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查看↓↓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介紹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實,強化政策制定,推動生產智能化水平提升,推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健全完善為農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強化信息資源共享開放,加強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總的看,“互聯網+農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6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彙報。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大發揮市場作用,依託“互聯網+”發展各種專業化社會服務,促進農業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使億萬小農戶與瞬息萬變的大市場更好對接,對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新型就業和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強調,要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要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要鼓勵社會力量運用互聯網發展各種親農惠農新業態、新模式,滿足“三農”發展多樣化需求。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組織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繼續辦好“雙新雙創”博覽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農村向深度發展,擴大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規模、範圍和內容,建設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做好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工作,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介紹情況
問
2015年國務院曾經出臺過一個《關於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了關於創業創新和現代農業等在內11項重點行動,請問屈部長目前“互聯網+”現代農業這一行動進展如何?在利用互聯網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上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謝謝。
答
屈冬玉:
2015年國務院出臺“互聯網+”行動意見以後,“互聯網+農業”本身就是“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和要素互聯,創新基於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特別是原來的農業部,現在叫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互聯網在農業農村的應用,“互聯網+農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互聯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8個省市出臺了“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都將農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每年舉辦一次“互聯網+”現代農業會議,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2017年在江蘇由農業農村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帶動和引領了各個省對這項工作的關注和重視,今年11月中旬將在江蘇繼續舉辦“雙新雙創”博覽會,也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三是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新業態蓬勃興起。在14個省市開展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探索鮮活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閒農業等電商模式,在42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電商精準扶貧試點。2017年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已累計支持了756個縣,目前的農村網絡零售額去年底達到了1.25萬億元,農產品電商正邁向3千億元大關,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四是信息進村用戶工程實施範圍擴大,農村信息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在全面總結12316經驗做法和試點的基礎上,2017年開始在18個省市開展整省推進。目前,主要是建設益農信息社,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等服務,打通城鄉數字鴻溝,因為要到村,全國大概有60萬個村,目前有20.4萬個村已經建立了益農信息社,這在全世界都是史無前例的,佔了全國行政村的三分之一,預計未來兩三年在各部門和各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要基本全覆蓋,就是80%以上的行政村會建立益農信息社,這對農業農村的信息化是革命性的,也是最大的基礎工程。
特別是近三年對農民應用手機進行了培訓,在座的可能都是城裡人,手機應用作為生活、娛樂,農民是需要培訓的,更重要的是它作為新的生產工具,手機在農民手裡不僅僅是生活資料,更是一個生產資料,可以瞭解外邊的世界、市場的需求,新的技術,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診斷動植物疫病病害,所以它是“新農具”。所以我想農業農村部,特別是當時汪洋同志要求我們,要加強對農民手機應用的培訓,這個事看似很小,但是影響深遠。所以幾大電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幾大國字號的電信企業都高度重視和支持,我們還要加大工作力度。
五是信息資源共享開放不斷深化,數據價值開始顯現。農業農村大數據是海量的,天文數字,基礎比較弱,但是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提供權威的政務信息服務,同時又提供管用的商務信息服務。農業農村部引領或者帶領在全國建立四大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獸藥基礎數據、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目前也組織了21個省市開展8種主要農產品大數據的試點,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每日發佈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這是從部裡的層面做的,每月發佈19種農產品市場供需報告和5種產品供需平衡表,逐步實現用數據管理服務,引導產銷。
六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互聯網+農業”支撐條件明顯改善。在國務院要求下,有關部門深化實施寬帶鄉村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電信普遍服務,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2017年年底,全國行政村通寬帶的比例達到了96%,在這麼一個大國通寬帶,能夠到96%的行政村,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城鄉差距大,用韓部長的話說,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相對來說,城鄉差距還是比較小的,所以每百戶擁有的手機量超過300戶,但是很多農民手機是作為通訊工具,並沒有作為互聯網工具,它的一些應用案例和行業都很多,在不同的行業如養殖業、種植業,包括產後加工,全產業鏈的方面都得到了應用。
總的來說,時間比較短,不到三年,取得的進展是可喜可賀的,但我們也知道,面臨的任務是異常艱鉅的,特別是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問
屈部長,剛才您簡單提到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我想請您介紹一下,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著手推動?
