人自動化的生產技術,但事實證明在某些生產過程中並不適合使用機器人,於是特斯拉僱傭了數百名工人來取代原以為效率更高的自動化機器人。在特斯拉的生產車間,為了實現目標,從馬斯克到一線工人,整個公司內部都開始了瘋狂的努力,甚至讓一些員工感到不滿。但馬斯克的賭博收到了回報,同時這也讓特斯拉的大膽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特斯拉不僅要為更多的人造電動汽車,而且還要重塑汽車製造的方式。

“我們相信一切都會快速的進化。”馬斯克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這就像是要找到一種方法,如果傳統的思維方式無法幫你完成目標,那麼非常規的思維就顯得非常必要。”

的確,馬斯克正在嘗試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通用、日產、寶馬、福特等公司之前已經推出過電動汽車,但始終無法削減成本,降低產品價格的同時還能保持利潤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斯克已經向投資者和客戶承諾,特斯拉未來能夠保證Model 3的產量和銷量,最低售價僅為3.5萬美元,並且還能保證高額利潤。

一旦Model 3的生產步入正軌,馬斯克就會計劃開始讓特斯拉生產各種形狀、各種大小的皮卡、半拖掛式卡車以及名為Model Y的小型SUV汽車。馬斯克曾在各種公開場合表態,特斯拉將領導全世界向零排放交通轉變,並且改變世界。

最近,在弗裡蒙特工廠進行為期一天的公開參觀活動中,特斯拉展示了在Model 3生產線上如何來打破傳統汽車行業生產的標準。特斯拉不僅縮短了機器人焊接零部件的時間,甚至還自己製造座椅。要知道大多數傳統汽車廠商將這一環節都已經交給了專門的供應商來完成。同時,特斯拉也在努力消除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故障。

比如在最後的組裝區域中,特斯拉曾使用第一代機械手臂來安裝Model 3的座椅。但在加固座椅和處理連接供電線路的螺栓時,機器人操作的速度很慢,而且前後不一致。大約這一個月之前,特斯拉的高管表示生產線已經被完善,機器人只負責將座椅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工人們通過手工的方式處理螺栓和精密電子連接器的配件安裝。

馬斯克在弗裡蒙特工廠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但卻經常睡在別人辦公室的地板或沙發上,他一直都在努力簡化Model 3的生產流程。某個週四的凌晨3點,公司希望馬斯克能夠接受電話採訪,但當時馬斯克並沒有在睡覺,而是在試圖解決Model 3繪圖工廠的一個小故障。當時汽車所在的生產線在噴漆完畢後運行的速度太快,傳感器無法進行識別,就算有些會正常識別,傳感器也會發出錯誤提示。

特斯拉的工程師們試圖對傳感器進行重新編程,讓其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運行。問題修復後,只要一位操作工人站在那裡,按下確認按鈕,就可以重新啟動這條生產線。

短時間內要大幅提高Model 3的產能,給公司內部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些與產品生產有關的高管已經不堪重壓離職。但投資人對特斯拉始終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與通用汽車旗鼓相當,並且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但之前特斯拉的債券評級則被評為“垃圾級”,Model 3的銷售延遲和大量持續的現金投入,讓外界一度認為特斯拉必須要在今年年底之前不得不額外籌錢。

“也許投資者會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可行的經濟模式,那麼就不會給予現金投入。”Sanford C. Bernstein & Company分析師Toni Sacconaghi在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

自動化的危險

作為一位硅谷知名企業家,馬斯克的財富積累,主要來自於他早期的在線支付平臺PayPal。他相信科技和視覺技術可以共同征服新的領域,無論是SpaceX的太空探索還是特斯拉的日常交通。用電池代替傳統燃油只是一個開始,21世紀以來自動化技術的進步,讓馬斯克決心重新創造生產過程。

現在的汽車公司,主要依靠流水線工人生產為主,在部分環節用機器來取代人類的工作,而特斯拉的做法卻恰恰相反。公司設計了一套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由上千個機器人和其它組裝機器構成。

Oliver Wyman諮詢公司合夥人Ron Harbour指出,通過他對全球汽車工廠的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其實效率最高的公司,都使用了大量的體力勞動,反而是過於依賴自動化的企業,往往排在名單的後面。

從某些角度來說,特斯拉賭博式的自動化投入已經看到了回報。一個獨立生產線用來生產Model S或Model X,只有14個裝配站,只配備了17名工人。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包括將電池和電動馬達安裝到底盤上的環節。特斯拉底盤工程主管Lars Moravy表示,對Model 3來說,已經將工作站的數量減少到了5個,根本沒有工人參與。

對其它類型生產任務來說,依賴機器人已經被證明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幾個月以來,特斯拉的工程師們一直都在努力讓機器人能精確的將螺栓穿過指定的孔洞,來確保後輪剎車功能。特斯拉找到了一種極其簡單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不實用螺栓與平面螺紋端的提示,工程師改成了通過使用錐形的螺栓點來引導整個過程,並且誤差不超過1毫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特斯拉將自己的生產線看成了未來自動化技術的實驗室。最近幾周,特斯拉高管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可以儘可能的減少Model 3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焊接點數量。Model 3整個車身大約通過5000個焊接點連接起來,但特斯拉的工程師們認為,其中有300個焊接點沒有存在的必要,可以通過重新編程的機器人在減少焊接點的情況下組裝車身。

“在汽車已經進入到成熟的生產階段時,這樣做很不尋常。”Harbour表示。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製造業專家,訪問過全球絕大部分的汽車工廠。“通常情況下,只有在開發原型階段才會做出這樣的改進。”

