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下,我不是名校就该被淘汰?

2018年5月,马云在以色列著名高校发表演讲。当有人问他:“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招人有什么学历背景要求吗?”他回答说:“完全没有……我们现在甚至更不愿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应该去中小企业。”

马云虽然这么说,但实际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作为当今中国最耀眼的企业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一定是名校生扎堆的地方。因为马云对招聘没什么学历要求,并不代表着阿里巴巴集团没有。阿里巴巴是一个“巨无霸”,总是有自己惯性的运作模式。而哪家企业又不愿意招名校的学生?

为什么你进不了名企?

首先,进不了名校在很大概率上进不了名企。浏览各大名企的招聘,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地区的名校设置招聘点,非名校只能到别人家学校去参加招聘会。

其次,企业里近亲繁殖。现在很多企业,都喜欢内推的方式,一个校友或者同学进去了,再把你推荐进去比投简历简单多了。

最后,本质上是能力差异。能在高考的时候考一个高分,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他的学习能力更强。而好的大学学习环境更好,实验设备更多而新。在大学里,普通大学学生还在纠结四六级的时候,名校学生在刷雅思和托福的分数;一般大学学生在中小型企业实习的时候,名校学生都通过学校里各种机会进入到“四大”、“BAT”或者“TMD”等大企业或外企实习;普通大学学生毕业后想着找一个什么工作时,名校学生探讨的是去欧洲还是去北美留学镀金。名校毕业,他们的眼界格局、气质修养和人脉维度都要比普通大学学生强很多。前者在高层次里思考问题,后者有着更低层次的认知。

换句话说,就算阿里巴巴招聘什么都不看,采取“匿校”面试,但最终能够进入里面的也大多数也会都是名校的学生。

一位复旦硕士求职,低于1万元则继续读博,引发人们热议,其中很多人认为该硕士的要求非常合理。名校的硕士如此自信且得到社会的认可。

我不是名校被淘汰了!

这一段时间,因为邻近毕业季,我频繁收到一些研三将毕业朋友发给我的私信。其中小K说他的上百封求职邮件几乎没有回应,仅有几个小公司又面试意向,但是考虑后他又觉得“与自己理想还是有差距”。而不久前小K参加了隔壁“985”高校的一场面试,用他的话说是“被虐的体无完肤”。在校园面试会上,他诚恳的递上自己的简历,没想到HR看了一眼简历上的毕业院校,便当着他的面说:“我们不招二本研究生,我们一本学校的还招不过来呢。”这让小K真是欲哭无泪。

而小E也向我倒起了苦水。说他面试了一个企业,已经到了终面,可能就是学校不好又被拒了。终面前HR给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因为之前有过类似项目经验,而不同意领导的某个可能失败的方案你会怎么办?”

他的回答是:首先,通过数据说服领导,因为数据是真实的、客观地。其次,如果没有相关和数据,就和他讲道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如果这两个都行不通的话,就按照领导的意识去执行。当然具体情况还有具体的办法。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公司决策的高效和利润增长。

这个回答很程式化,是比较有职业素养的。小E接着说:“后来,那个HR就问我毕业学校的情况,问到这里我心就有点虚了。因为候场的时候了解到很多面试者都是“211”大学研究生。“我一个二本研究生,压力很大啊!”小E说,他甚至完全想不起来当时自己到底是怎么回答的。

后面就是小E认为自己因为学校原因没有通过终面。

虽不是名校我也被被录取了

同学小U,他是一个二本学校的研究生,但是最近却因为这个“身份”意外的被一家500强外企录用了。本来小U的英语并不是很好,也就是抱着积累经验去的。面试表现他自认为也很一般。而整个面试的亮点居然是:当HR问到学校出身这一块时,小U强力维护自己那并没有什么名气的母校,从学校地址、面积、校园文化,到遇到的那些和蔼可亲的老师都说了一遍。他说:“当时就是怕学校歧视,反正都问到了,必须给学校涨点面子。”而正是他的举动,竟然博得HR的好感,认为其对学校情况熟悉。而深层次反映了他为人诚恳、踏实稳重等品质,最后面试通过了。

对比小E和小U,觉得马斯洛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其实,并不是出身非名校就没有机会,也有很多“逆袭”的人。他们在非名校里默默无闻的努力付出。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中国人对《西游记》情有独钟,而很多人又唯独爱那只“桀骜不驯”的猴子孙悟空。他有一双能看穿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和一身能上天入地的广大神通。同样,他却经常被肉眼凡胎和心地单纯的唐僧所左右。可无论处境如何,孙悟空却表现出了一种“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人生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