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文/孫瑞希

和斯堪的納維亞其他國家一樣,挪威是一個社會福利相當完善的國家。實際上挪威也是創建社會福利的先驅之一。在挪威幾乎所有的兒童都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而當人們退休後都可以領到一筆相當可觀的養老金,所以挪威人不但享有高水準的生活,而且還享有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制度。中國前駐挪威大使朱應鹿曾談到,在挪威,生孩子國家要補助,孩子生下來到16歲,每年有津貼。教育、醫藥全部免費。人死了,殯葬費由國家來買單。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的社會保障制度始於1895年的工傷社會保險制度,1906年制訂了有關失業的社會保險制度,1909年制訂了相關的疾病與生育保險制度,1936年制訂了老年、傷殘、死亡的普遍保障和社會保險雙重製度,1946年制訂了有關家屬津貼的普遍保障制度。1948年,挪威開始建立全民社會保障體系,並於1967年通過《全民社會保障法》。直到今天,它仍是挪威最重要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對縮小地區的貧富差距、確保經濟發展以及所有居民的社會福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的保健和社會福利制度主要是由國家來舉辦的,資金渠道有兩個,一是來自一般稅收,二是一些特別的專門稅收。挪威的法律規定,所有挪威公民在生病,養老和失業上均享有經濟補助和其它形式資助的權利。凡在挪威居住或工作,包括在位於挪威大陸架上的固定或可移動設施上工作的人;在斯瓦爾巴德群島、揚·馬延島及其他屬地居住併為挪威僱主工作的人;在挪威居住前曾加入全民社會保障制度的人;某些在海外工作的挪威公民(如外交官);在海外暫時居留不超過12個月且不從國外領取收入者,都系全民社保制度的法定成員。 根據以上規定,不是全民社會保障制度成員者,可以自願申請加入,前提條件是必須在挪威居住,或者現住在國外,但在提出申請前五年內至少有三年參保,而且與挪威社會有著緊密聯繫。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挪威福利體系涵蓋面廣,花費巨大。

第一、醫療保健體系是挪威福利國家的一個支柱。

挪威的福利服務網絡十分發達,國家預算的大約35%都花費在健康與福利制度上。挪威全國分為5個醫療大區,19個市和435個鎮,他們負責醫療保健網絡的提供。保護挪威公民上述“社會權利”的是著名的兩個法律:《國民保險法案》(NATIONAL INSURANCE ACT)和《社會保健法案》(SOCIAL CARE ACT);醫療保健被認為是挪威福利國家的一個支柱, 同時,挪威實行“全科醫生制度” 和“登記排隊制度”。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第二、國家福利政策覆蓋了所有的兒童和老人

首先,挪威是世界上第一個設有“兒童大臣”的國家

挪威政府十分重視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照顧事業,是世界上第一個設有專門的內閣大臣管理兒童事務的國家,專門負責兒童照顧、日託管理和性別平等事務。北歐國家對家庭子女的贍養都給予補貼,但尤以挪威為最,孩子越多補助標準就越高。

其次,挪威社會保障體系“寬大”的失業政策

享有失業津貼的資格條件是“曾經工作過”或“曾有過最低收入”;所有的市鎮都設有“勞工辦公室”,負責失業津貼的發放,其標準相當於以前工資的一個比例,最高限額不得超過產業工人的平均工資,領取的期限是從78至156個星期。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再次,“雙重養老金”

人口老齡化是挪威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挪威政府十分重視老齡護理與保健事業。但是,老齡護理和健康保健與醫療服務之間的責任是很難劃分的。 挪威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2歲,每個退休人員都可從“國民保險基金”獲得養老金,而每個挪威人都享有最低養老金的權利。平均來說,退休金是以往工資的一半左右。很多公司企業都設立了自己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每月繳納一定比例的保險費,國家公務員的退休金水平稍高一些,一般是其原來正常工資的2/3左右;還有些人自己建立個人養老儲蓄計劃。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最後,嚴格的環保政策

挪威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全國共設有19個國家公園,佔地面積達150萬公頃,自然保護區1485個,29.9萬公頃,自然風景保護區106個,82.7萬公頃。對空氣、水、垃圾處理、有害化學產品和噪音等的汙染都多次立法給予嚴格的控制,對生物多元化和文化遺產的保護等也有許多保護性的規定。

第三、挪威建立“石油基金”,造福子孫萬代

挪威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都有重大的影響。從積極意義上看,社會經濟利益關係比較和諧,中產階層佔主體,貧富差距不明顯,犯罪率較低,社會生產和生活景然有序,國民的精神面貌比較好,社會責任意識較強。而且,在發展理念上也比較注重社會公平問題。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近年來,隨著大量移民和難民的湧入,給挪威福利體系帶來不小的衝擊。

2017年2月,由奧斯陸大學社會學教授布諾克曼(GRETE BROCHMANN)領銜的研究團隊,向挪威移民大臣麗思泰於(SYLVI LISTHAUG)提交了一份長達250多頁的研究報告。該報告主要研究2015年抵達挪威、破紀錄的3萬難民,會對挪威的福利體系造成何種影響?挪威的福利體系能否維持下去?

這份名為《歸化和信任:大量移民的長期後果》的報告指出,挪威有慷慨的福利體系,涵蓋人們工作、生活的幾乎一切方面。如何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自食其力,從而保證福利國家持續發展,這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否則,除了增稅或削減社會福利外,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報告指出,移民特別是難民,在就業率與周工作時間兩方面都要比挪威人低。根據挪威統計局(SSB)的估算,在2012至2014三年間,28%的移民及其後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挪威總體貧困人口約為10%)。

報告指出,隨著居住時間變長,越來越多的移民開始就業。但對於亞洲與非洲的移民來說,居住9年後,就業人數增加現象出現停滯;15年後,仍有21%的人群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比挪威人高出15%。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報告還提到,隨著居住時間變長,移民領取社會救濟金人數減少,但仍比平均水準高出很多。多數難民居住幾年後,能很快找到工作,但多年後,仍有20%左右的難民依靠福利生活,女性難民依賴福利的比例約為50%左右。

報告資料顯示,到2031年,一個完全融入挪威社會的難民可向社會貢獻24萬挪威克朗的稅收,而一個無工作的難民要花掉政府25.8萬克朗,兩者之間的正負差距達50萬克朗。

報告指出,如果很大一部分移民不能養活自己,福利支出和社會服務便會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石油收入的減少,最終結果只能是削減福利或者增稅。到2060年,政府需增稅12%才能平衡預算。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布諾克曼認為,大量移民可能會導致挪威社會的失衡,也可能促使挪威各黨不再支持國家福利體系。

布諾克曼告訴《晚郵報》說,大多數挪威人會漸漸地希望福利只對挪威人開放,或求助於私有部門。

她認為,經濟上的不平等也會使移民邊緣化,這將破壞挪威的福利模式和挪威社會的信心。這是一種雙重的不平等,那些在勞力市場上最邊緣化的人群,也會被視為特殊群體,這不利於建立社區互信。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該報告提供的解決方法是促使更多的移民工作,而有工作的前提是有更好的工作技能和教育。

布諾克曼批評政府對一些學習與就業措施沒有認真落實,浪費了資金,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報告提出一系列改善方案,特別強調語言學習必須與工作實習結合起來。

萬島之國挪威-“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