“互聯網+”可以加很多,但加農業農村,裡面還有很多不同的事項,但最當務之急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就是農產品出村。現在傳統的電商,通過互聯網把大量的工業品、消費品輸送到農村,對活躍農村的物質供應,生活方便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農業農村部來說,對於鄉村振興的大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幫助農民,把它優質合格的,有特色的農產品出村,賣到城市來,就是所謂的農產品上行。
第一,農產品出村上行,這次常務會作為重點,要求我們會同有關部門要出臺政策,包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可追溯,標準化,還有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要確保農產品出村,出得來,出得好,而且出得好價錢,所以出村工程是為了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和農民致富的目的。我們要儘快跟有關部門商量,出臺農產品出村工作的指導意見,解決農產品產銷對接的問題,這也是中央主要領導一直關注的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的問題,而且不僅僅是貧困地區,還有各地特色的農產品。中國未來30年還是小農大國,怎麼對接大市場,互聯網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手段,這是一個手段,一個平臺,所以我們要配合出村工程來實現貧困地區和其他有特色地區的農產品和億萬小農,三個層面來對接大市場,不僅僅是中國的大市場,甚至是國際大市場。
第二,做好全產業鏈,“互聯網+農業”首先是農業的數字化,傳統產業要實現數字化處理,然後才有可能打造數字農業,所以全產業鏈包括產前、產中、產後,也包括產地環境的數字化。
第三,抓能力建設。能力建設包括管理能力,全國農口的科研教學,農民應用使用信息化的能力,就是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為重點的能力建設,包括和物聯網、信息化應用相關的硬件基礎設施。還有其他非農部門,我們也希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和關注,這也很重要。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儘管我們說在互聯網領域城鄉差距相對其他來說差距比較小,但是數字鴻溝的差距是現實存在的,所以,怎麼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應用到農業農村去,我們部裡前幾年總結海南、四川的經驗,搞互聯網小鎮的建設,把一個小鎮,依託他的特色產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旅結合,讓當地的農民和居民過上互聯網式的生活,到了那個小鎮可能是wifi全覆蓋,所有的特色農產品是可追溯的,你想要買當地的土特產可以物流直接配送,不用大包小包往回搬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總而言之就是圍繞鄉村振興的20字方針來開展我們的各項工作,佈局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農村事務管理,以及農村發展有關工作。
問
剛才屈部長提到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實施範圍不斷擴大,想問一下,這項工程對於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什麼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從哪些方面繼續推進這項工程?
信息進村入戶在中國18個省已經全鋪開了,下一步將面向所有的省和村。接下來,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唐珂司長介紹。
答
唐珂:
城鄉差距和二元結構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城鄉的數字鴻溝,我們針對這一難點和痛點,在總結12316三農信息服務熱線經驗基礎上,我們實施了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並且把它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基礎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來對待。2014年我們開展試點,2017年中央1號文件規定,要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並且整省推進。到目前為止,已經在18個省開展整省推進,效果非常好,覆蓋面不斷地擴大,功能不斷地拓展,作用凸顯,效果顯著,也深受基層幹部群眾的歡迎,成為農業農村信息服務的突破口。具體來講有四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把服務資源聚集在一起,有效滿足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我們調研中瞭解到,從鄉鎮、縣裡延伸到村的各種服務達到了四五十項服務,這些服務完全可以在一個平臺上解決,所以集聚各類服務滿足農民群眾的多種需求,做到進一個門,辦百樣事,像農民購買車船票、交水電費、小額提現、招聘應聘等等各種服務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辦,成為農業技術的傳播點,農村信息的採集點,農民生活的便利點、農產品上行的起始點和基層政府與農戶的聯繫點。
二是線上線下結合,有力帶動農業轉型升級發展,實際上就是把互聯網的技術與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深度融合,就是剛才屈部長講的互聯網+農業,帶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三是構建農村雙創平臺,提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益農信息社就是帶動、發動當地鄉親們創業創新的一個重要平臺。益農信息社的帶頭人和信息員帶動能力很強,有的是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有的是直接組織各種培訓、電商、雙創,比如江西,我們瞭解到他們的很多益農信息社承擔了當地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雙創環境。
四是有效改善鄉村治理。鄉村的地域非常廣闊,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通過省為核心,市縣為紐帶,村為節點的體系,建立起覆蓋人民群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連接涉農部門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不僅是經濟活動、社會管理而且政務管理都能延伸到村裡面,所以能夠有效改善鄉村治理。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確保到2020年覆蓋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二是強化村級信息員選聘培訓,堅持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務、會經營標準和原則,優先從返鄉下鄉人員和有志於從事信息服務的農村青年中選聘信息員,開展培訓、提升能力。三是健全完善建設運營機制,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強部門合作,集聚涉農信息資源,建設公益服務平臺,提升益農信息社服務功能和水平。
問
我的問題和農產品有關,我們知道農產品滯銷賣難這些年來一直困擾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請問利用互聯網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的問題上,農業農村部已經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謝謝。
