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我在想一个问题,古人讲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楷书写好了,行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什么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为什么有些学生写得那样好的楷书,行书写不起来,我见过一些14岁写楷书相当好的,这个年龄是少年走向成熟的时候。其中不少在全国得了奖,但是我让他们写王羲之行书却写不起来!

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智永千字文》导师单字示范

我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中,发现写智永是通向行书的一条路。在王羲之的继承者中,智永是极为出色的一位,他的书法作品精彩绝伦,弘博丽雅,足以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今天的学书者中对智永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以为他的《千字文》纯系继承二王衣钵,而少创造、少个性。但不知道在中国书法史上,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从《智永千字文》入手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智永千字文》之所以受到历代书家的喜爱,正因为它是学习正、草笔法最佳的入门练习范本,它完整、准确地保留了二王系统的传统技法,对初涉正、草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第一需要并不是创作,而正是这样一部基本技法训练的“练习曲”。

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是现存南朝书法作品中,字数最多的楷书真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王一脉的用笔方法。从字体上看,属于中楷,因此较之流传的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都便于初学者上手。它用笔一拓直下,点画之间笔意流贯呼应。它结构谨严,体势妍美,法度精熟,气息高雅。

尤其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用笔真、行相通,与中唐以后的颜柳楷书相比较,在点、钩、转折、挑踢处,在笔画的两端均无华饰成份,无明显的顿挫,用笔干净利落,笔路翻转清晰明了。因此,在熟悉《千字文》中的楷书后,再进入《兰亭序》、《圣教序》等王羲之一脉的行书学习,则往往事半功倍,有助于书法爱好者由楷书向行书学习的过渡,也是正确的由楷至行的入门途径。

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在临写智永《千字文》时,首先应选择弹性好而较小的狼毫、兼毫或羊毫笔,但不宜长锋,其次应选择吸水性能适中的毛边纸、皮纸等,而不要选择吸水性能很强的宣纸,同时在临写时应基本接近原大,并注意原作的行款布置。我们在教学中之所以要求接近原大,以接近原作的方式去临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用笔上体察入微,掌握原作的精神实质,而避免在展大临习中失却笔意连贯的特征。

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实践证明楷书的基本训练,有助于初学者的,不仅仅是搭好间架,而是在训练的一开始,便注意到传统笔法的重要性,并有助于他们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较为迅速地掌握晋楷的笔法内涵,并能在下一步进行其他楷书及行书学习时,不至于迷途、混乱,失去方向。

黄惇:此帖是基本技法的“练习曲”

由此我们认识到训练的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这当然包括临习所选的范本、笔法的正确运用、间架的准确把握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功力的主要成份,应该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漫长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