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有效?是时候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了

“定向降准”有效?是时候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了

2018年6月24日,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资金用于“债转股”项目与小微企业贷款。央行在4月17日降准之后为何启动二次降准?其直接目的仍在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化解企业信用风险,指引市场供给侧改革方向等,而其核心目的在于防范金融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

经济风险仍存

“定向降准”有效?是时候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了

今年以来,在实体经济趋势下行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值得关注。具体表现为:

1、企业长期融资支持力度下滑。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额度创下今年最低纪录,市场融资环境整体偏紧;2、社会融资规模锐减。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创历史新低,仅为760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0%,环比减少超过50%,除新增贷款以外的影子银行及债券市场融资均呈下降趋势;3、信用违约频发。“资管新规”以及一系列新规出台之后,经济去杠杆效果明显,“影子银行”业务得到遏制,信托贷款、委贷、银行承兑票据三者合计减少5200亿元左右。随着“影子银行”融资渠道受限,社会融资规模持续下滑,此前过多依赖表外融资的企业出现再融资困难,信贷债市场违约频发;4、股市风险集聚。当前股市中各类杠杆资金规模合计约5万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与上市公司股股东中存在信托资金或理财资金所集聚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单单使用类如降准、降息、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恐怕不行,是时候考虑加大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了。

财政政策并不过时

“定向降准”有效?是时候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了

的确,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而言,有许多优势。首先,货币政策能够更快救助金融体系,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就因为没有救助雷曼兄弟,导致危机从金融领域扩散到整个全球经济;其次,就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而言,货币政策往往比财政政策更活跃。中国为了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因为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力度更大,见效更快;最后,相对财政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实施方法更多,而财政政策方案相对单一,见效也慢。财政政策中的减税措施短期成效并不明显,增加公共支出又需要合适项目,同时需要配套监督与制约机制,耗费成本较大。

虽然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有许多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是相对于具体的现实约束条件而言。中国经济当前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度过了经济最困难时期,经济困难时期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危机蔓延,而危机过后,就得靠精准财政政策重振经济。就像心脏病人发病的时候要用速效救心丸,救命要紧,性命无忧之后,该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时候,还是要动手术的,只有这样才能除根。

具体而言,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总需求改变经济产出。原则上,政府可以引导企业投资,带动家庭消费,政府也可以通过补贴或减税的手段,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家庭增加消费,同时增加总需求与总供给。当然,就目前中国经济现状而言,以扩大公共消费或投资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要比减税或增加个人转移支付的政策更有效,而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这种目标?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棚户区改造、PPP项目效果并不好。具体如何精准实施财政政策?这需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周期、贸易开放程度、汇率制度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一般而言,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巨大,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再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底部,正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汇率制度可控,此时精准实施财政政策比实施财政政策效果会好得多。

精准实施财政政策正当其时

“定向降准”有效?是时候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了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相对于已经产生钝化的货币政策,精准实施财政政策会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1、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差。正如前文所言,货币政策见效快,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制度环境,货币传导机制并不通畅,其发挥作用往往具有时滞性,效果并不好。往往货币政策实施后出现的情形是,央行把钱放出去,货币一次传导有效可控,二次、三次传导就无效、不可控了,货币很可能“曲线”流到不该去的地方。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而言,需要有预案与预算审批,要经过漫长的审批过程,但是一旦实施,就可以有效影响企业与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对投资与消费带来影响。

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由于国家实施一系列新规来遏制影子银行业务,银行普遍惜贷,受信用约束的家庭与企业的比重增加,此时通过财政政策向市场注入资金有望真正刺激需求。其次,中国实施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财政政策处于国家管控之下,效果不会打折扣;第三,尽管自2015年以来美国连续7次加息,全球短期利率仍然处于低位,政策利率接近于零,此时实施财政政策并不会挤压本就非常低迷的私人需求,造成“挤出效应”。

3、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有效配合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通过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质量与效益,实现市场出清,推进经济优化升级。目前,中国经济需求侧仍比较疲软,而持续的需求能力不足必然导致供给侧的削弱,引发经济的中长期低迷。供给侧改革必须配合适度扩张的需求来配合,而财政政策能够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应需求。

总之,在任何时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调整一国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不同国情、不同时期背景之下,实施货币政策或者是财政政策并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中国在经历了货币政策调整周期之后,逐步把调控重点放在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引导上面,而非全方位实施财政政策,不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转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