剛才我已經涉及到農產品賣難的問題,農產品大多數是鮮活農產品,所以農產品賣難,在全世界都是重要話題。但是並不是因為有困難就無所作為。農產品標準化、分級預處理是實現交易的前提條件。所以農業農村部,多年來首先抓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包括城市的批發市場和田頭市場的建設,這個已經很多年了,隨著改革開放40年,市場化基礎設施的能力大大加強,北京的批發市場標準水平越來越高,這是有目共睹的,產地批發市場全國各地有很多著名的集散地,都是有冷鏈、預處理、分級包裝。最近幾年,農業農村部牽頭,就是你有了分級預處理能力以後,怎麼讓消費者知道,所以要營銷,2001年開始,國務院批准設立每年搞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已經辦了16屆,今年在長沙,還要繼續辦,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強,這是大的綜合的。還有一些專場的,最近三四年,弄了150多場專場的推介。上個禮拜,為了落實習總書記在審議三項重點工作扶貧攻堅的明確指示,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的問題,我們就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上個禮拜開始,搞了首場的現場對接簽約54億,這54億是實實在在的。總採購金額達到了127億,採購量252萬噸,得到了新聞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宣傳,對貧困地區是這樣,精準扶貧。同時利用電商裡推介各地特色農產品。前兩年有的地方,像扶貧雞和其他的水果和菜,電商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電商的動員能力快,精準,這是它的特點,同時開闢了一些扶貧的頻道,包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CCTV1、CCTV2、CCTV7,還有各地的頻道,以提升產業扶貧的市場化水平。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我們,專門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還有,我們要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常務會議已經審議,上個禮拜已經對社會發布了,要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分三個層面,一是區域品牌,每個區域的文化、自然和歷史等等生產技術的條件,區域品牌是不一樣的,還有企業品牌,各個龍頭企業、大公司利用現代科技、現代標準、現代營銷手段構築起來的企業品牌,所謂的百年老店。二是產品品牌,一說章丘的大蔥,就是最著名的,既是產品品牌又是區域品牌,還有定西馬鈴薯,還有貴州的都勻毛尖茶葉,這些都是區域品牌。所以,加強農產品的區域品牌建設是解決產銷對接的重要方面。三是創新,科技創新、市場營銷的創新和管理的創新,特色農產品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標準沒有管理的創新和市場營銷的創新,在激烈的競爭中是沒有優勢的,因為現在我們是全球最開放的農產品市場,消費者享受了全世界最優質農產品的同時,對我們國內農業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們必須面對這個壓力。中國的開放會越來越大,不可能關起門來搞農業,5千年來我們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現在是開放環境下的國際化的,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農業,這是我們現代農業人包括管理生產和科技人員必須面對的挑戰,只有過了這一關,中國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才能真正邁上新的臺階。所以我們要抓住互聯網彎道超車的機遇,構建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機銜接的方式。為什麼黨中央、國務院重視“互聯網+農業、+農村”,因為小農戶組織方式,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來推銷特色農產品、優勢農產品,這是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這就抓住了要害。所以我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多為我們農產品的有效生產、有效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努力,謝謝。
問
剛剛聽屈部長的介紹,確實感覺“互聯網+”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二三產業融合也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能否請您具體介紹一下,農業農村部在推進產業融合方面還有哪些具體措施?
“互聯網+農業”大的目的是促進鄉村振興,具體來說就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1+2+3”,所以互聯網是一個很好的手段和平臺。下面我們請宗錦耀同志詳細回答。
答
宗錦耀:
這個問題很有針對性,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三農”政策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過去就農業抓農業,種養業搞種養,沒有把加工、流通、銷售等聯起來,這是不行的,要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打造,使農業不斷增值、增效,農民增收。我認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可以有四方面意義和作用:可以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可以促進農民持續較快的增收,可以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可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總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增強農業農村的新動能。
“互聯網+”具有互通互聯,連接萬物的作用,剛才說是新農具、新工具、新設施,連接人、連接商品、連接市場、連接萬物,可以利用市場需求和消費信息來引導生產、加工、流通,增強一二三產業的互聯互通性,還可以把“互聯網+”的理念、技術引入到農業,推進農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農業農村經濟的升級版。2017年,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22萬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各種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挖掘了農業的多功能,讓農民分享增值的收益,這些都是“互聯網+”催生出來的。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2015年開始,我們組織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助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安排了121億資金支持融合發展項目,現在農村融合發展呈現出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利益連接、多要素髮力、多業態打造的新格局。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要繼續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行動:一是落實政策引導融合,推動落實財政、金融、稅收、科技人才、用地用電等這些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扶持一批縣、鄉鎮、村,發展農村的融合發展先導區、示範園,培育融合發展的一些企業主體。二是創業創新促進融合,鼓勵農民工、大專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國務院曾經出臺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八個政策大禮包,前年也在這裡舉行過新聞發佈會發佈政策措施,推動創業創新。三是發展產業支撐融合,圍繞現代農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發展種養業、加工流通、休閒旅遊、電子商務、健康養老、養生等產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興旺。四是完善機制帶動融合,我們要引導企業和農戶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特別是要採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合理分享裡面的增值收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五是加強服務推動融合,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等服務,力爭到2020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主體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不斷延長,價值鏈明顯提升,供應鏈加快重組,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完善,模式更加多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初步形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閱讀更多 農民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