特斯拉的車身工程總監Charles Mwangi說,為了推動技術的極限,特斯拉有時甚至會將機器人從生產線上拆下來,通過更高規格的規定來測試它們的運行速度。

“實際上這麼做的目的是要破壞機器人,測試它們的極限。”Mwangi表示。特斯拉的想法是找到加速生產過程的方法,而無需在採購新設備上投資。與其增加更多的機器來提升產量,不如將每臺設備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就算在產品已經上市的階段,特斯拉依然願意嘗試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改進,而這正是特斯拉與傳統汽車行業慣例格格不入的地方。像豐田、本田和通用這樣的汽車廠商,在確定汽車或卡車的生產速度之後,整個組裝流程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就算要提高產品質量或工人生產安全,或者要進行比較重大的改變時,也是每隔幾年的時間才引進新技術,或者是當老款型號即將淘汰,新款產品開始生產之前。

“汽車質量最重要的就是穩定。”Harbour說。“一旦確定了穩定的生產過程,就很少會進行改進。”相比之下,特斯拉則經常會對生產線“修修補補”,本文開頭提到的帳篷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帆布帳篷車間下,特斯拉已經迅速建立起了第三條Model 3的生產線。與另外兩個一樣,這條生產線負責組裝和產品的修整。

但特斯拉的工程主管也承認,特斯拉高估了自己生產汽車的速度,並且設計了一個被事實證明過於複雜的生產系統。就連馬斯克都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提到了這個問題。

“我們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試圖讓一件原本人類做起來很簡單的事非要通過機器人來完成,但這件事對機器人來說非常困難。當你看到這個過程,會覺得很愚蠢,甚至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大多數的汽車廠商都會用一條生產線來生產最多四款不同的車型,因為使用第二條生產線會導致重複投資,削減利潤率。

“第三條生產線?我從來都沒聽說過。”Harbour表示。

但馬斯克表示,帳篷中的生產設備成本很低,因為都是一些使用過或者現有的裝置(在Twitter上馬斯克甚至表示部分設施已經荒廢多年)。

“它能完成其它生產線所做的一切,但使用人力更少,勞動成本更低,故障率也更低。在這條生產線上我們的單位成本要比其它生產線更低,並且質量絲毫不差。”馬斯克說。

如果特斯拉加速生產,在幾個月之內,特斯拉就會像當初馬斯克承諾的那樣,進入到盈利的狀態。

不斷的製造壓力

多年以來,弗裡蒙特工廠一直都是豐田和通用的合資企業,曾經叫做“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簡稱“Nummi”。兩家公司在2010年關閉了工廠,隨後被特斯拉收購。

如今這座位於繁忙高速路旁的400萬平方英尺工廠,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貨車和拖車進出。每天下午,工人們都會穿著黑色的褲子來到生產線,開始忙碌的生產,空曠的停車場也會被塞得滿滿當當。

工人們已經感受到了提高產量的壓力。根據幾位已經辭職的工人介紹,每天的工作時間為10到12個小時,有時一週要工作六天。生產線工人的流動率很高,有時主管都會在輪休期間親自上陣。

Model 3質量團隊主管Jose Moran表示,對Model 3的生產已經變成了一種持續性的壓力,有時甚至會讓人感到絕望,尤其是現在。

同時特斯拉招募新工人的速度也在加快,每週會有大約400名新員工加入,專門提高Model 3的生產。根據特斯拉在5月公佈的財報顯示,馬斯克希望每天實現三班倒、晝夜不停的讓生產線運行。

“很多人在這裡只呆了兩個星期,最多一個月,工作時間並不長久。”一位堅持了4年的技術員工表示。

Harbour表示,通常汽車廠商會專門給新員工進行幾周的培訓然後再投入生產。而像特斯拉這種大量的引入新員工可能會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不過現在問題還沒有出現,或者特斯拉還沒有注意到。

弗裡蒙特工廠的工人,在進入到生產線之前,只接受了三天的培訓,其中還包括了一天的電腦虛擬訓練。在確認可以安全完成自己的生產任務之後,就會被分配到指定的工作區域再接受一天的指導。

但儘管如此,特斯拉工廠的工人安全問題還是受到了密切的關注。此前一家名為“調查報道中心”的非盈利新聞機構對特斯拉工人受傷的一系列消息進行了報道。同時加州職業安全監管機構針對一起工人顎部骨折事故進行調查。

有一位工人包括手部、肩膀和肘部都受到過傷害,因為他曾被分配到不同的車間完成不同的生產任務。

產能大幅提升

今年6月,馬斯克表示Model 3的產能已經達到了3500輛/周,並且承諾到6月底實現5000輛的周產能目標。在上週四接受採訪時馬斯克表示已經非常接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讓公司能夠實現盈利的生產速度。

特斯拉在Model 3的生產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同時對價值上億美元的機械設備進行完善,還要冒著廢棄的風險。馬斯克在收益報告上也承認了這一點,預計Model 3的毛利率要達到25%的目標,時間節點大約是在明年年初的時候。

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Max Warburton估計,特斯拉為Model 3的生產線共計投入了20億美元。“這比我們看到任何其它公司在新車生產上的投入都要更多。同時在擁有兩條生產線的情況下,20億美元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數字。”

目前,特斯拉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Model S和Model X,最低售價為7萬美元。兩款車型每年的銷量總和大約為10萬輛,這個數字其實非常少,不足以讓特斯拉在內華達州建設大型電池工廠、開發各種型號的新車以及為汽車工廠添置設備等後續的投入。

這就意味著,特斯拉的未來取決於Model 3生產線的表現,如果能夠全速運轉起來,特斯拉才會進入到正常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