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文/孙瑞希

和斯堪的纳维亚其他国家一样,挪威是一个社会福利相当完善的国家。实际上挪威也是创建社会福利的先驱之一。在挪威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而当人们退休后都可以领到一笔相当可观的养老金,所以挪威人不但享有高水准的生活,而且还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中国前驻挪威大使朱应鹿曾谈到,在挪威,生孩子国家要补助,孩子生下来到16岁,每年有津贴。教育、医药全部免费。人死了,殡葬费由国家来买单。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1895年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906年制订了有关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1909年制订了相关的疾病与生育保险制度,1936年制订了老年、伤残、死亡的普遍保障和社会保险双重制度,1946年制订了有关家属津贴的普遍保障制度。1948年,挪威开始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并于1967年通过《全民社会保障法》。直到今天,它仍是挪威最重要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地区的贫富差距、确保经济发展以及所有居民的社会福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的保健和社会福利制度主要是由国家来举办的,资金渠道有两个,一是来自一般税收,二是一些特别的专门税收。挪威的法律规定,所有挪威公民在生病,养老和失业上均享有经济补助和其它形式资助的权利。凡在挪威居住或工作,包括在位于挪威大陆架上的固定或可移动设施上工作的人;在斯瓦尔巴德群岛、扬·马延岛及其他属地居住并为挪威雇主工作的人;在挪威居住前曾加入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某些在海外工作的挪威公民(如外交官);在海外暂时居留不超过12个月且不从国外领取收入者,都系全民社保制度的法定成员。 根据以上规定,不是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成员者,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前提条件是必须在挪威居住,或者现住在国外,但在提出申请前五年内至少有三年参保,而且与挪威社会有着紧密联系。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福利体系涵盖面广,花费巨大。

第一、医疗保健体系是挪威福利国家的一个支柱。

挪威的福利服务网络十分发达,国家预算的大约35%都花费在健康与福利制度上。挪威全国分为5个医疗大区,19个市和435个镇,他们负责医疗保健网络的提供。保护挪威公民上述“社会权利”的是著名的两个法律:《国民保险法案》(NATIONAL INSURANCE ACT)和《社会保健法案》(SOCIAL CARE ACT);医疗保健被认为是挪威福利国家的一个支柱, 同时,挪威实行“全科医生制度” 和“登记排队制度”。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第二、国家福利政策覆盖了所有的儿童和老人

首先,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设有“儿童大臣”的国家

挪威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照顾事业,是世界上第一个设有专门的内阁大臣管理儿童事务的国家,专门负责儿童照顾、日托管理和性别平等事务。北欧国家对家庭子女的赡养都给予补贴,但尤以挪威为最,孩子越多补助标准就越高。

其次,挪威社会保障体系“宽大”的失业政策

享有失业津贴的资格条件是“曾经工作过”或“曾有过最低收入”;所有的市镇都设有“劳工办公室”,负责失业津贴的发放,其标准相当于以前工资的一个比例,最高限额不得超过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领取的期限是从78至156个星期。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再次,“双重养老金”

人口老龄化是挪威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挪威政府十分重视老龄护理与保健事业。但是,老龄护理和健康保健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责任是很难划分的。 挪威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每个退休人员都可从“国民保险基金”获得养老金,而每个挪威人都享有最低养老金的权利。平均来说,退休金是以往工资的一半左右。很多公司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每月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国家公务员的退休金水平稍高一些,一般是其原来正常工资的2/3左右;还有些人自己建立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最后,严格的环保政策

挪威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全国共设有19个国家公园,占地面积达150万公顷,自然保护区1485个,29.9万公顷,自然风景保护区106个,82.7万公顷。对空气、水、垃圾处理、有害化学产品和噪音等的污染都多次立法给予严格的控制,对生物多元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也有许多保护性的规定。

第三、挪威建立“石油基金”,造福子孙万代

挪威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看,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比较和谐,中产阶层占主体,贫富差距不明显,犯罪率较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景然有序,国民的精神面貌比较好,社会责任意识较强。而且,在发展理念上也比较注重社会公平问题。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近年来,随着大量移民和难民的涌入,给挪威福利体系带来不小的冲击。

2017年2月,由奥斯陆大学社会学教授布诺克曼(GRETE BROCHMANN)领衔的研究团队,向挪威移民大臣丽思泰于(SYLVI LISTHAUG)提交了一份长达250多页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2015年抵达挪威、破纪录的3万难民,会对挪威的福利体系造成何种影响?挪威的福利体系能否维持下去?

这份名为《归化和信任:大量移民的长期后果》的报告指出,挪威有慷慨的福利体系,涵盖人们工作、生活的几乎一切方面。如何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从而保证福利国家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否则,除了增税或削减社会福利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报告指出,移民特别是难民,在就业率与周工作时间两方面都要比挪威人低。根据挪威统计局(SSB)的估算,在2012至2014三年间,28%的移民及其后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挪威总体贫困人口约为10%)。

报告指出,随着居住时间变长,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就业。但对于亚洲与非洲的移民来说,居住9年后,就业人数增加现象出现停滞;15年后,仍有21%的人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比挪威人高出15%。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报告还提到,随着居住时间变长,移民领取社会救济金人数减少,但仍比平均水准高出很多。多数难民居住几年后,能很快找到工作,但多年后,仍有20%左右的难民依靠福利生活,女性难民依赖福利的比例约为50%左右。

报告资料显示,到2031年,一个完全融入挪威社会的难民可向社会贡献24万挪威克朗的税收,而一个无工作的难民要花掉政府25.8万克朗,两者之间的正负差距达50万克朗。

报告指出,如果很大一部分移民不能养活自己,福利支出和社会服务便会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石油收入的减少,最终结果只能是削减福利或者增税。到2060年,政府需增税12%才能平衡预算。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布诺克曼认为,大量移民可能会导致挪威社会的失衡,也可能促使挪威各党不再支持国家福利体系。

布诺克曼告诉《晚邮报》说,大多数挪威人会渐渐地希望福利只对挪威人开放,或求助于私有部门。

她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也会使移民边缘化,这将破坏挪威的福利模式和挪威社会的信心。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平等,那些在劳力市场上最边缘化的人群,也会被视为特殊群体,这不利于建立社区互信。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该报告提供的解决方法是促使更多的移民工作,而有工作的前提是有更好的工作技能和教育。

布诺克曼批评政府对一些学习与就业措施没有认真落实,浪费了资金,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报告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案,特别强调语言学习必须与工作实习结合起来。

万岛之国挪威-“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