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1. “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

在以前的農村,都是講的孩子要越多越好,所以你們看,在我們爺爺奶奶輩,基本兄弟姐妹少則三四個、多則七八個的都有。那時父母想的是孩子多,等父母老了、病了,晚輩之間互相有個照應。

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然而,當父母真正生病、不能動彈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從正常情況來看,只要父母生病,兒女應該輪流照看父母的生活起居、吃穿用度,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每逢這時,兒女們的“藉口”就出來了:自己小家窮,需要用錢供養孩子;工作忙,沒時間等一切理由來推諉照顧父母的義務。

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所以呀,這句俗語:“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確有它的道理,做父母的不辭辛苦拉扯大好幾個孩子,但這好幾個做兒女的反而“供養不了”一雙父母,不知是何等不幸?

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2. “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

俗語說:“一母能養七兒,七兒難養一母”,農村的老人由誰來養?

非常感謝關注我說我是哈兒!

分享給你不一樣的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